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第554章 百年之谋
    第554章 百年之谋
    赵广汉闻言一惊,“如此说来这扶余不弱啊!”
    韩奉道:“扶余与匈奴、鲜卑、乌桓不同,彼辈并非游牧之民,反与我大汉相类!”
    赵广汉道:“莫非这扶余竟然是农耕之民?”
    韩奉道:“正是如此!”
    赵广汉这时向舆图走了半步,想要看的更清楚。
    韩奉见状指着扶余国的位置道:“扶余国的疆域大致是这一块,其地方两千里,王城扶余城在此地!”
    赵广汉仔细看了看舆图找到了夫余王城所在。
    如今这扶余王城的位置实际上就在后世的吉林市。
    “可有道路通往扶余王城?”
    赵广汉问道
    韩奉道:“乌桓城通往扶余王城的道路还未修通,不过鲜卑城以及襄平城皆与其有道路相通!”
    赵广汉点了点头,随即一边思考,一边走回座位。
    半响之后他才出言道:“此次君候欲对扶余犁庭扫穴,彻底亡其国灭其种……”
    “这扶余国人口众多,要败之不难、灭其国亦不难……难就难在防止其民逃窜……不能绝其苗羿……”
    说到这里赵广汉突然停下来看向韩奉。
    韩奉此时已经明白赵广汉的意思。
    赵广汉显然担心的是扶余人北窜至肃慎之地。
    肃慎之地,地广人稀,又多森林山川,若是躲入其中……很难把人找到。
    韩奉这时胸有成竹的道:“不瞒赵帅,某早已经与肃慎人订下协议……”
    “肃慎人已经答应大汉出兵征讨扶余之时出兵一万南下助汉……”
    赵广汉闻言却是微微皱了皱眉,“一万肃慎之兵恐怕难以遮蔽北方……”
    韩奉问道:“赵帅之意是?”
    赵广汉道:“某以为当先破匈奴解救鲜卑城,然后你我大军绕道扶余北方……自北而南扫荡扶余!”
    韩奉道:“此举甚好,只是那匈奴在鲜卑城下聚集十万精锐……恐难以轻易破之!”
    赵广汉闻言呵呵一笑道:“韩帅无需担心,某敢断言,匈奴人绝不敢与某会猎鲜卑城……”
    赵广汉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露出强烈的自信。
    韩奉看着赵广汉那充满自信的脸,心中虽有些不信,但也没有反驳。
    过了一会儿韩奉询问道:“既然如此赵帅以为我等何时进兵鲜卑城为好!”
    赵广汉哈哈一笑道:“韩帅以为明日如何?”
    韩奉闻言一愣,他原以为赵广汉应该会提议在两日或者三日后进军,没想到竟然是第二日。
    “赵帅,大军远来疲惫,何不休整两日!”
    赵广汉笑道:“兵贵神速,今日休整一日已经足矣!”
    韩奉思忖片刻,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
    翌日朝食之后,韩奉与赵广汉两人留下六千士兵驻守乌桓城。领着其余近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城往北而去。
    ……
    与此同时,吴正所领三万大军也已经抵达襄平城。
    襄平城乃是大汉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城池,也是整个辽东的核心地区。
    吴正抵达襄平城时,在此坐镇的正是辽东节度长史范坤。
    “范长史,如今扶余人的情况如何!”
    吴正安顿好士卒后,立即询问起了扶余人的情况。
    范坤早就对此有所准备,闻言立即详细的介绍了一番扶余以及辽东诸郡的情况。
    “如此说来,只要有足够的粮草,辽东汉军随时可以出动!”
    “不错!”
    范坤立即给了吴正肯定的答复。
    吴正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某意三日后出兵扶余,公以为如何?”
    范坤道:“下吏没有异意!”
    ……
    就在吴正与范坤积极准备北征,对扶余进行犁庭扫穴之时。
    赵广汉与张越的信件送到了襄平城中。
    吴正看完信之后,立即派人把范坤请到了自己的大帐。
    “吴侯可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红翎信使到来之事范坤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他一见吴正立即出言相询。
    吴正没有搭话,而是直接把信件递给了他。
    范坤也不客气接过信件立即自顾自的看起来。
    “赵帅之谋但无问题!”
