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135章 崇祯的郁闷
    崇祯14年7月中旬,京城
    散朝后,崇祯皇帝郁闷很久了!
    辽东前期不是挺好的吗,杀了2000多个建虏,又捣毁了义州;
    如果再把锦州的祖大寿救出来,那不就是功德圆满吗?
    奈何后面又出了1堆破事,崇祯不断摇头。
    这时候,王承恩为了转移崇祯皇帝的注意力,说道:“皇上,老奴从田国丈那边得到消息,说‘幸福房地产’商户已经开始在京城建房子了,估计秋季就能卖出去了。”
    “哦!那能够卖几个银两?”
    “老奴听田国丈说,刚开始赚几万两,但是如果规模大,1年赚上百万两都没有问题。”
    “这是糊弄朕吧!难道不知道欺君之罪吗?”
    “回皇上,老奴也问过,但田国丈说过1番道理,大意是只要朝廷控制着京城不能随便造房子,再加上好地段、道路、树木、好治安以及大量的商铺,就绝对能够赚很多银两。”
    “这样也赚不了多少啊!穷人买不起,富人不想要。”
    “回皇上,田国丈解释过,他说,大明人都喜欢房产,什么样的房产能够比得上京城的房产呢?不要说60两银子1套,就是600两银子1套,照样吸引富人、商人和官绅来入住。”
    崇祯这才点了点头,又说道:“可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你要叮嘱成国公和田国丈,让他们不要张扬,在外面说皇家占了2成干股。”
    王承恩回答道:“是,老奴明白!”
    接着,崇祯又问道:“现在库银还有多少银两?”
    王承恩尴尬地说道:“回皇上,国库没有,只有内库有31万两银子;但是春季的田税还没有收完,收完了就会好起来。”
    崇祯挠了挠头,说道:“大伴,你也不要总是安慰朕了。这银两用起来总是很快,但收起来很难啊!”
    “皇上,上次德王不是来见过吗?要不让户部官员去多找几家王爷捐银子?”
    “大伴,你有些糊涂啊!德王说得很清楚,他是害怕建虏和流寇才这样做的;可不是每个王爷都怕,更不是每个王爷有这么多银两;
    如果朝廷大范围这么做,那朝廷的脸面何在,朕的脸面何在?”
    王承恩连忙跪下来,不停说道:“皇上恕罪,老奴糊涂!皇上恕罪,老奴糊涂!”
    “起来吧!朕和你之间,不需要这样了。说说周铉做生意这件事吧!朕真的好奇,他怎么能够1下子赚200万两银子?”
    “老奴派东厂番子直接去问过怡春院李老板。周国舅卖给他的有‘延年益寿’手艺和‘神仙水’配方,还允许怡春院把这个生意卖掉大明各城池;
    目前看,这个生意很好,怡春院每个月能够多赚几万两银子。”
    “原来如此,那如果这样,周铉就没有什么事!”
    “回皇上,恕老奴多嘴,都察院的御史也都是捕风捉影,干不了真正有用的事情。无论是打仗,还是为朝廷弄银两,都不行,只会弹劾人。”
    “哦!”崇祯皇帝笑起来了,但1会儿脸色又变差,他又说道:“可周铉为什么擅自撤离杏山、塔山的守军,他心里还有没有朝廷,有没有朕这个皇上?
    还有,他在辽东到处撒银子,收买人心,为什么不将这些银两捐献给朝廷?”
    这时候,王承恩不敢插话了,他只当自己是木头人!
    “你去说1说,今天晚上朕不去坤宁宫了!”
    王承恩连忙应承下来了。
    晚上,崇祯皇帝来到了承乾宫,女毒贩“田贵妃”当然很热情地迎接了他。
    崇祯还1直想着银两和周铉的事情,于是说道:“爱妃,朕这段时间诸多不顺,到你这里,朕才心情好1点!”
