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转了一圈,发现少主颁布的那项法令,根本没有铺子在好好执行!”
年轻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听到原来是这个原因,双手枕在脑袋后面,悠哉悠哉地说道:“那还不好办,去衙门举报他呀,让官府的人把他们都抓进大牢里,好好敲打一番。”
“可是,他们也不算违法了法令。”老杨无奈地说道。
沈若嫣正与一名专开食肆的掌柜,探讨益州当地人的口味,想着如何结合益州的特色,做出别具一格的美味。听到他们的对话,回过头来,好奇地问道:“你快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管事的将自己在街上看到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自从那道法令颁布后,各家铺子的确是依照规定的价格,卖了几天平价货品,可是这几日,许多铺子的货架卖空了后,没有再补充过新的货品。
要是有人上前询问,掌柜的就双手一摊,说自己库房里的东西全都卖完了,新货还没进到。
更有甚者,一家米店规定每日铺子仅出售五十斤大米,五十斤大米能购几个人吃的?可就是这区区五十斤大米,引得好几百人排队,站在队伍前面的,听说昨天晚上都没敢睡觉,站在铺子门口等了一夜。
以前只是东西贵,可现在是连东西都买不到了,搞得民怨四起。
“他们手上肯定是有东西的,就是藏着不肯售卖。”想起街上一双双无助的眼神,
管事的就跟着叹了一口气,“可是他们这般做,也没有违反法令,官府的人也根本拿他们怎么样,无法将他们都抓起来。你说气不气人?”
沈若嫣点点头,明白这件事肯定又是那群土绅们在背后捣的鬼。
她听爹爹说过,每一项法令总有不完善的方面,这就需要一些品行端正的贤能之才去执行它。
这就是所谓的“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虽非良法,得贤才行之,亦救得一半。
人、法皆善,治道成矣。”
作为陆彦的夫人,沈若嫣愿意去做这位“贤内助”,帮他确保这项法令得以顺利实施。
沈若嫣想了想,正思考着该如何劝说大家打起精神。
刚才还愁眉苦脸的管事,就已经兴奋地搓着手掌,大声说道:“哎,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这般不配合,不正是我们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好机会嘛!
来来来,大伙儿一起过来商量一下,看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店铺都给开起来?”
大伙儿一听,全都来了劲,凑在一起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出一个点子,我说一个主意,大家畅所欲言,不出一个时辰就确定出一个应对之计。
“好!我们就这么办!”老杨叉着腰,一副意气奋发的样子,对沈若嫣说道,“那还辛苦少夫人,去赵家跑一趟了。”
沈若嫣还沉浸在刚才的激烈讨论中,听到老杨的话,立刻摆摆手,“别
这么客气,不辛苦,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