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721章 被迫承受的岛津家
    岛津光久是非常生气的。
    原因很简单,他现在已经后悔起来,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了,他当初就不应该为明人的一点,蝇头小利而诱惑。
    从而导致,日本国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作为一个日本人,岛津光久,大概还是有点爱国的。
    只是多少罢了。
    之前,他还幻想着,能够借助明人的力量,成功的一统九州,然后,在日本国争霸天下,成为新的征夷大将军。
    推翻德川幕府,建立属于他们岛津家的岛津幕府。
    可随着,日本国步入到乱世后。
    当这乱世,已经从庆安元年,持续到了当下。
    从隆武元年,持续到了隆武四年,长达四年的乱世。
    四年的时间啊。
    已经足够让人,看清楚大明朝的本来面目的。
    而岛津光久也意识到了,就是自己,把日本国给拖入到了毁灭的深渊。
    长达四年的乱世里面。
    战争,持续了四年。
    德川幕府被打了个稀烂,虽然还在本州,在御家势力的支持下,苟延残喘,但所有人都知道,德川家完蛋,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在这四年的乱世里面,原本数量众多的大名,经历过漫长的角斗,只幸存下来了七八个势力。
    岛津家似乎是赚了最大便宜的那个,成功的一统九州。
    但岛津光久,却已经回过味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根本不会有胜利者。
    他们只会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当中,损失掉兵力,财富,把日本国打成一片废墟。
    届时,男人在战场上,成为炮灰,而女人,则就像明人所要求的那样,被送过去,分配给那些个明国低贱农夫们为妻!
    总而言之,在意识到了这个严峻的现实后。
    岛津光久,难免的是骂起了娘。
    “主公,明国人可恶,可我们,又能如何呢?”
    岛津光久的骂娘的同时,一旁跪着的亲信大老,家臣则是一脸的悲怆,无可奈何。
    意识到问题。
    并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
    日本国当下,已经陷入到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内战的怪圈。
    在大明朝这个强力裁判的把控下,日本国内战,几乎不可能停止下来。
    因为,只要在战场上,某个势力,表现的过于强势,那么,明朝就会重新的支持另外的势力。
    如果他们双方议和,停战的话。
    明朝在日本的间谍,则会游说大明,给予支持,挑起一场新的内战。
    大明朝源源不断的,向那些个大名,诸侯,提供御前亲军淘汰下的斑鸠铳,三磅炮。
    甚至,还有新式的燧发枪。
    让这场战争,似乎永远也停止不下!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岛津光久,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是啊,我们能做什么呢?联合其他大名?停止内战?这怎么可能,就算是我愿意,那些个蠢蠢欲动的大名,还有幕府,也不会同意……”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能够达成了暂时的停战,也是脆弱的停战协约,只有明人的稍稍挑拨,这内战的阴霾,就会再次弥漫整个日本……”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岛津光久叹息了一声。
    一旁的众臣不由露出悲怆之色。
    现在任谁也都看出来,改变不了什么。
    只能够被动承受了。
    哪怕岛津光久不乐意,那四千个日本少女,也得老老实实地给大明朝奉送过去。
    否则的话,不说别的。
    大明朝只消,支持一下,那些个九州岛上,被岛津家威伏的大名,甚至,在岛津家内,支持几个野心家。
    就足够,让岛津家完蛋了。
    作为引狼入室的始作俑者。
    岛津家,也不得不咽下自己当初亲手炮制出来的恶果!
    一想到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岛津就忍不住的叹息。
    “我后悔当初的决定,早知如今,岛津家宁死,也不能够背叛幕府啊……”
    “主公不必自责,这纯粹是明人太过于狡诈,再说,幕府无道,主公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啊……”
    闻言,几个家臣赶紧劝慰起来。
    “罢了,不谈这些……”
    岛津光久叹息了一声,心里却是暗自下定决心,抓紧时间,从日本国搜刮些民脂民膏,然后把这些银子,都悉数的存在大明朝第一大银行,郑氏海商银行在鹿儿岛的银行内。
    这几年来,甭看岛津家风光,全有九州。
    但岛津光久,还是知道的,自己这个九州王。
    能不能当下去,全看明朝天子一句话。
    这几年来,日本国的大名嘛,今天上台,明天完蛋。
    不是常有的事?
