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682章 抉择
    大明帝国的新征服来了?
    盖通德这时候,才弄明白是哪个势力来征服印度了。
    对于这个大明,盖通德还是有所了解的——他身上穿着的华丽丝绸,不就是那个大明帝国生产的吗?
    他家里面用着的精致瓷器,不亦是大明生产的?
    想到这,盖通德赶紧的麻溜带着一大家子,和命几个仆人预备好的金子,匆匆的出了门,然后站立在铺了石板的庭院内,恭恭敬敬的看着面前已经进入到他家庭院内的刘宗敏等人,操着口流利的乌尔都语然后禀报道。
    “盖通德欢迎大明朝的新征服者到达印度,欢迎大明军队,征服印度,并愿意为来自于东方的征服者效力,这是我为来自于大明的无敌军队的指挥官,为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奉献的金卢比……”
    “他说的甚?”
    刘宗敏当然听不懂印度话了,不过好在,他身边的施恩懂啊,只听施恩赶紧道。
    “天南大将军,此人说,他欢迎大明朝的征服者过来征服印度,同时,还想给咱大明朝效力,同时,他还预备了些黄金财货,打算献给您,还有皇上……”
    “哈哈,他倒是识趣啊!”
    刘宗敏大笑了几声,心说,这倒是省了他拷饷逼供了。
    只见他扫了眼面前的这个盖通德,然后道。
    “前面带路,屋里头座!”
    一旁的施恩赶紧翻译,盖通德明显也是个很识趣的人,赶紧把刘宗敏一行人请到了华丽的波斯式宅第里面。
    在宽敞的客厅里面,仆人赶紧送上来了加了玛莎拉的印度奶茶,还有一些新鲜水果,刘宗敏大马金刀的坐在主座,四周的卫兵将他保卫的严实,只见到他,一边打量着这异国风格的建筑,还有盖通德身侧,那个看起来又水灵又漂亮,身上穿着印度传统的丝绸纱丽,脸上还戴着面纱,颇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思的异国美人。
    就这么的,晃着自己的大脑袋四处打量,但却一声不吭,以一种极大的心理压迫,向面前的盖通德施压。
    约莫过了一分钟多,给盖通德施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让后者汗水直流,不知所措的时候。
    刘宗敏这才张了金口,朝面前的盖通德逼问道。
    “盖通德!”
    “我问你,四周可有什么驻军?”
    “没有,没有任何驻军!”
    盖通德赶紧回话。
    “我说的附近,不是你们附近几个庄子,而是方圆几百里内!”
    刘宗敏听到了盖通德的回答后,猛拍桌子质问。
    “这个,真的没有啊……”
    盖通德哭丧着脸道——确实是没有驻军。
    方圆百里之内,哪有什么驻军啊?撑其量也就是少量被分封的骑兵,或者就是什么刹帝利之类,不过,盖通德压根就没把他们当成正经的军人——或许他们祖上是,但再在嘛,那就呵呵了!
    “大将军,这附近怎么可能没有军?这明摆着是在诈额们啊!”
    听到了盖通德的回答后,刘宗敏身侧,一个都尉站了出来,他一脸怀疑的盯着盖通德道。
    “附近的百姓这么苦,如果没有大兵来驻,如何弹压民变?若没有大军在四周镇压民变,百姓们又何至于,苦到如此程度,还不造反?依我看,这四周肯定驻有大军,这个盖通德,故意的搁这迷惑额们哩,让额们掉以轻心,好教他国的大兵,过来围剿我等……”
    这个都尉的一番分析,还是很有道理可言的。
    因为虽然才到了一个村庄,但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个莫卧儿帝国的百姓是真的苦,真的穷啊。
    不比他们当初,追随李自成造反的时候强多少!
    按理说,都过到这个份上了,肯定早就反了啊!
    这还不反,那准保就是被杀怕了,四周有驻军,在看着他们,所以才不敢反!
