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176章 山东复仇(3)
    崇祯14年10月中旬
    青州知府在府衙里设宴招待了周铉、吴3桂、祖大弼、周遇吉;
    同知、通判、师爷3人陪坐。
    众人寒暄半天,知府问道:“周国舅,您们接下来怎么安排?”
    周铉答道:“诸位,明天我们就有离开这里了,这次窜入大明的建虏很多,我们需要尽可能多歼灭1些;
    否则,就会给各府各州的老百姓带来很大伤害!”
    知府面露难色,说道:“周国舅,3位总兵,可你们走后,他们仍旧来攻打青州,我们该怎么办?
    衡王也会有生命危险啊!”
    周铉答道:“知府手下应该有不少官兵,还可以征集老百姓守城;除此之外,衡王府还有守卫。
    如果我们呆在青州,别的州府就会陷落。”
    同知插话道:“周国舅,朝廷怎么不多派出点兵?”
    周铉道:“你们可能不知道,京城都被围困了!你们给皇上和朝廷上奏折吧!把事情如实反映上去。”
    这时候,外面传来衡王到!
    众人皆出来迎接衡王!
    周铉马上从脑海里寻找末代衡王朱由棷的评价;
    历史给了他8个字“贪吝懦弱,腐败无能”。
    他进来后,先是寒暄了1阵子,接着说道:“周国舅、诸位,本王建议你们留下来,本王给你们每位1万两银子。”
    周铉听了,面带讥色地说道:“王爷,我们出兵是为了消灭建虏、保百姓平安,而不是为了银两。
    如今,围困青州的大批建虏被灭,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还要去下1个地方。”
    衡王脸色有些不好了,他色厉内荏地说道:“那你们把本王的安危放哪里?
    如果本王有闪失,你们如何向皇上交代?”
    周铉淡淡地说道:“我们还要去救援其它地方,至于你的安危,由你自己负责就好!”
    周铉已经受够了朝廷官员和皇上的瞎折腾和捉弄,他可不想跟1个“脑满肥肠”的王爷客气啥。
    本来周铉还准备给他指1条明路,就像“德王”1样;
    现在干脆什么都说了,就任他自生自灭吧!
    衡王气得1塌糊涂,可又无可奈何,说道:“那你们休怪本王给皇上上奏折,说你们不管本王的死活。”
    吴3桂本想讲话,但被周铉制止住了。
    周铉起身对知府说道:“诸位,我们要回军营了;
    青州府下面还有些城池被建虏攻破,他们正在抢劫、杀人放火,明日早上我们要动身了。
    请你们务必保持警戒,做好防守工作。
    我们的夜不收会查看青州府安全情况,你们如果有消息,也可转告给我们的夜不收。”
    说完,周铉离开了,吴3桂、周遇吉、祖大弼跟在后面也离开;
    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衡王、知府、同知等人。
    回到军营里,周铉问道:“诸位,可有话讲?我们可是1起战斗的朋友哦!”
    吴3桂支支吾吾道:“周国舅,我们得罪了衡王会不会太好,衡王会向皇上上奏折的。”
    周铉说道:“吴将军问得好!但是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3位都知道,我们这么做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守护黎民百姓,杀更多的建虏!
    我们心里坦荡荡,问心无愧,那还怕什么?
    如果皇上怪罪下来,我周某1个人顶罪。”
    说完,周铉找来了能够写字的侍卫,告诉他大概意思,让他按照意思写奏折。
    写完后,周铉签字画押,并封好;
    随后,周铉安排两名侍卫送到知府那边,请知府火速发往京城。
    旁边的3人吓1大跳,他没想到周铉这么写奏折,还没想到周铉的字和奏折这么菜,真是让人跌破眼镜;
    更没有想到的是,周铉的奏折内容写了沧州的人间地狱情形,以及淄博和青州杀敌2300多个建虏;
    周铉将这些功劳归结于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少量建虏,以及3位总兵带兵的勇猛上面。
    3人对周铉的处理很是心服口服;
    这是1个负责任的人,值得信任的人,很好相处的人。
    待处理完这些后,周铉说道:“3位将军,我们现在要有1番变化,这仗接下来越来越难打了。”
    祖大弼不解地问道:“周国舅,为什么?”
    周铉答道:“今日我们杀了这么多建虏,估计有1千多建虏逃跑了,他们已经知道我们的存在;
    接下来,建虏肯定会汇总他们的兵力,然后想办法打残我们,或者歼灭我们。”
    3人点了点头;
    周遇吉建议道:“周国舅,诸位,我建议我们派出夜不收,扩大侦察范围;
    1旦遇到建虏兵力较少,我们就消灭他们;
    如果是大股建虏,我们就适当避开。”
    周铉答道:“周将军讲得好!就是要这样,本人提出4个建议:
    其1、灵活机动,能够打就打,能够救就救,优先保存实力;
    其2、占了便宜就走,不能在1个地方呆较长时间;
    其3、不能分兵,有集中兵力;
    其4、夜不收加大侦察力度,防范建虏设伏。”
    祖大弼和吴3桂两人很是赞同;
    但周铉看到周遇吉有些犹豫后,周铉问道:“周将军,你是不是觉得如果我们想办法躲避,就会造成百姓伤亡。”
    周遇吉点了点头;
    他是大明末年少有的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忠于百姓的武官,所以有时候过于“愚忠”。
    周铉说道:“周将军,本人知道你忠肝义胆;
    但是周将军要知道,我们只有活着才能让建虏少抢劫、少杀人放火!
    我们不是怕死,而是为了1个远大的目标!
    如果我们这样的1些人都拼光了,大明还有多少将领能够与建虏1战?”
    周遇吉这才解开了心结,因为周铉的话的确在理。
    随后,3人商定今天晚上好好休息,明日早出发,去歼灭青州府下面县城的建虏。
    回到帐篷里,吴3桂感触良多;
    今日听到周铉这些肺腑之言,吴3桂算是真正对周铉心服口服。
    原因很简单,周铉的话接地气,各方面都考虑了,而且是真正务实做法,不是朝廷那些文官丝毫不考虑武官的死活。
    而且,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打击到建虏。
    青州府衙门
    周铉4人走后,衡王和知府对于周铉的态度和语气都有很大意见,特别是衡王。
    他们决定各自上奏折,控告周铉4人。
    衡王更是认为周铉不懂礼仪、不尊重王室和皇上、不管王室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