    他看完信后默默的道了一句。
    吴正点了点头道:“看来咱们要推迟进兵了。”
    ……
    不知不觉间霍光已经在和墨城待了近半年时间。
    被流放到休密的霍氏族人此时也已经抵达了和墨城。
    自从来到休密霍光就几乎没有休息过。
    经过半年时间,霍光对自己的侯国也算是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他的封地远比他预料之中的更大,土地也算是肥沃。
    在霍光看来休密此地虽不如关中与蜀地,但比起关东也不遑多让。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西南面的贵霜王国。
    这些时日霍光一直在思考未来的休密国的制度、发展也建设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后,霍光发现仿照张越在轮台的经营策略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应对贵霜国的威胁,霍光首先组建了属于休密国的军队。
    随同霍光一起被迁徙至休密的霍氏族人不少,足足有近一万七千人。
    这些人中在霍光掌权之时,不少都有过从军或者掌军的经验。
    这却是让霍光组建休密国军的难度降低了许多。
    经过一番整备,霍光很快组建了六个曲的军队。
    这六个曲也将是休密侯国军的基干。
    虽然暂时只有六曲士兵,但霍光却把这六个曲的军队编为了三个师。
    为了保证对军队的控制权,霍光分别任命霍云、霍山、霍禹三人为别部司马统领三师。
    至于霍光手下唯一的大将之才范明友则被任命为侯国都尉。
    除了这三师常备军之外,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样是为了达到制衡的目的。
    霍光又另外建立了一支三百人的卫队,以及人数约千人的和墨城城卫军。
    完全军队的组建之后,自然就是地方的管理。
    休密侯国的面积可不小,面积近七万平方公里,实际人口约十七万。
    如此大的面积以及如此多的人口,直接由侯国中央进行管理,显然并不合适。
    霍光再与自己的亲信进行多次讨论商议之后,觉得把整个侯国分为五个县,以及三个塞障尉辖区。
    三个塞障尉自然是设置在与贵霜王国边界之地。其他地方则由县进行管理。
    五个县,在县之下与内地一样,设置亭里进行管理。
    三个塞障则在重要地方设置墩堡和烽燧。
    好在霍氏之中普通人才不少,诸县和塞障需要的管理人员并不缺。
    因为休密侯国中汉人的数量太少,霍光最终仿照西周诸侯实行了国野之分。
    汉人或者是拥有汉人血统之人,在休密侯国自然拥有国人的身份。
    国人拥有议政和自由迁徙,读书从军的权利。
    在经济上同样拥有着优待,国人若是生活困难可以向侯国政府申请补偿。
    同时也如西域都护府一般规定国人不可为奴隶。
    使用汉人为奴隶者,一经发现,财产充公全家绞。
    举报他人使用汉人为奴者,若是确有其事,可获得被举报者一半的财产。
    当然除了明面上的这些权利之外,其它各种隐藏的福利就更多了。
    至于原本的土著则通通被划为野人。
    野人并非地位最低的,入乡随俗,在野人之下还有奴隶。
    霍光毕竟柄政十多年,自然知道必须给下层人上升的通道。
    因此在制定休密侯国法律之时,他也给奴隶和野人留下了上升通道。
    按照侯国法律,奴隶在工作满十年之后,若是没有违反法律,则可以成为野人。
    野人若是通过书院的考核,同样可以成为国人。
    除此之外,最快的晋升通道同样是军功。
    霍光几乎照搬了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
    出生野人的士卒若是能达到第三等爵同样自动获得国人身份。
    霍光在自己侯国实行这样的军功爵制度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年贵霜王丘就却虽然按照协议把休密割让给了大汉,但其实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收回休密的计划。
    可以说只要贵霜王国存在一天,休密侯国就将一直受到战争的威胁。
    正是因为如此,不好霍氏之人都认为霍光组建的军队数量太少了,缺乏安全感。
    “君上,族中诸老皆以为当扩充军备才是!”
    霍山经不住众人的鼓动,第一个向霍光提出了扩军的请求。
    霍光叹息一声道:“族老们的想法,某岂能不知,只是如今却不是扩军的时候啊!”
    霍山闻言道:“君上可是担心钱粮问题?”
    霍光道:“钱粮不是什么大问题,安西节度使郭侯也同意给予钱粮支持……”
    霍禹这时问道:“大人既然不缺钱粮,为何不愿扩充军备呢?”
    霍光道:“如今这休密侯国有多少国人?”
    霍禹道:“一万七万有余!”
    霍光道:“不错,那么汝可知有多少丁口?”
    霍禹闻言摇了摇头。
    霍光再次叹息,“如今侯国内虽有万七千国人,但壮丁却只有不足六千人!”
    “这点丁口维持三千三百军士已经是极限了!”
    霍云此时道:“君上何不征召野人组建义从!”
    霍光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范明友此时出言道:“义从不是可以随意组建的,如今我等新到,野人人心未附,贸然组建义从或是引野人入军恐有不测之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