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对阿嫣行的礼,你们俩先替她受着。”李大人说得不容置疑,“今日阿嫣救了我一命,老夫心中感激不尽,以后若是阿嫣有什么需要,老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大人听了还想推辞几句,陆彦却率先开口,“那小生就替阿嫣谢谢您了。”
说着,也对李大人回了个大礼。
这躬一鞠,两人像是交换了誓言似的,让李大人刚才的这句话显得更为郑重了。
陆彦的性子向来清冷,这次会主动为女儿揽功,可见对沈若嫣用情至深,沈大人心里对自己这个未来越看越满意。
说完感谢的话,三人在茶几边坐下来,谈起正事。
陆彦问:“李大人可知那些人为何要谋害你?”
李大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默默地摊开一份卷轴,上面写了很多“省兵”、“置将”、“保甲”、“养马”等字眼。
陆彦和沈大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眼底露出肃穆。
“您是想搞改革?”陆彦问。
李大人捋了捋胡子,将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那个想法缓缓道来:
“自本国开朝以来,太祖吸取前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收回了藩镇的兵权和财权,并设立设置五军都督府和枢密院,分管统兵权和调兵权。
但这也造成了武官不是实际统帅,战时才具有指挥权的弊端。
随着我们大宁的强盛,奢靡之风也愈发的盛行,人浮于事,官员体系臃肿,在朝当官的人那么多,但真正能做
事的人却少之又少,有些官员甚至连自己的职责都不清楚。
职权分散之下,一遇到什么问题,众多官员就相互推脱,怎么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陆彦和沈大人听了,连连点头。
李大人不愧是三朝元老,对大宁官的僚体系十分了解,一针见血地指出朝中的种种弊端。
“这份改革书,我考虑了好几年,最近才颇具雏形。”李大人完全是把沈若嫣的父亲和陆彦当作了自己人,才会将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改革书,拿出来给两人看。
沈大人沉浮官场数十载,何尝不知道大宁如今的早已是外强中干,外表看似繁荣,其实里子里早就腐朽不堪。心中不禁一边为李大人的才情所折服,一边又为李大人的安危而感到担心。
沈大人问道:“李兄可知,您这份改革书,若是真的推行起来,那会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我儿女都成家了,就一位夫人陪伴多年。”提到自己的妻子,李大人眼底露出无限柔情,“可是这件事,若是连我都不敢做,那就没人敢做了。老夫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最后为大宁做些贡献,为大宁千千万万的子民谋一份安康。”
听了李大人的这席话,坐在一边的陆彦久久未再开口。
修长的手指攥紧成拳头,看似沉稳冷静的面容上,那双狭长的双眸翻涌着激烈的情绪。
沈若嫣不知道,自己这次意外救下李大人,让他的这份改
革书得以现世。
而李大人的这份计划书,便是享誉后世“李陆变法”的雏形,随着一份《军政册改十三问》的推行,将成为缔结一代盛世的坚实基础。
几十年后,这片土地上百姓,人人都能安家乐业,不再为生计而忧愁,只要勤劳肯干就能幸福地活着,实现了真正的民安物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