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师天下 > 第181章 尚书令

第181章 尚书令

 热门推荐:
    “娘的!”
    听完供奉的分析,崔凌云立刻就站了起来:“我现在就去杀了他!”
    “给我坐下!”
    崔牧看着冲动的儿子,怒道:“你就这样去杀他,那你还能有命?”
    “我现在就你这1个儿子了,你想让我崔家绝后?”
    “这……”
    崔凌云1时语塞,问道:“那该咋办?”
    “这次我要亲自去会会他!”
    崔牧的眼睛弥漫出无尽的冰冷:“只要确定是他,哪怕拼了我这把老骨头!”
    “我也会亲自杀了他!”
    宗正寺内。
    周宁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他正在替郑望秋画像。
    虽然他现在是住在宗正寺的待参之身。
    但终究不是囚犯。
    所以自由度还是相当大的。
    齐王不想和他打麻将了。
    如果有输有赢的话,那还比较有意思。
    可如果是光输钱谁还愿意玩?
    恰好郑望秋有事来宗正寺找齐王。
    周宁突然想起他还欠郑望秋1幅画像呢。
    正好趁他们谈事的时候画了。
    郑望秋找齐王谈的不是什么机密之事。
    所以也就任由他在旁边画了。
    郑望秋是广州人,出生于岭南有名的书香世家。
    除了他已经位极人臣之外。
    他的侄子郑石浦也就任现在的岭南节度使。
    可以说。
    广州郑家乃岭南最大的1股势力。
    几人此刻正在后堂偏厅用茶。
    周宁拿着画板在1边给郑望秋画像。
    小玥则在旁边学习和打下手。
    虽然周宁没有刻意去听两人的谈话。
    可大抵还是搞清了他们谈的是什么事情。
    很简单。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各道都遭了灾。
    国库里的粮食都拿去赈灾了。
    所以现在户部尚书天天找来他哭穷。
    恰好贵族们半年1次的爵禄就要到时间发放了。
    所以郑望秋来找齐王,商量1下把贵族们的爵禄推迟1段时间。
    这个做法是大炎朝的1个惯例。
    毕竟贵族们都是家大业大,除了那些破落的贵族外。
    谁家没点产业支撑啊?
    所以基本不靠这点爵禄过日子。
    以前在国库紧张的时候,也缓发过贵族的爵禄。
    所以只要两人私下沟通好了。
    很容易在朝堂上通过的。
    周宁听他们说到粮食。
    立刻就想起了他带回来的玉米、土豆和番薯。
    只可惜。
    现在还没有种下去,而且种子太少了。
    说出来也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他又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占城稻。
    这玩意儿的产量甩了现在稻种至少两条街。
    在江南地区。
    可以配合晚稻形成双季稻。
    而1旦到了郑望秋的老家岭南地区。
    甚至可以收3季!
    只可惜岭南现在人稀地广,根本就没有开发出来。
    不要说岭南了。
    就是江南道都还有大片的田地没有开发呢。
    而且岭南道蛮族众多,民风相当彪悍。
    很多人根本就不服中原的管教。
    所以现在想在岭南大规模种植占城稻根本就不现实。
    可是如果移到江南道来呢?
    周宁1边画画,1边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1个国家要想强盛。
    最重要的就是广袤的国土和大量的人口。
    现在大炎朝国土够广袤了。
    可是这人口却1直都上不去。
    即便经过高祖和太宗两代的休养生息。
    到现在也还不到1亿人。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的产量上不去。
    如果能够大幅度增加粮食的产量。
    特别是占城稻、土豆和玉米等作物大规模推广。
    以大炎现在的人口基数来说,23十年内绝对可以翻番。
    很快。
    两人就商量完了。
    而周宁这边也画的差不多了。
    周宁见郑望秋要走,便把占城稻的事情说了出来。
    虽然现在还无法大规模种植。
    但可以先把稻种引进来进行培育和试种。
    等到朝堂可以大规模开发江南和岭南的时候。
    就能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忆安说的可是真的?”
    听到这个消息后。
    不仅是郑望秋,就连齐王也坐不住了。
    “那是当然!”
    周宁拿过铅笔和1张纸。
    唰唰唰的就把占城的位置画了出来。
    “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周宁将地图递给了郑望秋:“你们派人去找找,很容易找到的。”
    “祖宗保佑啊!”
    郑望秋激动的捧着地图。
    “忆安此举简直就是大恩于天下啊!”
    他对着周宁道:“我定会禀报圣人记你大功,同时也代天下百姓谢谢你!”
    说完就恭敬的给周宁施了1礼。
    而旁边的齐王也知道这个稻种的意义所在。
    也陪着给周宁施了1礼。
    周宁没有生受。
    躲在1边将两人扶起:“两位长辈切莫如此!”
    “现在还没有找到稻种呢,1切等找到稻种再说吧。”
    “对对对!”
    郑望秋收好地图后,转身就准备回去禀告给刘泰。
    可是周宁却把他拦住了。
    “郑公!”
    周宁有些哭笑不得,都1把年纪的人了。
    怎么还想年轻人1样沉不住气呢?
    “这种稻种喜热。”
    周宁看着他说道:“所以大规模种植的地方只能是江南道和岭南道。”
    “可是现在这两个地方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沼泽荒地。”
    “不知郑公可有办法解决?”
    “这个……”
    郑望秋有些迟疑了。
    他不知道周宁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只能稳妥道:“这两个问题只需要1个字来解决,那就是人!”
    “等确定了稻种真有那么好,朝堂必然会大规模的迁民。”
    “人口1旦多了起来,那1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这个办法很好!”
    周宁点头赞叹道:“可是咱们汉人毕竟有着故土难离的观念。”
    “如果只是普通的下令迁移,必定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是啊!”
    郑望秋叹道:“咱们汉人每次大规模的迁徙都是困难重重的。”
    “就比如长安刚建城时,高祖迁天下富户以充京师。”
    “当时就遭遇了富户们的各种阻挠。”
    “高祖当时杀了不下千人,才将这项政策执行下去。”
    “这才有了长安城今日的繁华。”
    “那……如果有1种办法。”
    周宁故意调高了声调,彻底勾起两人的好奇心后。
    才慢慢的说道:“不仅不会遭到阻力,还会被人们争抢着迁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