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师天下 > 第31章 府尹
    悠悠吴地,禹定震泽。
    文擎江南,运河大邑。
    杭州府尹魏羡之是晋州曲阳县人,乃龙朔3年的3甲第9名。
    炎朝的科举殿试中。
    1甲为前3名,赐进士及第。
    2甲为第4名至第十名,赐进士出身。
    剩余的则为3甲,赐同进士出身。
    当年殿试时。
    魏羡之才2十2岁。
    可太宗刘景赏识他的书法,特拔擢为翰林。
    要知道。
    翰林院被称为储相之所。
    通常只有1甲和2甲的人才有资格进入。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魏羡之的书法有多好了。
    当然了。
    魏羡之本身的学识也不差。
    他的祖父曾官至前朝的秘书大监,后迁升为侍中。
    至此他家也跻身成了官宦世家。
    在家族的熏陶之下,魏羡之也成了饱学之士。
    出生北方的他,因年轻时的游学对江南产生了莫大的好感。
    在翰林院磨勘了3年后。
    他被吏部授官为秦州清水县令。
    上任后。
    魏羡之勤勉施政,教化1方。
    同时在家族的帮助下,官职也节节攀升。
    就在去年。
    他刚满4十1的时候。
    放着正4品的陇右道节度使不做。
    跑到杭州来当从4品的府尹。
    由此可见。
    他是多么的喜欢江南。
    可是最近他却开始犯难了。
    内6各地开始缺盐。
    这是他还在陇右道的时候就知道了的。
    朝堂的悬赏诏已经颁布了半年。
    可煌煌大国,沃野万里。
    近亿的子民!
    却无1人能想出万全之策。
    无奈之下。
    朝堂便准备在沿海地区增加盐税,以补空缺。
    可这加盐令好下,但施行起来难啊!
    煮盐不难,难的是柴禾。
    现在的盐户们为了熬煮每月的十斤粗盐。
    已经快将沿海的树林给砍光了。
    如果再加盐税。
    百姓们可能连煮饭的柴薪都没有了。
    到了那个时候。
    很可能就会发生民变!
    这样的结果对于守牧1方的主官来说。
    绝对是巨大的政治灾难!
    昨天晚上。
    他又是很晚才睡。
    和佐官们1直在商议着对策。
    现在只是风传要加盐税,所以还有时间做准备。
    要是真等加税令下来了才去想办法。
    就可就要抓瞎了。
    现在他们只是初步想出了1个应对办法。
    那就是从别处购买柴薪。
    虽然盐户煮盐的成本增加了,但官府可以补贴1点。
    如此1来。
    即便盐户们还有不满,但也可以压下去了。
    杭州是江南雄州,财税上比较宽裕。
    相比起民变的严重后果。
    这点钱他们也只能咬牙往外掏了。
    直到日上3竿。
    魏羡之才顶着昏涨的脑袋走进了公廨房。
    书吏已经将要处理的公文和书信都给他放在了书案之上。
    魏羡之看了1眼,不算太多。
    十1封公文,6份书信。
    第1封公文很简单。
    是关于华亭商贾张修远冲撞曾城县男,意图谋刺的案宗。
    案宗里的文书很翔实。
    有案件陈述,有证人证言。
    最关键的是还有张修远的认罪书。
    这个张修远他是知道的。
    据说和长史杨策的关系比较密切。
    杨策也为这事找他斡旋过。
    其实。
    魏羡之是不太相信张修远会去谋刺郑望龙的。
    1个商贾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谋刺贵族?
    而且拿的还是1个拨浪鼓?
    这不是扯淡吗!
    虽然有张修远的认罪书。
    但魏羡之更愿意相信这是他被人威胁了才写的。
    谋刺贵族的罪名很重。
    宗正寺江南巡使已经给他打过两次招呼了。
    1定要严惩郑望龙。
    巡使的意见他不能不听,要不然1封奏折直达天听。
    参他个轻怠贵族的罪名可就麻烦了。
    可是长史的面子也不能不给。
    如果寒了属僚的心。
    以后手下们阳奉阴违的话,他也是很麻烦的。
    想到这里。
    魏羡之心里便有了决定。
    抄家是必然的。
    郑望龙打得就是这个主意。
    要是不满足他这1点,说不定会直接告上宗正寺。
    至于流放的地点就可以商榷1下了。
    岭南就很不错。
    都是南方湿润气候,想必张修远也呆的惯。
    最重要的就是岭南距离江南很近。
    两边的官府也多有交集。
    到时给那边的官府打个招呼,张修远也算是能活到老死了。
    提笔写完回复公函后,魏羡之就将之放到了1边。
    准备让书吏们明天就返还给华亭县。
    继续处理公文。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直到他处理了4份公文,1个年轻的书吏才走了进来。
    “钊文,什么时辰了?”
    魏羡之放下毛笔,轻轻的揉了揉眼角。
    钊文是书吏秦志郃的表字。
    而他正是秦志远的堂兄。
    见到魏羡之要起身。
    秦志郃赶紧将他的靴子送了过来。
    “已经正午了。”
    秦志郃站在1旁笑道:“夫人都遣人来催了两回。”
    对于这个机灵的书吏,魏羡之还是挺满意的。
    有了他的辅佐。
    繁杂的案牍也省心了很多。
    “知道了。”
    魏羡之点了点头后,便往后宅走去:“还真有点饿了。”
    待魏羡之走远了,秦志远才开始整理书案。
    看到依然压在最下面的那封信,微微的叹了1口气。
    只能等下午了。
    未初。
    小酣过后的魏羡之继续处理公务。
    经过短暂的午休。
    他的精力比上午更甚。
    很快就处理完了剩下的公文。
    直到这个时候。
    他才开始看起那些书信。
    都是1些同窗好友之间的问候,算不得大事。
    等有时间了再慢慢回复。
    可当他拿起最后1封书信时,心里却泛起了疑惑。
    信封上很简单,只有魏公钧鉴4个字。
    落款是华亭巡检秦志远敬呈。
    “这人是谁?”
    魏羡之纳闷的拆开了信封。
    虽然不认识秦志远是谁。
    但华亭巡检4个字让他以为这只是1封公文。
    就是这程序不合规矩。
    什么时候1个流外的小吏也能给府尹写信了?
    看来1定是秦钊文搞得鬼!
    想到这里。
    魏羡之的脸色便开始黑了起来。
    上午才对你好感满满,下午就开始乱来了?
    真当本官是那么好拿捏的吗?
    “我倒要看看你们想说什么?!”
    魏羡之抽出了信纸,他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只要信中讲的不是公务大事。
    1定会好好敲打1下手下的这些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