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成皇家小祖宗 > 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碗水端平
    等到宫女收拾的差不多了,贵妃才道:“你去把赵嬷嬷给本宫叫进来。”
    宫女应了声是,默默的退了出去。
    过了片刻,赵嬷嬷推门走了进来。
    她刚一进门便道:“娘娘可是想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
    赵嬷嬷是贵妃的奶嬷嬷,从小看着贵妃长大,对贵妃几乎算得上予求予给。
    同样的,贵妃对赵嬷嬷也是多加倚重。
    若是旁人这么问,贵妃难免会发火。
    可赵嬷嬷这么问,贵妃只是嗔怪的看了她一眼,语气略带撒娇的道:“已经想明白了。”
    赵嬷嬷这才悠悠叹了一声,缓步走到了贵妃的面前,眼中带着明显的心疼。
    “娘娘已经高居贵妃位,大皇子又是皇上长子,娘娘其实什么都不必争,自会有人将你需要的双手奉上。”
    “至于在后宫中跟淑妃的争端,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必要,皇上不会容忍一个带着周家血脉的皇子上位。”
    否则这天下日后是宋家的还是周家的?
    贵妃垂着眼眸,模样乖巧。
    “这些我都知道,只是一时不忿,说错了话罢了。”
    她也没想到淑妃这么疯,仅仅是因为那么一两句话,就直接跟她动了手。
    若是早知如此,她一定把嘴闭得紧紧的,看都不看淑妃一眼。
    赵嬷嬷好笑的看着贵妃,“儿女都是父母的逆鳞,现在若是有人在娘娘面前说大皇子的不是,娘娘估计也是不能忍的。”
    贵妃只是在脑海里设想了一下那样的场景
    ,怒火便瞬间直逼天灵盖。
    说她可以,说她儿子不行。
    想到这里,贵妃默然了须臾。
    赵嬷嬷又道:“皇上的处置看似偏袒淑妃,其实偏袒的还是娘娘您。”
    贵妃不解:“嬷嬷此话怎讲?”
    分明是淑妃先动的手,可皇上对她俩的处置倒是一碗水端平,全都是禁足加上罚俸和抄经。
    可她分明是受委屈的那一个。
    赵嬷嬷安抚似的拍了拍贵妃的肩,语重心长的说道:“眼下边关不稳,正是周家使力的时候,皇上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重罚了淑妃?”
    “若是周家赢了胜仗,皇上甚至还要重于她,以示皇家对功臣的宽厚体恤。”
    “皇上这个时候对你们一视同仁,已经是对娘娘最好的偏袒。”
    贵妃沉默不语,神色变得逐渐平和。
    她知道赵嬷嬷说的是事实。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想,皇上确实偏袒了她。
    毕竟周家如今风头正盛,她的母家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前朝与后宫息息相关,她能凭借着皇上的怜惜和云毓稳坐贵妃之位,可剩下更多的她就难以企及了。
    见贵妃彻底想明白了,赵嬷嬷这才真正放下了心,默默开始收拾起了地上的其他东西。
    她就怕娘娘一时想不开钻了牛角尖,因为此事伤及娘娘和皇上的情分可就不美了。
    ……
    当天下午,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
    皇子年岁渐长,学业渐成,可入朝堂听政,加以历练。
    这里的皇子除了大皇子外
    ,还带上了一位三皇子。
    淑妃那头得了消息,整个人都气笑了。
    “合着本宫跟贵妃鹬蚌相争,最后竟然是皇后这位渔翁得了利。”
    皇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端坐在凤位上看着贵妃跟她闹,便能不负吹灰之力的为三皇子谋得一个入朝堂听政的机会。
    跟皇后这么一比,贵妃就像个跳梁小丑一般,她的所作所为全都成了笑话。
    秋水在一旁听着,默默不语。
    淑妃也没指望着秋水能回话,笑过之后又问:“贵妃那头是什么反应。”
    那位估计要被气疯了吧。
    秋水答:“据说是又换了一批新的瓷器。”
    光茶盏都已经不够砸,就连花瓶之类的摆件都跟着遭了殃。
    顿了顿,秋水又补充了一句:“皇后娘娘得知了此事,专门派人送了瓷器去了贵妃那儿,说是让贵妃想听响儿时随便砸,不够了她再派人去送。”
    淑妃刚要止住的笑,此刻爆发的更加大声,连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皇后真是损人的一把好手。”
    “罢了。”笑过后,淑妃有些无趣的起了身,“左右本宫已经被禁了足,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好好抄抄经,也算是为父亲和云初祈福了。”
    “至于宫内其他的事,你都勤加打听着。不过不用再说出来污本宫的耳,心里有个数就行。”
    皇后和贵妃的斗法,她可不想掺和进去。
    她的云初在边关守城,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根本看不上京城这一亩
    三分地。
    旁人认为是颇天的富贵,在她们母子看来却只是沉重的枷锁,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秋水点头称是,走到书案旁边,挽起袖子开始帮淑妃研起了墨。
    淑妃坐在书案前,一笔一画的耐心写着,只留下风声沙沙作响。
    不过有一件事淑妃猜错了,皇后跟贵妃并没有闹起来,后面的两个月里后宫一片平静。
    这两个月来,宋云初和宋云尧皆是入了朝堂,开始旁听起了朝政,甚至有些事皇帝还会问他们自己的看法。
    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从小接受的知识不同,相比于宋云初,宋云尧适应的更为良好,也得到了朝野上下更多的夸赞和认同。
    宰相虽然已经告老,可是他的门生遍地。宋云尧又是皇后嫡出,天然占据着优势同朝臣的偏心。
    所以大臣们皆是更加看好宋云尧。
    至于大皇子……
    做个贤王便好。
    这日,皇帝专门叫了宋云毓来御书房。
    看着长子忐忑的眼神,皇帝心里抽痛了刹那,下一秒便指着身旁的位置道:“过来坐。”
    宋云初听话的过去坐下,眼眸垂了下去,眼睛直直的看向地面,一眼都不敢乱瞟。
    见他如此,皇帝直接从满书案的奏折上抽出来了几本,道:“这里都是些请安的奏折,朕不耐烦看,你去帮朕看了吧。”
    宋云毓猛然抬头,眼神迷茫的看着皇帝。
    让他帮忙去看朝臣请安的奏折?
    父皇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