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
稻场上乱成一团,反正是你抓我,我抓伱。
李红兵见状摇摇头,拉上山杏走进厨房,准备晚饭。
粮食丰收后必须要用刚收的粮食做第一顿饭,这是祖辈流传下的习俗,叫做尝新。
不管是什么粮食,红薯、稻子、苞谷都可以,而且每家每户的尝新时间不一,收谷早的尝新早,收谷迟的尝新迟。
在过去粮食不足、甚至闹粮荒的年代,收获新粮,打出新米,是村民最大的期盼、最大的喜悦。
收完新粮,打出新,家家户户以最简朴的尝新方式进行庆贺,告别一年中的断粮少食。
尝新是家宴,一家上下,其乐融融,有时也会邀请族家长辈和家族内亲。
但是,尝新不是简简单单吃餐饭,而是有十足的节日感和仪式感。
普通家庭,会炒上一点肉,配上几个诸如豆腐、粉丝、豆芽之类的需要钱、平时很少吃到的素菜,家庭条件好的,还会杀鸡宰鱼。
吃尝新宴叫亲戚,李红兵掏出手机打给欧阳华,毕竟在村里,老李家是独门独户,爷爷老把头也没有兄弟姐妹,称得上是亲戚的也就这一家。
接到电话的老欧夫妻俩,自然很是高兴,上次因为治病和谣言,这段时间都不好意思来串门。
接着电话又打给二徒弟,让她带小五子来家尝新;打给方万达,这孩子一个人在村里孤苦伶仃;打给三泡,春苗来村里,两人来村里自己还没接吃饭。
一圈电话通知完,李大厨系上围裙亲自下厨做菜,山杏负责做苞谷面。
从库房里取下腊肉、腊鸡、腊鸭,这些都是村民送的,农村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腊肉,平时都舍不吃,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切下一点尝尝。
而且这些腊肉至少都是放了三年以上,这种腊肉更为难得,因为时间越来越长,腊肉的一些成分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独特香味,口感也会越来越好。
先把腊肉放进灶膛里用火烧一下。
火烧是为了去毛和处理表面的一些霉点或者其他杂质,烧的时候主要是烧猪皮那一面,将猪皮那一面烧软化,烧到金黄发黑,但不要全烧糊,肉的那一面稍微烧灼一下便可。
然后再把烧好的腊肉放到热水里清洗,用刀把外皮表面焦糊的东西和其他杂质刮净,尤其是猪皮部分,一定要刮到金黄发亮,处理不干净影响口感。
所有腊肉、腊鸡、腊鸭收拾干净。
一股脑丢进大锅里中火炖煮。
等腊肉煮熟空挡,李红兵给山杏打起下手。
苞谷面在山杏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美食,烙饼、菜团子、馒头、窝窝头、红枣发糕,平心而论,老娘都没山杏这么好的手艺,她老人家只会做苞谷糊糊,最多往里面放点红薯。
“好香啊!”厨房外传来老欧的声音。
紧接着,欧阳华夫妻俩提着东西走进来,见李红兵系着围裙,调侃道,“呦呵,李大夫亲自下厨。”
“来就来,拿东西干啥!”李红兵嘴上说着客气话,顺手接过东西,还故意打开,看到里面有四条华子和两瓶茅子,马上跟山杏告状,“杏儿,你看看,你哥自己不抽烟,还给我送烟,明摆着要害我。”
“滚蛋,这可是老头子珍藏的,我好不容易才偷出来,不要还我。”欧阳华装作要抢回来的动作,李红兵连忙把礼物放到背后,“要不要脸,送出去的东西还要拿回来。”
两个老爷们跟小孩一样斗气,王茜则在案台欣赏山杏的手艺。
“妹子,你手艺真好,啥都会做,这红枣发糕包的可真好看,我啥都不会,囡囡说你做的饭可好吃了,抽空教教我。”
“嫂子是干大事的人,学这干啥!”晓得嫂子这是在吹捧自己,山杏笑盈盈回道。
招呼打完,李红兵就开始撵人。
“行了,你们去稻场坐,厨房烟熏火燎。”
欧阳华一脸不愿意,“妹夫,找点活给我干,闲着也是闲着。”
想干活还不容易,李红兵拿起菜筐递出去。
“那你去菜园拔点萝卜,小青菜、香葱、香菜、菠菜、白菜.”
欧阳华听的头皮发麻,这么多菜听说过可分不出来,“等等,我拿手机记下来。”
李红兵报以鄙视目光,“去挖萝卜,萝卜总认识吧!”
“还是我去吧,这位欧大爷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王茜笑着接过菜筐走出厨房。
“我是干大事的人。”欧阳华不服气的顶了一句,扭头看到笑眯眯的李红兵,嘴里嘟囔一句,“这个不是人。”
欧阳华夫妻俩离开厨房,李红兵回到灶台旁拿起锅盖。
一股扑鼻的腊肉香四溢。
好腊肉煮出来的汤呈白色,浓香不腥,用筷子插了试一下,很轻松就插进去,这就说明腊肉已经煮好。
用笊篱把腊肉捞起来,汤盛到盆子里备用。
拿着一块腊肉放到砧板上,稍微晾凉,然后切成薄片,一片片腊肉肥瘦相间,色泽红亮,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李红兵捏起一片,送到山杏嘴边,“尝尝。”
而后自己也吃了一片,醇厚的口感,其肉质饱满且富有弹性,咀嚼时能够明显感受到肉质的劲道,盐味恰到好处,既突显了肉质的鲜美,又不会过于咸腻,品尝后回味无穷。
“不错,就是这个味,正儿八经农村土猪腊肉。”
山杏不服气了,“咱家今年也腌腊肉,肯定比这还要好吃。”
“那是必须的。”李红兵顺手又捏起一块腊肉,送进山行嘴里,开始准备尝新宴的菜。
第一道菜笋干焖腊肉,提前用热水发好的笋干,来自竹山的野生山笋跟切成片的腊五肉一起焖烧,笋干吸收了腊肉的油脂,变得更加香醇有味。
第二道菜,酱油烧腊肉,这道菜需要用瓦罐来做,灶台两口大铁锅之间有个小灶口,平时可以热饭、保温,做炖菜用。
菜籽油倒进瓦罐里,架在小灶口,等菜籽油冒泡,把切成麻将大小,倒入瓦罐,放入辣椒、椒、八角。
用小火慢慢煨熬,腊肉里的油脂慢慢被熬出来,又反补给腊肉,使得腊肉充分吸收料油,散发浓郁油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