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277章 精英加入(1)
    崇祯15年5月中旬
    回到家,就听到父亲周奎走过来,他拿着几张帖子和信,笑着问道:“回来了?皇上说了什么?”
    这次,周铉感觉周奎的形象好了很多,于是开玩笑道:“都是1些大事!皇上要我们周家捐献1些银子,我们给不给?”
    周奎马上变脸道:“我们周家穷啊!你可不能吃里扒外。”说完,递上来4张拜帖和2封信。
    周铉拿过来1看,哦,好家伙,原来有4个人的拜帖:陈子龙、1本、怡春院的李老板和迎春院的陈老板;
    1封信件竟然是河南开封朱9灵的;另外1封不知道是谁的,因为只有收信人。
    周铉心中呵呵道,想不到李老板和陈老板也变成了文化人,这么懂礼貌。
    他打开朱9灵的信,信件里8成内容是思念,接下来是担心与害怕;她希望周铉过来救救开封城里的百姓,最好能够有大英雄过来驱赶流寇,再现太平盛世;否则,她就此生不嫁。
    信件中特别说道:开封的粮食有些紧张了,朝廷部队不敢轻易出城。官军只要出城,外面就有流寇的军队尾随。官军出城多,流寇部队还不敢动;如果少,流寇就会搏杀。
    周铉估计这后面的内容是周王想要表达的。
    周铉接着打开了另外1封信,原来是1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农民起义军李岩写来的。信中内容很少,他提出有重要事情想见面聊1聊。
    周铉现在没有时间,也无法确定具体时间,所以很难回复。
    现在是5月份,如果如历史1样,流寇8月份攻打开封,甚至出现水淹,那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名义,周铉他该如何参与这场战斗?不过,如果他主动提出率领在京城的周家护卫队去开封,估计崇祯皇帝也不会反对。毕竟这是在保护大明王朝,打击起义军的力量。
    周铉决定自己主动去见1见1本和陈子龙。毕竟这有个礼节问题。1边是范复粹,1边是黄道周,这些人在明末也算是了不起、有气节的人物,而且周铉还本身与范复粹有交情。
    吃完晚饭后,在侍卫的护卫下,周铉先去了范复粹家。
    此时的范府,人丁少了1些,周围也冷清了不少。
    毕竟,范复粹已经不是内阁首辅,而且已经不可能东山再起了,官员们自然少了来往。
    再次见到周铉,范复粹很高兴!
    周铉送上了东珠和野山参,还主动说了这些物品的来历,范复粹听后很是感叹和心情澎湃。
    双方交流了1会儿后,范复粹把1本叫上来了。周铉第1次看到了这个人物:典型的师爷样子,身高还不错、眼睛有神、双手还有力量。
    明末历史并没有“1本”这号人物,因为历史记录的都是大官、大奸、大恶之人,1些闲云野鹤不在历史的记忆里。
    周铉也拿出了1份皮货作为礼物,当场送给了1本;看到范复粹点头后,1本接受了礼物。
    看得出来,1本还是很激动。周铉心道,激动就好,就怕你不激动,激动就代表1本有想法。
    周铉开口道:“范老先生,晚生是欢迎1本过来帮助我的,晚生这里特别需要人才。只是,1本先生与晚生是否能够坦诚相见,想法是否接近,这个很重要!
    1本先生可以谈谈你对大明的看法吗?反正这里只有我们3位,可以畅谈,说错了也不要紧,也没有人会传出去。”
    范复粹很诧异周铉会问这个问题。在他看来,1般来说,用人不是考虑人品和能力吗?
    但周铉用的是21世纪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1本的人品和能力肯定问题不是很大。
    1本想了1下,回答道:“周国舅,本人是这么看的,大明得了病,而且是重病,需要用特别的办法治,常规方法治不好。”
    “1本先生能够举1个例子,什么叫常规方法吗?”
    “比方说,国库没有银两了,不能够用加税、加饷的办法。”
    “以你个刚才的例子,如果不加税不加饷,那如何才能充实国库?”
    “本人认为周国舅目前的做法就很好!”
    “哈哈哈!可这种做法也只能短期和1次性做1做,长期该怎么办呢?”
    “本人还没有想到。不过,如果这种办法能够解决短期的问题,也不视为1种好办法。”
    “我这里做1个假设,如果1本先生担任内阁首辅,就像万历年间的张居正老先生,你认为最应该要做的3件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是有些大逆不道,因为只有皇帝才能这么对他人这样做假设;而且还很逆天,毕竟前内阁首辅范复粹就在傍边。
    1本尴尬地答道:“这个问题很大,本人暂时只能想到1些大方向,细节方面还不清楚。首先要改变税制;其次是吏治;最后是军队。”
    周铉高兴道:“1本先生讲得不错!那目前吏治有什么问题呢?”
    1本答道:“依本人看,官员过于务虚不务实、过于墨守成规、贪腐严重。”
    “讲得好!1本先生老家是哪里人,家里原来是干什么的?”
    “我老家是山西人,家里有几分薄田,家人大多在山西那边。”
    “你对农民是怎么看的?”
    “农民生活很苦,日子过得很差,特别是1些佃农。碰到光景差的年份,他们饿肚子是常事。”
    “那有没有想到办法改变这1情况呢?”
    “本人没有想到!在目前的祖制下,很难做到!愿听周国舅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