    而听完了这都尉的这一番分析,刘宗敏是连连点头,看向这个盖通德的目光,都带有了杀意,他正要抬手,示意手下将这个盖通德拉下去用刑的时候,一旁的施恩却赶紧道。
    “大将军,四周应该真的没有军队,这个盖通德不可能,他确实是来欢迎我们的,他愿意为我们效劳……”
    “你就这么肯定?”
    刘宗敏暼了眼后施恩,冷哼道。
    “您对印度不太了解,印度的土地是归贾吉尔,或柴明达尔的所有的,他们是包税人,不管是谁征服印度这片土地,都是要经他们的收取税收的,他们可以对任何人效劳……”
    “这……”
    刘宗敏眉头一锁,他看了眼施恩,又看了眼盖通德。
    刘宗敏也算是阅人无数的,说谎不说谎,他大概也能看出来。
    不过,施恩的一番话,还是让刘宗敏陷入到了为难——他们打到印度来。
    那是抢钱,抢粮,抢女人的。
    实施这个所谓的“疲印之计”,顺道,还要按照天南大军师顾君恩的“妙计”,到印度大地上,发动广大的印度百姓们,去起义,去斗争,去反抗莫卧儿帝国从中亚过来的“蒙古鞑子”们的暴政。
    从而达到,内乱天竺,外掠其财,疲印国力的战略大计!
    为将来全面侵印做准备!
    可再在,施恩的一番话,还有盖通德的表现,却是让刘宗敏犯了难。
    现在摆在刘宗敏面前的难题,就跟当初,李自成入北京时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一样!
    原有的统治阶级在被击垮后,为这个统治阶级效力的中坚力量,想要投造新兴势力,而新兴势力,要在立场上做出转变。
    要么,对这些旧有统治阶级进行彻底至极的清算!
    要么,就选择与他们进行合流,依靠他们,来统治剥削底层人民!
    对于这样的选择,刘宗敏再熟悉不过了,虽说再在的情况跟当初追随大顺永昌天子杀入北京时,多少有些不同,但性质却差不多。
    就是要选边站。
    如果在之前,那是没有这个选项的,因为在之前,按照刘宗敏,还有李来亨,顾君恩他们的设想,他们杀入到印度后,印度的地主老财,肯定会竭力的组织人马跟他们对抗。
    妄想螳臂当车,与他们对抗到底,就像是大顺转战天下时,遇上的那些个地主阶级顽固派一样。
    所以,在之前,李来亨定下的决定里面,对于这些印度的地主老财之流,那是杀干杀净,就像是当初,大顺朝入北京时所做的一样。
    可当真到到了印度,深入了解后,刘宗敏他们却愕然发现,印度的地主老财,论起反动程度,貌似比大明那边的地主老财们更甚几分。
    他们面对着外族侵略者(实际上这些印度的贾吉尔他们也是外族人)竟然不思保家卫国,反而主动的打算投靠刘宗敏他们这些外来侵略者,甘当他们的走狗爪牙,要为他们,剥削压迫“本族”人民。
    而这,对于印度人民,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了。
    但对于,表面上,打着解放印度人民旗号,说自己要从莫卧儿帝国的蒙古鞑子手上,解救苦大仇深的印度人民的大明天兵而言,那就是件好事了。
    因为大明朝哪有心思解救印度人民啊?
    大明朝境内的一亿多劳动人民,日子过的都不怎么样,自己的日子还没过好呢,去解救别国?
    这可能吗?
    让大明朝的一亿多老百姓吃糠咽菜,然后拿出珍贵的粮食,拿出珍贵的金银财帛,甚至,还让一部分大明少女,主动的奉献自己,去支援印度人民?
    朱慈烺可不像是会干出这种事的信球货啊。
    大明朝喊这个口号,一是为了师出有名,听起来好听——毕竟是天朝上国嘛,脸还是要的。
    第二嘛要,则就是为了迷惑印度人民。
    这就是顾君恩的招了,他觉得,如果打这么一个旗号的话,是可以忽悠一些印度人民造反起义的,甚至,在当莫卧儿帝国与大明打起来的时候,还会有一部分的阿三们,高呼着武装保卫大明朝的旗号,跟莫卧儿帝国对抗哩!
