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他无奈的苦笑了下道:“咱们正源是私人办下的学院,自然不能同县学作比较。
旁的我也不便多说,但我能保证的是,这三个孩
子在我丁字班会被一视同仁,只要我懂的学问,都会倾囊相授。
你们且放心回去吧!”
这个夫子,目前为止倒是很让杨家兄弟三人满意,说起话不骄不躁,也没有文人身上的傲气。
杨青河领会到他的好意,抱拳躬身答谢,最后三人齐齐出了学院。
余敬呈站在廊檐下看着这三人的背影,又是无奈一叹。
那拜师礼自是不会到他手上的,如果他猜得不错,今天下午就会有小厮拿砚台去卖掉。
至于那些肉类,好一点的肯定会送到院长书房,稍差的就会送入学院厨房,他能得的应该就是二十个鸡蛋罢了。
正源学院,向来如此。
作为有真才实学的人,这学院余敬呈自然是看不上的,但家里的老妻病重,既离不开人又离不了银钱抓药,身为一个读书人若是不就近教书,他真是不知道怎么养家。
余敬呈看得出这杨家人并不像外面镇上那些富户一样不缺银子,所以这间学院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谓压力不大。
而已经在学院门口坐上驴车的杨家三兄弟皆是沉默不语,待到了城中,杨亮要去看看前几天托牙行给他们找的猪肉铺子,所以就没有回去,而且也说他会等到接了三个孩子再回四季村。
正源门口就有各种各样的驴车、骡车,只要跟孩子说好,把车和人都认清楚,到时候就能自己搭车回去四季村,而今天是第一天,杨亮不放心,所以打算带一
带这三个孩子。
路上,杨青河跟罗三春聊了会儿的都是怎么赚银子。
走了一趟学院,赚银子成了二房的重中之重,诚然老太太说了这是全家人的事儿,但杨青河却不能心安理得的躺赚这个天大的恩惠。
要知道今天束脩加上伙食费还有两套学子服,杨青河可是把于荔昨天晚上给的六两银子几乎花完了。
现在怀里只余不到五十文的铜板而已。
这样大的花销,真是超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所以他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只要把后山的地都翻好了,他就跟着罗三春进山。
不管再苦再累,哪怕是要山上猫上三天三夜,只要能打到猎物赚到银子,他都愿意。
等这二人回到家,徐婆子倒是眉开眼笑的说了杨桂那边的私塾多宽敞啦,郭夫子这人很严肃,小孩子都怕他啦,等等、等等。
杨青河怕破坏老太太的好心情,并没有将冯德源的态度告诉杨家众人,只轻轻抱怨了两句伙食贵,仅此而已。
于荔倒是非常理解,毕竟是私人学院,能进去读书的说明家底都不差,不讹家长那怎么赚银子呀!
这道理就跟二十一世纪是一样的,孩子的钱和女人的钱永远最好赚。
所以,她倒是心宽的安慰了二房两口子许久,还说等去了来福镇寻到胡家人要回胡小蝶后就着手种辣椒和新的农作物。
等把这些忙完了也该考虑考虑开个店来做个小生意。
至于做什么,
这几天下来于荔已经想清楚了,而且她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