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194章
    第194章
    陈平和萧何瞬间就不想说话了啊。
    王离根本不是在拍马屁,而是在说一个事实啊,这就让他们很扎心。说起来,两个人也都算是天资过人的,但奈何看跟谁比。
    比天资,人家过目不忘。
    比资源……
    算了,这个不比了!
    一句话,自己自从跟了皇长孙殿下,才知道天下藏书原来真的可以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尤其是陈平,跟着赵郢之后,跟着见识到了许多秘而不宣的珍本密本,读到了许多以前他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思想论著,真是大开眼界。
    学识都跟着涨了一大截。
    萧何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赵郢出征之前,也送了他几本法家商鞅和李俚的的孤本,这些时日以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对法家的解读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听着王离这毫不要脸的言辞,赵郢不由一阵无语,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我前几日给你的书可曾读完了?”
    王离:……
    “咳,那啥,我那边还有些事没有处理完,得赶紧过去了,告辞——”
    说着,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赵郢哭笑不得。
    “今时不比以往,你现在可是武威的主将,我给你的那几部书,务必通读完毕,过几日,我就要亲自考核,过不了关,你这次就跟着我见大父去……”
    王离:!!!!!
    脚下一个趔趄,头也不回的走了。
    我今天就不该来!
    瞧着王离那快步而逃的狼狈样,陈平和萧何忍不住哑然失笑,他们对这位出身王家,身上却丝毫没有纨绔架子的将军,都颇具好感。
    整日看他插科打诨刷无赖了,今日看到他在皇长孙这里吃瘪,反而生出几分亲切。
    王离走后,几个人又在山坡上看了一会。
    如今,各项事务都已经走上了正轨,需要他们亲力亲为的事情反而没有多少了,就在三个人刚想回去的时候,却看到张良脚步匆匆地向这边走了过来。
    “主公,从教资格的考题,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全部拟定完毕,请主公过目——”
    来到近前,张良朝着赵郢躬身行礼,然后从袖中取出一沓稿子,双手递了过来。
    “子房辛苦了——”
    赵郢笑着接过张良递过来的考题,当即展开,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眼中不由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所谓的从教资格,是他根据后世的经验,专门设立的一道门槛。
    除了对《铸军魂》的掌握情况之外,就是对河西郡各项措施的评价与解读。
    无他,要的就是一个统一思想!
    河西郡,乃是新附之地,不比关中,也不比山东六国,久受中原文明熏陶,而是长期掌控在匈奴和月氏之手,即便是现在,也只是暂时形成了一种秦人与月氏各部落杂居的状态。
    而且两者之间,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是部族信仰,都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地方,推行读书,若是放任自由,一个不好,就可能会养虎为患。赵郢跟在始皇帝身边数月,被始皇帝耳提面命亲自教导,又有着两千多年的见识在,自然不会不明白这里面的厉害。
    所以,兴办教育,培养人才都在其次,毕竟,大秦幅员辽阔,人才济济,想要人才,何处不可得?此举重要之处,在于两点。
    一,收河西黔首之心。
    人无欲则刚,身处低谷,则悍勇无畏,逼至绝境,虽胆怯懦弱之人,亦敢以死相拼。赵郢兴办教育,推行教化,是借这个时代的黔首对读书写字极度渴求的心态,给他们手中塞一件让他们舍不得撒手的砝码。
    给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变得有所求!
    想读书吗?
    想改变命运吗?
    想成为人上人吗?
    想成为秦人那种彬彬有礼学识渊博的先生吗?
    遵守大秦律法,配合朝廷政令,则可读书,则可参加科举,则可有出息!
    就算是不为自己,也得为子孙后代考虑。
    二,统一河西思想。
    兴办教育,并不意味着这些读书人谁都可以来兴办私学,只有通过赵郢考核的儒家子弟,才能取得这个资格。
    他要保证自己教育的单纯性,至少目前必须是。
    他要让这些百姓,跟着儒家的这些子弟,学会忠孝仁义,诗书礼乐,养出恭顺良善之心,生出忠君报国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最好控制?
