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58章 上中下三策
    周皇后还是非常的明智的。
    此时,当她翩翩从后方走来后,朱由检眉头不由地就是一锁。
    良久,崇祯找出来一个理由。
    “朕,朕总不能由着这小子,胡乱的折腾,眼睁睁地看着他,亡了我大明江山吧?”
    听到这,周皇后眉目里闪过一丝不悦,如果不是顾虑到崇祯的帝王身份,她甚至想出言吐槽一番。
    嗯,崇祯皇帝的治国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啊。
    而且,治国能力不行也就罢了。
    崇祯连跑路都不利索,周皇后可是劝过崇祯很多次南迁的。
    可崇祯愣是不南迁,不南迁也就罢了,还把儿子拴在身边,这是想一家人一块整整齐齐地上路啊?
    “慈烺也没胡折腾了啊,朝野间可有不少忠臣,觉得慈烺做得对,那个李邦华就是如此……”
    “哼,他算什么忠臣,一个奸臣而已!”
    一提李邦华,朱由检不满地嘟囔了起来。
    李邦华在崇祯眼里,当然是奸臣了,因为这个奸臣要让朱由检在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然后让朱慈烺早早地跑路到南京。
    等着他死社稷后,便在南京登基。
    这么一个臣子,朱由检当然不会可能会认为他是忠臣了!
    分明是大大的奸臣嘛!
    见崇祯有些顽固。
    周皇后狠狠地白了他一眼,也不想跟崇祯多说话了——她跟朱由检多少年的夫妻了,对后者的脾气再了解不过。
    崇祯是一个非常犟的君主!
    一般人犟。
    打一顿就好。
    不行,打十顿。
    可崇祯是个皇帝。
    当皇帝的这么犟,别人再想劝他,想教育一下他,把他拉回来,那可就真有点难了。
    所以,周皇后也不打算劝崇祯了。
    “皇上,您要是这样,那臣妾也只好,跟慈烺说一说您这些日子,暗中的部署了……”
    好嘛!
    崇祯暗中的部署还真不少呢!
    朱由检这家伙,悄悄地派王承恩去联络过了阳武候薛濂,还有表弟新乐候刘文柄,以及妹夫巩永固,打算让他们几个在京城搞事。
    这事周皇后也知道,不过并没有在意——薛濂,刘文柄还有那个巩永固能力也就那样,根本就成不了事。
    不过,眼下见崇祯还要搞事,她担心朱慈烺吃了崇祯的亏。
    当即就决定“大义灭亲”,检举了自己丈夫。
    嗯,丈夫再亲,能有儿子亲?
    周皇后可是皇后,朱慈烺是她的亲儿子,朱慈烺如果能够登基,对她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古往今来,只听说过被废掉的皇后。
    从来就没听说过被废掉的太后。
    所以,周皇后当下,是选择站在了朱慈烺这边。
    这可把崇祯给气坏了。
    “连,连皇后都要弃朕于不顾?”
    “臣妾不是弃皇上于不顾,只是担心皇上您折腾出来什么乱子……”
    周皇后说。
    而崇祯见她态度如此坚决,悄悄地派人给周遇吉送的衣带诏的念头,也只好断了……
    实际上,朱由检既然是真派了王承恩,悄悄地带着衣带诏找上周遇吉,周遇吉也没胆子给崇祯搞政变——他又不傻,这节骨眼上,要是在京城打起来,那大明朝还有救吗?
    而且,最要命的是,周遇吉要支持崇祯皇帝,他手底下的士兵,可不一定支持——崇祯已经欠了他们好几个月的饷了,反倒是朱慈烺,当他们一过来,得知欠饷,先是一口气补足了欠饷(也就是几千两银子)又给这些士兵一人发了一两的赏钱。
    而且,还说好了,以后每天一钱银子,当天现发!
    有这么一个新老板,谁特喵的还跟朱由检这么一个,动不动就拖欠工资,待遇福利还差的老板混啊?
    还想回到那种,动辄几个月收不到军饷,战死沙场也没有抚恤,立了功也没有赏赐的时候?
    在李自成收了大同后,率领着麾下军兵,浩浩荡荡地向宣府杀来的时候。
    山海关的吴三桂,则正在秘密地接见一个人。
    他接见的人名叫祖可法。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可法则是祖大寿养子,是吴三桂的表弟,眼下,二人一见面,吴三桂就板着脸,义正言辞地拒绝。
    “可法,不是说了嘛,我们吴家,世受大明朝国恩,哪能降了?”