    李来亨,刘宗敏,都知道,南京城里住的那位隆武天子,是图谋印度的财帛,图印度那一年六千多万两银子的岁入!
    而且,说不定这位隆武天子统治印度后,他会从印度身上,压榨出来更多的油水呢!
    这就是他们攻打印度的核心目的!
    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如果印度的现有的统治中坚力量,并不反感大明朝这个新势力侵略印度。
    那他们还用的着,鼓励印度人民反抗吗?
    万一这些印度人民反抗起来后,又跟大明朝翻脸哩?
    而且,刘宗敏是在这上面吃过一回亏的!
    当初在北京城的时候,那此个地主老财上赶着给永昌天子当臣子,可刘宗敏那一通拷饷,是彻底的害了这些士绅们的心,结果他们一股脑的全去追随朱慈烺了,就是不追随朱慈烺,剩下的也都跑到了多尔衮那。
    这一下子,就把大顺朝原本的新朝定鼎局面给搞崩了。
    在抚宁之战失败后,败走山西,取消三年免征的时候,李自成等一众大顺高层就弄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吃过一回亏的刘宗敏而言。
    此时,当面前的盖通德所代表的印度地主老财,表面愿意投奔大顺,而且,从施恩的话里面来看,印度的贾吉尔,也大概都是这个态度。
    刘宗敏觉得,他们或许应该改变一下对印度的态度!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刘宗敏还是不敢自己做主,他看向了盖通德。
    “盖通德,额问你,像你这样的贾吉尔多吗?”
    “多啊,印度的贾吉尔,大概都会欢迎大明的新征服者的!”
    盖通德不假思索的道。
    他这个贾吉尔就是世代传下来的,祖上跟过德里苏丹国,后来才跟的莫卧儿帝国。
    压根就不是什么精忠报国的主!
    反正,据盖通德了解,印度大概是没有这样的贾吉尔的,这样的人,也当不上贾吉尔!
    “那四周确定没有驻军?你可要回答的清楚明白了?如果额们的斥候,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哼哼,那你就得人头落地了,不只是你……”
    说到这,刘宗敏暼了一眼,那站在一侧有此紧张的盖通德家人,和那个他一眼就相中的印度美人。
    “你全家也得一块上路,告诉你,额们大明朝有一项规矩,那叫诛连九族,哦不,十族,你可要想清楚哩!”
    “我绝对没有说谎,大明的新征服者,我说的句句属实,没有半句谎言!”
    盖通德信誓旦旦的道。
    听到这,刘宗敏也大概信了,他一摆手,示意身侧的属下道。
    “去请主公过来议事……”
    李来亨是在大概天蒙蒙亮的清晨时才过来的。
    而此时,在连夜的登陆过程当中,一万五千军士,已经完成了登陆,然后进驻了这个村庄,正在那依托着这个印度村庄,修着营寨,而在村庄的最核心处,在盖通德这个贾吉尔的华丽别墅花园内。
    树荫下的阴凉那。
    桌上已经摆着,新鲜的西瓜,李来亨等人熬了一夜,但都是身强力壮正当年的人物,所以,也不觉得疲惫,一边用着西瓜,一边听刘宗敏汇报着情况。
    “主公,印度的地主老财,愿意迎额们,额们现在,是得选边站了,要么站印度的百姓这一边,要么,站印度的地主老财这一边,您选一个吧?”
    “选百姓这一边!”
    李建业率先张口道。
    “肯定是选百姓这一边,咱们还要发动他们,去对付莫卧儿呢……”
    “要不然,光靠额们,就是有些地主愿意投奔,就凭咱们这点兵,也守不住地盘,充其量就是抢一把就走,而抢一把就走,可抢不了百姓的啊,印度的百姓,你们也看了,穷成啥球样子了?抢他们可抢不到多少财货!”
