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一家人吃了几口野菜南瓜汤,见桃子确实恢复了一些精神就收拾好铺盖和锅碗继续赶路前行。
杨家如今共十一口人,能顶事的就只杨青石和杨青河,还有个杨树也不算差,剩余的就都是老幼妇孺。
夜里,于荔跟徐婆子说自己劲儿大,原先家里是用不上她干活,现在逃荒就要把她也当个能顶事的来。
所以她把杨桃用布条绑在胸前,背后也背着竹筐,里面放着她们母子二人的被褥和衣物。
其余的人,除了郑艳红啥也不拿,都有一个算一个的尽自己的能力或挑或背。
最重的粮食和一些萝卜还有杂豆以及锅碗那些则被杨青石和杨青河放在独轮车上推着,二人轮流,谁歇下就负责拿着柴刀防范。
杨树手中还拿着那把尖刀,走在队伍的尾端,也像个男子汉一样
护着大家。
前路漫漫,不时地还有流寇或者土匪来袭,压在杨家人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一路上徐婆子总要搭把手帮着于荔抱抱杨桃,还时不时的探探她的额头再给她喂点水。
于荔见她这般疼爱小孙女,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在这样的时代,有个不重男轻女的婆母可真是不多见。
以往她看的小说里,个个都要给女孩子喊“赔钱货、丫头片子”,真是太毁三观。
现在新家人能这般待见这个小女娃,正是她喜闻乐见的。
轮到于荔抱杨桃,小家伙便睁开了圆溜溜的大眼睛,许是吃的不好或是底子差,已经两岁三个月的娃娃还不太会说话。
也正是因为如此,于荔便大胆的给她补充营养。
她把空间里的牛奶用意识倒入在竹筒里,然后悄悄的放到杨桃手里给她抱住,轻轻地哄着她:
“桃子乖,把筒筒里的‘水水’喝掉,这样咱们就有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