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972章 唯一生路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在随驾的近卫一军士卒们的山呼海啸声中,朱慈烺结束了对中州大地的巡视,然后向西,进入到了陕西境内。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他。
    大概是要在陕西境内,迎来隆武九年的新年了。
    “陛下,刚刚咱们经过的是新安县境,那里古时称之为渑池,当初的渑池之会,就是在那里召开的,只不过,时至今日,早已经是物是人非,就连古都洛阳,也化为一片废墟,开封也亦是如此啊……”
    在途经潼关之际,前来迎接的西北三省总督毕成才,朝朱慈烺说道。
    西北三省总督,是大明朝在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总督!
    之所以在这三省设立总督,则是因为,此三省现在是大明朝,唯一紧邻着“战区”的领土。
    这里直面着西域的威胁。
    理论上来说,乱世还并没有在这三省被彻底的终结。
    甚至,直到朱慈烺率军进入到西北之际,这里才刚刚打完了一场平乱战争——西北回子多,同时又跟在城市里面的回子不一样,战斗力要强悍一些。
    因此,在西北是爆发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
    不过,这些叛乱肯定是威胁不到大明江山的。
    因为西北三省的驻军,轻飘的就把他们收拾了卑服。
    此刻,听着毕成才介绍着周遭的情况。
    朱慈烺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中原大地,多灾多难啊。”
    “是啊,中原大地,多灾多难。”
    毕成才也点了点头,旋即,又话锋一转。
    “不过,西北也强不到哪去。”
    “虽然乱世中,关中有潼关锁钥,可以保全些元气,但流寇却把这不多的元气,给带走了大半……”
    “西北三省,这几年若非是但仰仗山西移民,这元气,也没那么容易恢复起来。”
    “西北三省现在的丁口有多少吧?”
    朱慈烺听罢,朝毕成才询问道。
    西北三省,论发展潜力,肯定比不上河南一省的。
    这一点,从人口就可以看出来了。
    西北三省再发展,也超越不了河南,河南虽然多灾多难,但一到遇到盛世,人口却是会急剧增加,毕竟,中原的大平原,能够提供的耕地,产出的粮食,养活的人口,可比西北三省的黄土高原,沟沟坎坎要多了。
    “皇上,臣不敢隐瞒,只有不到五百万人。”
    “三省之地,比久经战乱的河南,还在差劲!”
    “而且,这五百万丁口,老朽颇多,都是流寇当初,撤离西北之际,抛弃的老人。”
    “这些年,死的死,但剩下的也有几十万。”
    “剩下的四百多万,一半还都是不到十岁的娃娃。”
    “真正能够担的起西北建设的重任的丁口,只有两百万。”
    “还有一半女眷……”
    “太少,太少啊。”
    朱慈烺感慨道。
    “皇上,若不然,从四川移个几百万民充裕西北。”
    听罢,魏藻德提议。
    西北三省,是朱慈烺巡视过程中的重要地方。
    这里甚至比河南还要重要,因为这里很有可能,是大明朝廷,未来西征西域的后勤基地。
    关中,还有西北的贫瘠之地,要负责供给军马,粮草,民夫,供大明天兵,去讨伐西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堪堪有这么点人口,是断然不行的,尤其是,西北贫瘠,不比中原,粮食产量也低。
    所以,魏藻德当即就想到了,移民西北的想法。
    而移民的来源,自然是从四川来了。
    谁让这个时空的西南,在乱世中,保存了绝大多数的元气呢?
    “说的轻巧,四川人到陕西来,能不能适宜本地的气候,能不能种好庄稼,都尚且两说,如何堪用?”
    朱慈烺却摇头拒绝了这个请求。
    四川的老农民,被强拘到西北。
    让他们这群种惯了水稻的老农民,去种高粱,小麦,小米,那不是强人所难嘛?
    只见到朱慈烺,朝毕成才说。
    “看来,这西北三省的元气,还得慢慢恢复。”
    “至少得四十年休养,才能恢复到极盛!”