    答案是:读书人!
    读的道理越多,心中欲望越多;心中欲望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越是瞻前顾后,不敢肆意妄为。
    故而,他要的教书先生,必须是他要的教书先生!
    而在这一点上,善于改变自己,时刻能够调头的儒家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尤其是他的忠孝仁义,诗书礼乐,正是赵郢现在心中所求。
    来,河西,变成彬彬有礼,忠孝节义的仁人君子吧!
    至于心中血勇,悍不畏死,仗义死节,则请交给于秦卒!
    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这几日下了苦功夫,对自己的要求理解的很到位,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涵盖了所有的要点。
    赵郢要的,就是这些请来的儒家子弟,能贯穿自己的这些基本要求。
    此谓之,师之德!
    凡是不合格者,虽博学大儒,亦敬而远之。
    “你们两个也过来看看——”
    说着,赵郢笑着把张良出的这份考题递给身旁的陈平,陈平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看完之后,默不作声地递给一旁的萧何。
    赵郢也不着急,等两人看完,才笑呵呵地道。
    “如何?”
    “子房大才,此考题颇见功夫,臣以为可用——”
    陈平笑着开口夸赞了一句,萧何也忍不住看了一眼躬身立在一旁的张良,出声附和道。
    “臣也觉得子房先生此卷甚好——”
    赵郢笑着点了点头,把考题递还一旁的张良。
    “就依此题,明日上午,便举行考试吧——”
    他没有装模作样地随意挑所谓的毛病,让张良再去修改,因为没必要,对张良这样的人才,你只要镇得住,他就能乖乖地俯首听命,你若是没有那个能力,这种小儿科的敲打,也没什么鸟用。
    该走人走人,该造你反的,还得造你的反。
    得到赵郢的许可,张良也不多话,当即拿着考题,又匆匆地转身离去了。
    他也明白,对于赵郢这样的主公,空言虚语没什么用处,想要得到赵郢的认可,那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直到真正取得他的信任。
    看着张良离开的背影,萧何眼中闪过一丝侥幸。
    幸亏当日自己识相,果断地跟随曹参来了此处,否则哪会有今日今时的际遇?就算不会当场殒命,恐怕也会沦落到今日之张良的下场。
    虽然河西郡四座县城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但进展并不算快,因为石头的开采缓慢,又缺少后世的建筑神器水泥。
    不过因为红砖已经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县城里面主干道附近的房屋,倒是起了个七七八八,一处单独划出来的兵营,也已经基本竣工。
    可以投入使用了。
    他不准备把驻军放在城外,反之,他要把驻军都留在城内,平时负责驻守城池,也顺带维持城中治安。手中的几万大军,他决定在敦煌屯兵一万,阳关、玉门关、张掖和酒泉各自屯兵五千,而武威的兵力,则维持在八千左右。
    其余的人马,识文断字,功劳足够,又愿意留在河西郡的,分散入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县吏员,或者是地方亭长、游缴!
    至于八十一座学室,则由新兵大营出身,《铸军魂》成绩突出,思想过硬,读书成绩相对较好的低级军官,担当各学室祭酒。
    主抓思想教育,宣讲朝廷政令,推广不断补充更新的《铸军魂》,保证自己的学室教材和教义不会被人偷偷篡改!
    同时,在郡守府,专设学室督察组,对各学室情况进行定时核查。
    教育无小事,不可有一丝马虎。
    现在只有一百二十名儒家学子,还好说一些,以后人员多了,若是没有相应完善的制度约束,未必不会出问题。
    视察完武威城的建设进度,当天赵郢留在了已经建设完毕的郡守府休息。
    明日一早,他要亲自主持从教资格的考试,以示重视。
    因为月姬和几位美貌的侍妾都在焉支山上的缘故,他难得地为自己放了一天假,第二天起来,只觉得身心舒泰,精神焕发。
    “诸君,教书育人,传道受业,乃国之大事,当时刻存有谨言慎行之心,忠君爱国之念。此次考试,关乎河西教育大计,也关乎各位身家前途,望诸君勉之——”
    “谨遵殿下之命!”
