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301章 大目标大方向
    崇祯15年5月中旬,京城
    中午,周铉从德王府回到家后,6名连长已经全部到齐,1本和周强也来了。
    周铉邀请大家先简单在周家吃了1顿中饭。饭后,周铉给大家开了1个简单、机密又重大的会议。这个会议决定了周家护卫队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周铉先给众人介绍了1本先生,并向大家说道,以后京城的事物全部由1本负责,特别是京城生意和京城人员家属管理。
    在京城,所有的事情由1本负责,大家必须服从命令。
    接下来,周铉宣布了几件机密大事:其1、在榆林镇要招募1万3千人,购买马匹1万3千匹;
    其2、成立快马队,专门对付蒙古鞑子,要求速度快、骑术好、勇敢,但不要求力量非常大和武艺高,数量要达到6000人。
    其3、8月份中旬在河南开封可能有1场大战,队5集中在山东原来的骑兵大本营,要做好准备;
    其4、10月份草原上去杀蒙古鞑子,队5集中在榆林镇。
    6名连长对听到的消息很兴奋,因为这样下去,他们能够指挥的人马更多了,打仗还意味着战利品和奖励更多。
    1本也是很兴奋,他没有想到周家护卫队力量如此强大,制订的目标又如此宏大。
    但周铉又指出几个要求:榆林镇的骑兵不能出陕西;同时,周家护卫队只有8000骑。
    剩余骑兵中,3500骑是勋贵的,有1000骑是衍圣公的,还有500骑是孙传庭大人,他有可能会派出将领参与战斗。
    另外,祖大弼、周遇吉和曹变蛟到时候有可能会加入1起打蒙古鞑子。
    周铉与众人讨论半天,最后决定:由李雄、张大磊带领600骑周家护卫队老队员,护送60万两现银、40万两银票前去榆林镇;护送完成后,400名老队员回到山东骑兵大本营,加入驰援开封府的准备和训练。
    李雄在榆林镇负责骑兵招募、日常训练和后勤工作;
    张大磊在榆林镇负责快马选拔和训练工作。
    卢家良、王军负责山东济南府附近的1300骑兵的训练工作,准备驰援开封府,适当情况下,可启用原来雇佣的1000步兵队。
    薛华、李大武率领200周家护卫队老骑兵以及夜不收200骑和600名山东骑兵,护卫周铉去南直隶。
    与此同时,派出侍卫队副队长李让,携带周铉的手信,分别前往蓟镇和辽东,将安排在周遇吉、祖大弼处3000余骑兵化整为0,6续回到山东原来驻扎的骑兵大本营,以准备驰援开封府。
    后期,所有驰援开封队51共增加到5500名骑兵,包括存放在曹变蛟、祖大弼、周遇吉处骑兵3000余骑兵,从榆林返回的400余名骑兵,从南直隶返回的200老队员和600名山东骑兵,还有夜不收队5。
    初步计算结果,不含夜不收,驰援开封骑兵1共5500余名,另外还有夜不收200名不到。
    尽管只是带着耳朵听,但1本对周铉的工作方式和清晰的头脑非常佩服,对这些数字感到很震撼。
    6名连长则跃跃欲试,分别打听以后自己连队能够管理骑兵的数量。
    周铉借机让6位连长发表看法,看看是否能够群策群力。
    第1连连长卢家良建议每连6名排长的数量不变,但每排指挥300人,每连骑兵数量最终达到3000骑;
    第2连连长李雄建议还是要培养步兵,步兵在攻城、挖壕沟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第3连连长李大武建议夜不收要增加,或者夜不收单独成立出来,第3连变成战斗连队;
    第4连连长张大磊希望成立2个连,1个连队战斗力非常强大,另外1个连队速度快、骑术好、对付类似蒙古骑兵队;
    第5连连长薛华希望每个连队有单独的夜不收以及运输后勤队;
    第6连连长王华希望每排指挥人数变成500骑,单排的战斗能力更强;加强排的骑兵1000骑左右。
    听到这些想法,周铉认为还是很不错,但最好各采纳1下为好。周铉让1本也提点看法。
    1本1共提出了3点看法:其1、建议将夜不收分配到各连队,但后勤运输兵目前由于骑兵数量偏少,不适合作如此安排;
    其2、排长指挥的人数需要增加到400骑到500骑,加强排的兵力不宜超过1000骑,否则指挥有难度。
    其3、步兵还是要增加,但目前阶段要以骑兵为主,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
    周铉基本同意1本的看法。最后,他鼓励众人,每个连队最终会达到3000骑以上,每连还有200骑的运输后勤队以及100骑的夜不收,每个连队单独核算战利品和奖励。
    对于第3连,在本次驰援开封结束后,将夜不收分到每1连队,第3连正式改编成为战斗连队。
    众人1阵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