    “皇上可是为了因为战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朕好难啊!周铉打了个打败仗,在辽东到处撒银两,也不捐给朝廷,还私自撤走杏山、塔山这边的守军。”
    女毒贩“田贵妃”不知道杏山、塔山在哪里,但还是鼓动道:“臣妾觉得周国舅在外面有收买人心和收买武官很危险;
    至于撤走塔山、杏山守军,这可是大事,怎么能够未经皇上同意就这么办呢?
    臣妾认为他是恃宠而骄啊!”
    崇祯皇帝想了想周皇后,于是说道:“算了吧!我们不谈这些。”
    女毒贩“田贵妃”为了不引起怀疑,当然不谈这些,但她还是转移到她所关心的李自成身上;
    因为她知道大明是被李自成灭掉的;
    于是,她说道:“皇上,臣妾认为还是要小心中原的闯贼,他们会动摇我大明的根本。”
    “爱妃怎么又说这个?朕不是派人去剿灭他们了吗?”
    “回皇上,臣妾1直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这闯贼是大祸害!”
    “可是没有合适的人啊!待洪承畴荡平了建虏,朕再派他去平定流寇,他是1位能臣。”
    “但时间来不及啊,臣妾听宫里的太监说,丁大人(丁启睿)剿灭流寇不行,河南和湖广巡抚都弹劾他。”
    “今日不谈这些,让朕舒坦点把!”
    女毒贩“田贵妃”听到这话,真想骂或者暴打崇祯皇帝1顿,但这是不可能的,她只能装作笑容满面地说道:“好,那臣妾给你唱段戏!”
    坤宁宫
    “王公公,怎么了,皇上不是说今日来坤宁宫吗?”
    王承恩道:“回皇后娘娘,皇上今日心情不好,改天再来!”
    “难道又是打仗的事情吗?”
    王承恩支吾了半天;
    周皇后说道:“王公公,怎么回事?有话直讲。”
    王承恩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回皇后娘娘,周国舅在辽东打败了仗,未禀报皇上,私自撤离了杏山、塔山的守军!
    连辽东巡抚、宫中的两个太监都被建虏打死了。”
    周皇后听后,仿佛是晴天霹雳,站不稳;旁边的侍女赶紧扶住了她。
    王承恩安慰道:“皇后娘娘请放心,老奴知道周国舅目前很安全,他在宁远城。”
    周皇后这才心情好了很多,连忙取了1张100两的银票,赏给王承恩。
    王承恩满怀高兴地接受了银票,后行礼离开了坤宁宫。
    周皇后连忙让侍女去周家通知父亲周奎明日进宫。
    内阁首辅范复粹府邸
    范复粹焦虑地在堂前走来走去;
    亲信幕僚说道:“老大人,属下认为不要着急。不管怎么说,周国舅获得的这2000多颗建虏头颅可是真的,这可是我大明朝从天启年间开始没有的事情。”
    “可辽东巡抚被杀是大事,更严重的是撤离杏山、塔山的守军;而目前,松山守军和祖大乐将军1共有3万多人还处于被包围之中。”
    “周国舅还是太冒进了!这次驰援有些失败。”
    “朝廷很多官员本来就对周国舅有意见,这次他可是把天捅个窟窿。”
    “老大人还想保他?他是国舅,按道理,皇上也不会砍他的头。”
    “砍头不会,但在牢狱里关个十年、8年还是很有可能。”
    “但目前,站在老大人这边替周铉说话的官员很少!”
    “看来,老夫身上值钱的也只有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了。老夫用这个位置换取其他内阁大臣的支持了!”
    “老大人,千万不要这样!周国舅当初不是请求老大人要呆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吗?”
    范复粹有些烦心,最后说道:“那就再看看吧!”
    兵部尚书陈新甲府邸
    幕僚说道:“老大人,最近诸多事情不顺,您要保重身体。”
    “最近,张若麟那边有消息吗?”
    “有,他说建虏很凶猛,数量很多;辽东的官军战斗力太弱,胆小怕死,1冲就垮;祖大乐治军不行。”
    陈新甲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周国舅在辽东也是很难办啊!但这次朝廷官员这1关,周国舅很难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