    李建业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眼下大明朝来疲印的兵可都是原来的流寇啊。
    本来忠心值就有些不太够。
    让他们来抢印度,那自然是没问题了,可如果他们在印度勾结起来了印度的士绅地主们,那岂不是有了图谋印度江山的可能?
    真要是让他们谋得了印度的江山社稷。
    他们又如何能甘当大明臣子?
    所以,李建业在刘宗敏抛出来这个选择后,当即就选择了站在百姓这一边。
    “可要是恶了这些天竺的地主老财,将来再打印度,可就不易哩很了……”
    闻言,刘宗敏也觉得有理,但他还是担忧。
    “不怕,地主士绅们,碰上刀把子,比谁都软,只要咱们刀子杀的够快,就不怕他们炸刺,当初,皇上在东南,大顺在西北,清虏在北地,谁手底下有士绅炸刺?不都是服服帖帖,老老实实?”
    李建业摇头道。
    李来亨听着二人的议论,则是将目光,定格在了顾君恩身上。
    “军师是何想法?”
    “我倒觉得,李团长说的有理!”
    顾君恩摇晃着扇子,朝李建业笑道——李建业的担忧,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正因为看出来了这一点,顾君恩才选择赞同李建业。
    因为天南镇再在是大明朝手上的刀,是朱慈烺手底下的鹰犬。
    这样的鹰犬,如果勾结起来印度的土著,收了印度的士绅之心。
    那朱慈烺还敢用这样的鹰犬吗?
    天南镇的实力拢共才多少?
    没了大明朝的支持,就凭这兵不过数万,想跟莫卧儿帝国相抗?
    那岂不是找死?
    “印度的士绅不顶甚用,我军兵在这,他们向着我军,可一旦我军不在,他们岂不又投奔了沙贾汗?”
    “这群墙头草,不值一提,倒不如先取了他们的财货,行那疲印之计,撤走之时,再均了他们的田土,均给本地的穷汉们,然后,再挑选些得力的委任官职,留下些刀枪武器,让他们反抗莫卧儿的暴政……”
    顾君恩说着自己的建议。
    “那盖通德就不能留了!”
    刘宗敏一听,身上的杀气顿时就流露了出来——杀人这种事,他可是很喜欢的。
    一旁的施恩旁听完了整场会议,他再在直接傻眼了——这群大明朝的征服者脑子不会有问题吧?
    他们竟然想均田土给那些印度的百姓。
    而且,还想给他们留下武器,文具盒附逆反抗莫卧儿的暴政?
    他们以为这是什么地方啊?
    这是印度啊!
    他十分凝重的上前道。
    “主公,您不能这么做……”
    “印度跟别的地方不同,您如果这么做了的话,只会对大明征服印度,起到反面作用……”
    “这里哪有你说话份?”
    李来亨实际上,跟顾君恩一样,有相同的担忧——李建业都当面表态了,而且,收印度士绅之心,那明摆着会让朱慈烺怀疑啊。
    朱慈烺是让他李来亨到印度抢钱,行那疲印之计!
    他李来亨要是在印度玩起了收士绅之心,跟莫卧儿争天下那一套。
    那朱慈烺还能容的下他?
    到时候,天南镇这几万兵,夹在大明,还有莫卧儿帝国俩庞然大物中间,还能活下去吗?
    一想到这,李来亨瞪着施恩道。
    “再敢多说半句,额就让你人头落地!”
    说到这,李来亨站起身来,杀气腾腾的道。
    “军师所言有理,额们到印度是来疲印的,是来解救印度的万千苦难百姓的,不是来勾结这些地主老财,来祸害印度人民的!”
    “现在,传额的命令,先把附近庄子里面印度人,全部拢过来,然后,再把盖通德一家提溜出去,就说额们要给他们分田地,还要杀了盖通德一家,把盖通德一家的财货,宅子,粮食,均给他们,要彻底的解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