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177章 贵族军官
    七月初三这天中午,在德州大胜后,朱慈烺回到了登州,眼下,位于登州,御前亲军在这些日子,由于大肆地募兵,已经拥有了五万余新兵,除此之外,郑芝龙也不负朱慈烺重托,成功的从日本国又送过来了一万名年轻浪人。
    所以,在返回登州的路上,朱慈烺既琢磨着接下来的布防情况,命人招抚北来难民南下,并且从山东未来可能会遭受兵乱的地方迁民南下外,他还在思考着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军校!
    军校如今已经开张了,但生源太少,如今只有几十个登莱本地一些军户子弟里面,粗通文墨,又走不了科举之路的人加入,虽说衍圣公孔胤植已经号召天下士子,发了邸报,让天下人都报考登莱军官学校,但效果却是寥寥。
    一则是朱慈烺现在实控区域不过山东一省。
    二则是,如今天下人思想观念终究没有转变过来。
    反正,据朱慈烺所知,眼下登莱军校的学生,数量总计不过六十余人,其中多是军户子弟,还有几个考不中秀才的二三十岁童生,以及考进士无望,而且家境贫困,想从军谋条出路的穷秀才。
    所以,现在朱慈烺正在为军校的学生来源而头疼。
    因为他未来要大扩军了。
    现在就新募了新兵六万余人了。
    而之前御前亲军的军官数量,实际上也不太足,绝大多数军官实际上并没有真材实料,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士兵。
    如今,有近十万大军在手的朱慈烺。
    一期军校的学生,当然不能只有几十个人了。
    怎么着,也得有几百人才行啊!
    所以,当回到登州城,进入到府衙内后,朱慈烺率先,向众人宣布了两件事。
    “现在登州军校,一时半会是恐怕招不够学生了,但学校还是要开张的,所以,本宫以为,可以抽调一批御前亲军各镇的军官,进入到军校内学习!”
    “殿下,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御前亲军一至五镇,还有近卫镇,堪用的军将本来就不多,若是再都送到军校里学习,那军队的战斗力岂不是要打一个折扣……”
    黑云龙紧锁着眉毛说道。
    “咱们这个军校,不是说要上个三五年的时间!”
    朱慈烺笑呵呵地张口解释道。
    这年头的军事技术还没那么的复杂,而且,朱慈烺要是的大量的,可以马上填线的步兵军官,而不是精锐良将,对于朱慈烺来说,能够读得懂步兵操典,并且按照步兵操典练兵,能够完成简单的步兵战术,按照书本打呆仗的军官,就已经够用了。
    而当下的军事战术,也没有后世的那么复杂,所以,在朱慈烺看来,这个军校压根,从入校到毕业,顶多三五个月就成了!
    “军校的学制,定在三个月一期!”
    “我军现在的首要目的,是能够速成一大批,可以带兵打仗,可以领兵的基层将领,这个缺口非常大,就按照一百人,配一个来算,我御前亲军现在算上新兵,有十万之众,也需要至少,一千个这样的军官了,所以,现在从各镇,抽调一批军官过来读书,是再需要不过的了……”
    “而且,鉴于本太子的判断,德州一败后,未来七八个月内,东虏在彻底的解决掉流寇之前,是不会轻易南下的,所以,我大明朝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练兵,练将,依本宫的意思是,在这段时间内,登莱军官学校,应该至少培训出来两千名可以带兵的军官!”
    “两千人?这恐怕不易吧……”
    众人不由地锁起了眉头,不过朱慈烺,早有想法,只听见他笑呵呵地道。
    “如何不易?本宫已经想好了办法!”
    说到这,朱慈烺看向了府衙内站着的朱纯臣,还有张世泽二人。
    “成国公,英国公,你们两个年龄也不大,依本宫的意思,也应该入军校学习天下之兵法奥妙,将来好上阵搏杀,为我大明朝驱逐鞑虏,恢复京师,做出贡献,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也不负祖宗的名声!”
    “殿下放心,我二人绝无二话!”
    朱纯臣与衍圣公二人毫不犹豫地颔首,而朱慈烺,又继续道。
    “另外,南下之勋贵子弟当中,年满十六,不过二十五者,悉数要进入到军校内读书,将来也好为我朝廷带兵打仗!”
    说到这,朱慈烺估摸着道。
    “北京南下的勋贵子弟,怎么着也能够凑出来个五百来人吧?”
    “若是再算上,从御前一至五镇,还有近卫镇抽出来的一半军官,也就有了八百人了,这第一期的学员,就凑够了!”
    “这个军校的事,就不必再议了!”
    贵族带兵,这在中世纪,乃至于近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大明朝开国之初,所向披靡时,勋贵集团表现的相当不错,但自土木堡之变后,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眼下,朱慈烺是打算重新让贵族军官们带兵。
    至于勋贵们都是一群废物?
    带不了兵?
    王候将相天生没种?
    朱慈烺看来,是不尽然的,因为在近代欧洲的贵族军官们是相当的亮眼的,同样是世袭贵族,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格外出色,贵族军官的阵亡伤亡率,也高于士兵。
    在朱慈烺看来,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期的安逸,武备废驰,外加没有系统化培育军官的体系,也就是军校制度。
    勋贵们想要保存武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家传当中学习兵法,从父辈那耳濡目染去学习军事知识,但这种学法明显是很不靠谱的,因为军事技术发展是很快的,父辈的经验不一定能派的上用场。
    而且,靠在家里由父母督促着学?
    朱慈烺感觉这就是在胡闹,没有老师教官的严厉监督,想让孩子好好学习?
    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吧!
    所以,眼下朱慈烺就要将这些个从北京城带出来的废物勋贵们里面的年轻子弟,统统打入到军校读书,让他们想办法,拾起祖宗的武德,军略,好给自己带兵打仗。
    贵族可是统治阶级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要是都当不了兵,上不了阵,无法保护大明江山了,那大明朝可真的就要完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