    “呵呵!”
    吴三桂话音刚落,祖可法就呵呵一笑。
    “二哥,咱们兄弟俩之间,就不要说这废话了,你们吴家世受国恩?那大哥三凤怎么降了大清?流寇已经快打到京城了,大明朝眼瞅着要亡,你不降大清,还能降谁?”
    “哼哼……”
    吴三桂哼哼两声,没有回答。
    吴三桂的谋士方光琛则在一旁冷笑。
    “山海雄关在手,纵使李自成夺了京师,也得重用关宁军!”
    “何况,流寇连居庸关都没过,多尔衮这时候让你来劝降,未免早了些吧?”
    “二哥,明朝的情形,你给我清楚,总而言之,不管怎么着,摄政王都说了,只要你肯归降大清国,大清国绝对会为你敞开大门……”
    祖可法见吴三桂仍不愿意表态,只好拱手笑道。
    吴三桂没有回答,只是一挥手,朝一旁的亲兵下令。
    “送客!”
    当后者离开后,吴三桂这才朝方光琛问策。
    “廷献,你素来有主意,依你之见,咱们该怎么办?”
    “面对接下来的局面,光琛有上中下三策!”
    方光琛道。
    “说来听听?”
    吴三桂问,方光琛随即,侃侃而谈。
    “上策嘛,则是在朝廷这边,太子现在是抚军监国太子,一旦京师有变,皇上极有可能,南迁,或是派太子南下监国,自己死守京城,君王死社稷,届时,关宁军可随驾南下!”
    “如此,将军便可以,效仿曹魏,挟天子以号群雄!”
    对于当活曹操,吴三桂并没有反感,他犹豫了下,觉得这一个可行性比较低——当曹操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江南的形势复杂得很。
    有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这些军头们在。
    而且吴三桂便是想随驾南下,关宁军是否愿意?
    随驾南下的话,关宁军几十万人,坐船可坐不下。
    走陆路的话?
    要经过直隶,河南或是山东,淮北如今也乱了。
    这绵延千里,还没有州县可提供粮草后勤,能顺利南下吗?
    而且,军中将士,能舍得自己在北地经营多年的田庄?
    背井离乡跟他到江南?
    而且吴三桂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并不想当曹操。
    他也不敢——挟天子可不容易,吴三桂此时的实力跟当初占据了许昌,有自己根据地的曹操可没法比,万一天子溜走了,吴三桂挟个屁啊?
    到时候,他就成乱臣贼子了!
    谁还敢用他一个有挟天子前科的家伙?
    多尔衮敢?
    李自成敢?
    还不得联合起来把他围剿了!
    这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再加上。
    吴三桂素来目光短浅,他所图不过是保全现有富贵而已,历史上的三藩之乱,如果不是康麻子步步紧逼,非要撤藩,把他活活逼反,吴三桂也不会反。
    就是反,他反得也不彻底——打到襄阳之后就不打了,愣是贻误战机,把大好的局面给葬送了。
    这么个目光短浅的主,自然不可能同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危险的事。
    只听吴三桂问。
    “中策呢?”
    “中策自然是,静观其变,等到天下大势明了,另择新主,这个新主,只要关门在手,只在关宁铁军在手,无论是明顺清谁占上风,都必重用将军,高官厚禄,样样都不会少。”
    方光琛道。
    吴三桂微微颔首。
    山海关,还有关宁军,就是吴三桂的本钱。
    非常大的本钱,只要本钱在手,他吴三桂随时可以进入到明末清初这个大赌场豪赌一把。
    这个中策,最合吴三桂心意,不过他对下策还有点好奇,所以是不由地问。
    “那下策呢?”
    “下策,自然开了关门,降了满清,迎满清入中原,不过此乃是下策,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宁可降顺,也不可降清!”
    方光琛提醒道。
    他这么说,既有民族的成分在其中,更多的则是为吴三桂考虑,降了满清,那就是汉奸了,要背千古骂名,而且,这个节骨眼,降清的话,多尔衮能给的价码,也不会太高。
    听完了一旁方光琛的上中下三策后。
    吴三桂点了点头,他说。
    “上策太过冒险,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之,唯有这个中策,静观其变,较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