    一百二十名儒家精英子弟,大声回应,精神抖擞。
    对于,这些,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一个时辰之后,顺利收卷,赵郢亲自批阅,发现没有问题,这才笑着鼓励了一番,中午又亲自设宴招待,这才派人把这些新来的先生和自己选出来的学室祭酒,送回各自的学室。
    学校里面,一应俱全。
    有了先生,有了祭酒,这处学校就已经可以正式对外招生了。
    至于先生少?
    那是个问题吗?
    很明显不是!
    自己又不准备给他们普及素质教育,有一位先生,一位祭酒,已经足以支撑,至于以后根据情况扩充,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学校的事情搞定,赵郢也算是放下了最后一块心病。
    而也就在这件事过去三天之后,赵郢就等来了始皇帝召自己回去的旨意。
    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的如夫人月姬,七位枝招展的侍妾,五百大秦精锐,以及由月氏各部落首领子女组建起来的足足二百余人的近卫大营,离开了武威,走出逗留了近乎两个月的河西走廊。
    回头望着巍峨绵延的乌鞘岭和远处重峦叠嶂的祁连山脉,赵郢再不迟疑,兜转马头。
    “出发!”
    他原本计划是早日赶回咸阳的,可是途径陇西的时候,却不得不停下逗留了几天。毕竟,当初辛胜在猜测出自己可能出兵月氏之后,当即就起兵攻打河西走廊,帮助自己吸引住了月氏的大军主力。
    可以说,自己能轻取河西走廊,辛胜功不可没。
    这份人情,自己得认。
    更何况,自己的三千新兵大营的班底,大半部都进入了陇西大军,如今成了陇西几十万大军的军中骨干。
    所以,在看到辛胜一早就在路旁相迎的时候,他自然不好过门而不入,于公于私,都得拜访一二。
    辛胜虽然是军中老将,但在赵郢面前,表现的很客气,也很热情,亲自领着赵郢参观了一下城中各处情况,又带着赵郢巡视了陇西大军的兵营。
    听闻一日破四国,三箭定月氏的冠军大将军,皇长孙赵郢亲临,整个陇西大军陷入狂欢!
    英雄——
    赵郢所过之处,兵甲猎猎,公子万胜的呼声,响彻四野!
    让赵郢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足回礼。
    啊,这——
    大家太热情了,实在是让人有点不好意思啊。
    “殿下之威,早已经深入人心,实不相瞒,就连贱内和我那几位小儿,也无不仰慕有加,多次托我想要见一见将军……”
    辛胜见赵郢那微微有些局促的表情,不由哑然失笑,在一旁笑着打趣道。
    赵郢:……
    只能背负双手,故作淡定地苦笑道。
    “惭愧,惭愧……”
    “殿下何愧之有?殿下神勇,天下无双,如今殿下威名,已经足以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战而溃——”
    说到这里,辛胜真心实意地拱了拱手。
    “哪是末将,都恨不能在殿下马前,随殿下征战沙场,一睹殿下英姿。这一次能见到公子,末将荣幸之至——”
    赵郢:……
    啊这,不要这么夸张啊喂哟——
    陇西郡守得到赵郢到来的消息,也亲自作陪,设宴款待。席间,陇西主将辛胜更是叫出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亲自过来给赵郢敬酒。
    ……
    ps:感谢书友幻海潮汐1500起点币的打赏支持,感谢书友惊悚阿木木1500起点币的打赏支持,感谢20190301210842097书友100起点币的打赏支持,感谢20230504175413480书友100起点币的打赏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