    岛津家虽然已经稳居九州四年,但将来早晚会因为无法满足明人的无度索取,而交恶明人,届时,就是岛津家完蛋之日。
    所以,他岛津光久,也得未雨绸缪,早些存些银子。
    将来,便是在日本撑不下去,便是萨摩藩完蛋了,也可以,领着亲信家臣,还有家人们,到明国上海,当一个富家翁!
    好吧。
    这几年日本国的内战下,打输了仗的大名,一般情况下,是丢不了性命的,大概都能够成功的出海避难。
    到大明朝上海当寓公。
    当然,这前提是得有钱。
    要是没钱的话,即便是能逃出去,过得也是惨兮兮的。
    所以,岛津光久现在,是要未雨绸缪,多往大明朝的海商银行,存上些银子,将来就是在日本国混不下去,也能够到大明那,当一个富家翁。
    而大明朝实际上也是欢迎这些日本大名过来的——给这些大名们一个后路,也省得他们鱼死网破,负隅顽抗啊。
    同时,也能够打击一下日本国的爱国心——瞧瞧大名们都跑到明国那当阔佬了,你们这些武士们,还有日本人,还傻乎乎的给他们卖什么命啊?
    最重要的是,他们过来的同时,还会携带大量的财富,这无疑可以繁荣一下大明朝的消费市场,促进工商发展。
    所以,朱慈烺是很欢迎他们到来的。
    岛津光久虽然骂娘。
    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因为他如果不给大明朝弄来足够的日本少女的话,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如今的日本,内战的各方势力,除了幕府外,所有人都是靠大明支持才打下去的。
    武器,火药,盔甲,全都得靠大明提供。
    至于自产嘛?
    除了极少量是自产的,几乎全都是大明朝在帮助。
    因为,日本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被大明朝这边,出口的廉价二手武器,给排挤破产了。
    在战争初期,各大名,包括萨摩藩,为了扩张军队,都需要大量采购武器,生产武器,而这时候,大明那边,数十万御前亲军淘汰下来的二手炸膛铳,炸膛炮,就成了他们抢购的必需品了。
    而为了摧毁他们的军工生产能力。
    朱慈烺卖出的军火,那是质优价廉,质量比日本国本土产的要强,价格还便宜,而且,量大管饱,要多少有多少。
    这么一通操作,财力紧张,忙活着扩军的大名们,哪还会把闲钱拿过来养那些个工匠?
    这些工匠生产出来的火绳枪,质量不如大明那边的,而且,效率还慢,最重要的是,生产一杆所需要的花费,能够直接从大明那买两杆了。
    这么一通操作,谁还养工匠?
    有钱烧的?有这些钱,不如从大明那买上几杆,然后再用剩下的银子,多武装一些士兵。
    所以,如今,日本国上下,有能力生产火绳枪的工匠,要么饿死了——四年没有生意,不饿死能行吗?
    要么,就已经出洋务工了——大明朝是欢迎这些技术工匠过去的。
    而且,这几年日本国打着内战,颇有些战国重演的意思,米价暴涨,还动荡不安的,有手艺的匠人们也乐意到大明朝那去。
    毕竟谁都知道,大明朝那的米饭便宜,而且工钱还高。
    这么一来二去,日本国的原本还算可以的军工生产能力,是被彻底的废掉了,岛津光久的萨摩藩也差不多。
    所以,如果没了大明的支持,他们就没办法继续打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岛津光久骂娘归骂娘,办事,还是要接着办事的。
    他很快就安排人,开始为大明朝网罗日本少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