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503章 火炮
    崇祯16年11月下旬,山西太原
    11月下旬,李辉那边从锦衣卫得到消息,李自成已经在陕西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听到消息后,周铉觉得有些沉重,这时间都加速了。
    21世纪的历史上,李自成于崇祯17年1月在西安称帝,1月率领50万大军东征,准备攻打京城。2月,在沙涡口造船3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
    由于李雄和张大磊仍旧未回来,周铉非常担心大顺军会从平阳府、汾州府两处渡过黄河。
    不管怎么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于山西肯定是场浩劫,还无法对朝廷和山西官员交代。
    当日,周铉令王军赶紧率领5千余骑兵、500匹运输马,准备好1个月以上粮草,沿着黄河1路查看。
    1旦黄河对岸有风吹草动,要报信,还要防备大顺军渡过黄河。
    周铉留下了李定国、李辉和1000余骑,要求将太原城外的基地优先用草料、木头造好,金银、粮食守护好,逐步将太原附近从晋商缴获的粮食集中起来。
    同时,他要求两人开始在太原城外,按高标准、高要求招收官兵,这次招收的官兵1个月2两银子,1年24两足额发放。
    对于仍旧在外的李雄和张大磊,周铉安排李雄回太原后,带100骑去汾州附近,招募官兵;张大磊则调去大同府。
    这天,汤若望和几个洋人找上门来,这快1年了,他们有些苦闷。
    周铉请大家坐下,然后问汤若望等的想法和要求。
    汤若望谈到了1个问题:他的教堂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建造,他什么时候可以传教。
    周铉希望汤若望早日研发新的火炮,只要研发成功,当然会给他们1定的回报。
    他不清楚火炮的1些基本概念,却知道火炮越轻越好,距离越远越好,精准度越高越好,但这3者肯定有矛盾的。
    在汤若望简单解释1番后,周铉明白了1些基本概念和数据。
    他提出:什么时候能够建造出100斤及以下,1两个力士能抗,射程在400米及以外;以及建造300斤以下,射程在800米以上。并可以按照流程重复建造时,则马上建造教堂,教堂建造完成后,便可以传教。
    周铉又拿出太原城简约地图,指着1处位置说,这个地方他已经买下了,大约有50亩,给汤若望造教堂。
    汤若望及几个西洋人大喜,但又满脸苦涩地说,这两种火炮可能造不出来,因为火炮的重量如果太轻,会导致火炮发射距离有限。
    周铉觉得汤若望讲得有道理。他提出了1个新想法,在使用时,将火炮固定在地上或者重的铁块上,但可以拆卸,如此可增加火炮射程,又减轻重量,方便火炮运输。
    这些新思路给汤若望1些启示。
    周铉又告诉汤若望,把生铁精炼成熟铁,可避免火炮炸膛。山西太原附近的县城就有上好的生铁、熟铁、焦炭和火药。
    汤若望点了点头,认为还是有希望研发出两种新型火炮。
    最后,周铉又给了他们5万两银票,并安排他们在太原城郊外1处山沟里秘密研制火炮。如果需要好铁、煤炭和火药,都可以通过官军购买。
    安排好1切后,周铉率领侍卫队、以及500骑,同山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1起前往大同府。
    已经进入深冬了,天冷地滑,很多地方还下了雪。
    12月初,周铉1行到达了大同镇。
    大同知府、同知、推官、大同总兵姜瓖、副将等、李大武都出城迎接。
    相互介绍和寒暄过后,众人1起来到知府衙门。
    知府准备好了茶水,周铉等人才感觉好了很多。
    周铉看向了大同总兵姜瓖,这人在明末历史上也算是1号人物,周铉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但周铉无论如何,不敢轻易使用他,担心他反复无常,随时叛变。
    姜瓖马上拱手道:“总督大人,大同镇城墙和关口诸多地方未得到修筑,还有快到年关了,官兵的军饷都未发放,该如何办?”
    “姜总兵,你给兵部有奏折吗?”
    “回总督,兵部行文说,以后军饷和修筑城墙等所需银两,全部由总督解决。”
    “兵部还有其它安排吗?”
    “回总督,没有!”
    周铉心中大骂,这次估计又被崇祯和朝廷耍了。
    看到周铉脸色不好,巡抚拱手道:“如今大同这样的情况,还需要请总督大人做出妥善安排,否则建虏和蒙古鞑子入关就麻烦了。”
    周铉生气了半天,平静了心情后,问道:“姜总兵,你现在手下还有多少官兵?如果建虏再次进攻大同镇,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