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433章 如何选衍圣公?
    在拜过孔子像后,朱慈烺又欣赏了一些,孔圣人的“英雄事迹”瞻仰了一波圣人英姿后,这才满意地走了出来。
    然后,进入到了府学内坐定。
    此地这里早就已经摆好了几十张交椅,但见到朱慈烺,率先坐到了主座交椅上面,然后,乐呵呵地打量着了一下面前的众大汉。
    “诸君,皆是孔圣子孙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英雄好汉,今日到此,无非就是为了,从诸君里面,选出来一位能够担得起衍圣公这个位置的英雄,然后接任殉国已经有一年之久的先任衍圣公,继续奉祀孔圣,为天下士人做榜样!”
    “孤先说说,这个衍圣公的选拔,应该是怎么选!”
    孔胤植既然死了,而且是全家整整齐齐的上了路!
    所以,衍圣公是世袭不成了,只能够选,但选出来接任的衍圣公后,之后的衍圣公又该如何选?
    是还像之前那样,搞世袭?
    朱慈烺看来不妥。
    因为世袭的话,往往会世袭出来一群孬种——废话,选拔的话,那就跟科举考试一样,凭本事吃饭。
    而如果是世袭的话。
    那老话说得那,富不过三代,强不过百年。
    这出一个不肖子孙,那就够受的了,如果一直出,那可就是要完犊子了!
    所以,朱慈烺不只要改造儒家,他还要改造衍圣公的继承方式。
    因为历朝历代的衍圣公,之所以垃圾,与他们的继承方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孔姓后裔何其多也。
    总能够挑出来几个堪用的啊。
    所以,朱慈烺要改变,衍圣公的继承方式!
    此时,但只见朱慈烺,朝在场的众孔门子弟道。
    “圣人后裔,何其之多?放眼天下,数万人,还是有的,可数万人,选一人,何其难也?而且,衍圣公要充当天下表率,奉祀至圣先师,这个衍圣公,必须是人中龙风,所以,以后这个衍圣公之位,将一任一任地选!”
    “而不是代代相袭!”
    “但凡是圣人后裔,皆有资格参选,选出来一位,最有资格担当衍圣公的圣裔,来奉祀孔圣,为天下士人表率!”
    “至于如此选嘛?”
    朱慈烺话锋一转。
    摩挲着下巴道。
    “那就是比试成绩了!”
    “就是通过由贡院主持考试,来选拔!”
    “考试的内容,孤先跟尔等介绍一下!”
    “其中分为两大类。”
    “一大类是文试,四书五经,算学,实学,都要考试,而且具体内容,将来还会有多增益……”
    “另一大类,就是武试,那可就多了!”
    “骑马,武艺,弓箭,搏击,兵器,操炮,用铳,筑堡,攻城,乃至于中外兵法,悉数都要考试,一样也不能少……”
    好嘛。
    这哪是挑衍圣公啊。
    这简直就是在选武状元嘛!
    而且还是,文武双全的武状元,这样的人才可不好找啊了。
    一时间,朱慈烺面前的这几十号孔圣后裔,都面露为难之色——这骑马,弓箭,搏击,兵器,操炮,用铳他们还算可以,但是,文试里面的四书五经就有些难为他们了啊……
    不过好在,朱慈烺接下来的话,还是让在场的众人长出口气,只听朱慈烺道。
    “当然了,这个考试内容虽然多,但也不是说,必须样样精通才行,只要你综合成绩,达到第一名,那谁就可以担任我朝的衍圣公……”
    一听到这,在场的众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纷纷摩拳擦掌,朝朱慈烺问。
    “殿下,何时考试啊?”
    “不急,不急,过上几日,诸位慢慢等候就是了,这几日养精蓄锐,到时候,好生的表现一番!”
    朱慈烺呵呵一笑道。
    然后打量着面前带过来的这些,像武夫胜过于像文人的衍圣公备选。
    这么一群武人中选拔,应当能够选拔出来一位,可以领导天下儒生干仗的衍圣公吧?
    好吧,这位新任衍圣公可不是用来当文教表率的!
    相反,他是要作为表率,引导天下儒生去干仗的。
    干仗的对象也很多,有邪恶的满洲鞑子,或者是北边蒙古鞑子,还有西面的玉兹胡虏,以及南边西洋番人。
    这会可是十七世纪,不是二十一世纪,未来两三百年的时间里面,就是一个大争之世!
    西方文明在争!
    他们明显也争成功了。
    而历史上,东方文明没有争,最后是什么下场,那就不用说了。
    这个时空,朱慈烺可不打算落后一步,他也要争!
    但他自己哪里够啊?就算是身为帝王,想要领导一个不喜欢去争的民族,文明去争天下,去殖民世界,那也不容易!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引导这个社会的思想。
    而衍圣公作为圣人后裔,作为天下士林的一面旗帜,由他带领就更好了,一个肌肉猛男,动辄拔剑干仗的孔夫子,再加上一个一手执剑,一手拿着四书五经,带着一大波同样做派的儒生,满世界传道授业的衍圣公,还怕争不到未来?
    还怕在未来的两三百年时间里面,竞争不过西方文明?
    所以,朱慈烺这个衍圣公选拔的方式,文试就不属于考虑的范畴之内,能背几句论语,知道普世的基本道理,说几句场面话就够了。
    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足够多的武德。
    只有这样,才可以担得起衍圣公的位子!
    ……
    时间一晃。
    二月到了!
    二月的微风里面,大沽附近的冰块,已经解封,一大群大清国奴才,正在此地忙碌着。
    大清国的正绿旗天兵魏福臣,已经摘了自己的暖帽,骑着一匹健壮的蒙古马,身上穿着蓝青色,钉满了泡钉的布面甲,露着泛着油光的大光头,挥舞着手上的马鞭,吆喝着面前的这些奴才卖力干活。
    魏福臣在大清二次南征之役当中,侥幸未死,逃了回来。
    也正因为如此,他受了重用,升了官,成了个屯长,手底下管着五十个没上过战场的绿旗奴才兵,不过前些日子,在河间府的他,连同他手底下的那个屯,被一块地调到大沽。
    连他们的一大家子也都拉扯着过来了,似乎是从苦逼的河北户口,变成天津户口了。
    同时,刚刚到大沽的他们,又接了一个任务。
    那就是督促一万多个被拘过来的包衣奴才们,在大沽附近,营建坚固的对海炮台,并且,还要负责督促这些包衣奴们,清理卫河里面的淤积,以及,对港口附近进行重建。
    因为大清国接下来,要在大沽口与西夷通商了!
    说不定,这西夷还会,一股脑地乘着大海船,把船开到天津城下呢,所以,这两年一直没整理过的卫河,就得好好的整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