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395章 深度交流(2)
    崇祯15年9月上旬,河南开封
    孙传庭被周铉的话深深吸引住了,这大明还没有人这样讲话。很大胆,粗1听,不能相信;但仔细1想,还真有可能。
    于是,他说道:“周公子,没有关系,我仔细听着,也在认真思考。”
    “孙先生,在讲真话之前,请您记住,我可是周国舅,大明皇后是我的亲姐姐。我这么说,只是在表明这天下,没有谁比我更忠心大明、忠心皇上。”
    孙传庭点了点头,等待着周铉接下来的话。
    “孙先生,您也忠心于大明,忠心于皇上,可是您的饷银要自筹;而那些拥有私军,打仗总是想保存实力的总兵,却能拿着朝廷的饷银。您看,这是不是个笑话?”
    “周公子,朝廷暂时有困难,待天灾过后,有了税收,自然会发放饷银。”
    “孙先生有没有想过两件事:其1,如果像孙先生这样忠心的官员死于战场,而那些保存实力的总兵却大多存活下来;其2,如果朝廷1直缺乏银两,那么这天下又会怎么样呢?”
    “这……?”
    “孙先生,您不敢做这样的假设吧。因为如此下来,天下就会割据、甚至大乱。目前,就已经有这个趋势。”
    “周公子是否危言耸听?你说有些总兵打仗保存实力,我相信。可天灾过后,为什么还没有税收,朝廷难道会1直缺银两吗?”
    “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天下的田产大多都在大明的王爷、勋贵、官绅和读书人手上,他们都是免税的,再加上土地兼并,能够收上来的田税会逐步减少;又因为商税、矿税等1直被朝廷官员以‘不与民争利’为由而反对多收或正常征收,如此下来,朝廷就缺少了正常的税收。”
    “可……!”孙传庭作为大明的文职官员,知道周铉讲的就是事实,他反驳不了。
    “孙先生,我讲的是不是事实?”
    孙传庭咳嗽了两声,他被周铉的问话呛了1下,他心里再次为眼前的年轻人大胆而又真实的话震惊了。他连忙答道:“周公子,基本上事实。”
    “但我大明的威胁不只是中原的流寇,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关外的建虏,他们整体实力可是比流寇强不少。洪承畴大人率领的大军在修筑长城关口,以前与建虏几次的较量,都落下风或惨败,甚至京城还被围困近半年。”
    “周公子分析得很好,那你讲这么多,目的是什么呢?”
    “孙先生,我说到官兵的状况,又谈到大明国库空虚,还谈到内部外部的威胁,只想得出两个结论:其1,像孙先生这种忠心又实干的官员,应该好好活下去,而不能为了1点名声,或者因为要向朝廷交代,而轻易战死在沙场;
    其2、我大明需要做1番改变,而不是像现在1样。这番改变简单来说,大明的财富掌握在王爷、勋贵、官绅富人手上,而大明的官军保护的就是他们的财富,所以主要应该向他们收税。”
    孙传庭心中惊涛骇浪,他是读书人出身,自然知道这第2条意味着什么。这可是比张居正的改革都要难上1倍。
    他说道:“谢谢周公子的好意与提醒。可这第2点,那是非常难啊!周公子能够做得到吗?”
    周铉笑着道:“孙先生,我们都首先得活下来才能说第2条。”
    “周公子,目前真的有那么严重与危险吗?”
    “孙先生,形势真的变了。现在已经不是你下大牢前的情况,那时候流寇势微势弱;建虏也没有那么强大。如今,流寇占据了武昌、襄阳、洛阳等大中小城池;建虏则能够轻易入关,甚至围困京城半年。”
    孙传庭摇了摇头,这些事情不细想还没有什么,仔细想来,还真是悲观和沮丧。
    周铉继续道:“这次,你肯定会与流寇大战1场的,以后说不定还要再战,到时候,你就真实知道流寇的战斗实力。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见着官军就逃。”
    孙传庭露出苦笑,问道:“周公子,这样说来,是不是不需要向朝廷交代什么,先得活下来?”
    “孙先生,你首先得要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人。如果我们这样的1些人都战死了,那这天下不仅是大乱,还会让建虏得了天下,到时候,汉人就会被后金鞑子所奴役。
    即使建虏得不了天下,让流寇这样抢、杀、烧的方式干1场,这天下会死去很多人;大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依旧会民不聊生。”
    孙传庭觉得周铉的话很大胆,或许他1直在忠君、忠于大明的环境下。今日在周铉这里,他有些醍醐灌顶。
    孙传庭问道:“周公子,我听懂了你的话。你能够说1些你对以后的想法吗?”
    “我的想法是像你我这样的人不要做无谓的牺牲,都好好活下来,壮大自己,然后联合起来,将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1扫而空。在此基础上,变法图强,让大明走向永久的太平盛世。”
    孙传庭听后有些感动,他不会完全相信周铉的话,但是他自己也会判断局势,更不要说,周铉的国舅背景和70万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