    “再休养也就是如此了,关中贫瘠,不比当初汉唐。”
    毕成才却说着丧气话,之前他没到陕西上任的时候,还认为这是关中帝王地。
    可一到地方,他却傻眼了——这是什么破地方啊。
    关中还强些。
    陕北那些地方,旱的都快成沙漠了。
    “说的是啊。”
    朱慈烺点了点头,西北三省的人口,再怎么发展,在进入到工业革命之前,能有个一千五六百万丁口,就已然是不错的了。
    当然了,现在离一千五六百万,还是早着呢。
    大概需要两三代人,可劲生,再配合朱慈烺不间断的往西北流放罪犯,大概才能达到这个成就。
    就这,还是处于太平年节。
    倘若遇到战事,爆发大规模,且高烈度的战争。
    那想要恢复元气,就难的多了。
    好在,西北在未来,大概是不会爆发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了。
    一是人口太少了。
    哪怕是土地贫瘠,大概百姓也能过活。
    第二嘛。
    就是因为,朱慈烺已经强行的将西北的清真寺庙,给全部捣毁,将所有的教众,也悉数的迁到了波斯,不愿意走的,要么隐姓埋名,藏匿民间,不敢声张。
    要么,则叛乱时被杀了头。
    不稳定因素没有了。
    剩下的,都是老老实实的耕作的小民。
    自然而然,西北的元气,也便可以,缓慢的恢复起来喽。
    “皇上,依臣看嘛,丁口虽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我朝将来,收复西域,用兵至多不过五万而已。”
    “五万兵马,有十万民夫就够了。”
    “以西北三省的民力,哪怕是现在,也能够动员起来十万民夫了。”
    旁边的靖国公黄得功笑道。
    朱慈烺轻轻颔首,表示认同。
    “确实。”
    就这么的,一边讨论着西北的情况,朱慈烺骑着马儿,进入到了关中大地,然后,在西安城内的行宫内,暂住了下来。
    却说朱慈烺,此时北巡到了西北大地。
    位于另一边。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现在过的是贼拉的惨啊。
    呃,能不惨嘛?
    被大唐突然袭击,搞了个特别军事行动的准噶尔汗国,虽然在战争中,没有损失太多的部众,兵马,但是,当时间进入到九月。
    在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里面,他们却是,损失惨重啊。
    “唉……”
    漫天的冰雪里面。
    僧格身上裹着厚实的皮裘,遮挡着严寒,正下着基层,进行着巡视。
    但只见到,所过之处,尽是在寒风里面,缩在蒙古包,或是帐篷里面,一大群人不分男女,也顾不上廉耻——呃,蒙古人也不在意这个啊?
    在那抱团取暖。
    而冰雪之中。
    牛羊牲畜,马匹是大量的冻死。
    初到西伯利亚的准噶尔汗国,明显低估了这里的严寒。
    同时,也低估了此时,严寒对他们游牧民族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过完这个冬,咱们准噶尔汗国,得损失多少人口啊?”
    巡视完了底下的部落,回到了自己温暖的营帐里面后。
    僧格忍不住发出了一声长叹。
    “唉……”
    一旁的众将无不是叹息不止。
    冬天里面,冻死的人,还是少数,怕的是,来年过完了冬。
    接下来,因为牛羊牲口,大面积的饿死,导致口粮不足,所带来的死亡。
    一想到来年,将爆发在准噶尔汗国的大饥荒,大家就不由的头疼。
    “大汗,咱们得想办法,让朝廷给些支援。”
    “要不,来年之后,干脆直接走吧,去内附朝廷……”
    一个蒙古将军提议道。
    僧格脸色刷的一变。
    内附朝廷,说白了,就是丢下西伯利亚,直接走中西伯利亚,然后进入到大明控制的范围内,然后成为大明朝廷控制下的编户。
    对于这个结果,僧格是不愿意接受的——他当然不愿意接受了。
    倘若到了大明朝,成了大明朝的编户。
    那他这个大汗,又成了什么?
    “尽量的保全丁口,等今年过完了冬,来年咱们,不怕找不到食物。”
    僧格安稳着军心道。
    可手底下的蒙古人却也不是傻蛋——过了冬,步哪找食物啊?
    西伯利亚的田野上,也不会凭空长出来麦子,更不会冒出来牛羊肉啊。
    只见到一个蒙古将军问。
    “大汗,来年咱们上哪里打草谷去啊?”
    “上哪里?”
    僧格挑了挑眉毛,然后一咬牙道。
    “明年过完了年,咱们轻装简从,抛下一切累赘,去西南,经图尔盖高原,去打土尔扈特部!”
    “您是说?”
    一旁的众人不由一惊,只听僧格道。
    “西伯利亚是呆不下去了,太冷了,咱们的牛羊牲口今年冻死这么多,来年肯定是熬不下去了,与其呆在这里,坐以待毙,倒不如,从图尔盖高原,流寇的地盘,穿插到土尔扈特部,然后吞了土尔扈特部,夺了土尔扈特部的牛羊牲口,夺了土尔扈特部的温暖草原……”
    好吧,只要西伯利亚呆了一个冬天,僧格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以游牧的方式,准噶尔汗国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扎下根来。
    这里太冷了。
    一遇到冬天,牛羊牲口,要么在冬天冻死,要么因为没有草料,而饿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呆在这里,跟等死实际上没多大区别。
    没有牲口,就要饿死人,饿死人,准噶尔汗国实力,就会愈发的弱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只有两条路。
    要么换一个家,要么翻越中西伯利亚,到大明朝境内,彻底的丧失自己的经位。
    僧格不想这么做。
    所以,他唯有兵行险招,赶在明年开春,趁着大唐没反应过来,孤注一掷,去夺取土尔扈特部。
    只要夺了土尔扈特部,就可以补充他所损失的一切了。
    同时,也利于他向东欧发展。
    只听僧格说道。
    “灭了土尔扈特部,咱们可以经里海,管朝廷要铳炮。”
    “这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