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 第三十三章 班师襄阳(求收藏,求追读)

第三十三章 班师襄阳(求收藏,求追读)

 热门推荐:
    见城外攻势顿减。
    新承师也并非矫情之人。
    当下,他骑着马,提着八宝翻天槊,缓缓从城门处走了出来。
    “罪将新承师,见过杨素将军!”
    新承师行了一个军礼,说道。
    杨素拱拱手,回礼说:“久闻将军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三生有幸,不如进营一叙,如何?”
    新承师摇摇头,说道:“将军恕罪,在进营之前,末将还有一事相求。”
    “不知是什么事?”
    杨素问道。
    新承师说:“末将自建康城外,一路保护幼主到此,如今虽然大势已去,但还是想请求将军,劳烦修书一封,奏明天子,饶恕幼主性命,如此,我等方敢投降。”
    “哈哈哈!我当是什么事情呢!此事容易。”
    杨素满面笑容,对新承师道。
    新承师有些疑惑的看着杨素。
    杨素接着解释说:“将军可知那陈国国主陈叔宝现在如何了?”
    “不知。”
    新承师摇摇头,回答说。
    杨素微微一笑,说道:“陈国国主至长安后,跪纳降表,天子大喜,下诏册封长城县公,赐下宅邸,生活端的是滋润得紧呢!”
    “此话当真?”
    听闻杨素这话。
    新承师脸色缓和,连忙问道。
    杨素说:“此事已经传诏天下,大隋境内人人皆知,老夫如何会诓骗于你?”
    新承师说:“如此说来,天子能够善待我家太子?”
    杨素微微点头,说道:“天子垂怜,在老夫临行之际,已经下诏,让老夫迎接陈国太子至长安,与长城县主父子团聚,将军以为,老夫会擅杀太子吗?”
    说到这里。
    杨素从身后箭壶中取出一支箭矢,接着说道:“将军,若老夫之言有任何假话,宁愿死于刀剑之下!”
    说罢。
    他双手一挫。
    将手中箭矢直接折断。
    “将军如此诚心待我,我安敢不信!”
    新承师虎目含泪,翻身下马,拱手说道。
    之后。
    新承师请杨素进城。
    杨素将大队兵马留在城外,以李密全权统制。
    而杨玄感、王恪、来护儿、赵蟾嘉众人,则跟随杨素,引一百名骑兵,径直入城,接受投降。
    来到南安国皇宫内。
    陈国太子陈胤,身穿一套白衣,恭恭敬敬跪倒在地。
    杨素翻身下马,紧走几步,扶起太子,温声安慰。
    自此。
    南陈残部归顺大隋。
    新承师、新文礼父子投靠在杨素的麾下担任大将。
    李密则带着陈国太子陈胤,一路从南安国出发,向长安城行去。
    就这般,一连过了十几日。
    长安城中的使者抵达玉泉城。
    使者加封杨素为越国公,镇守江南、荆襄之地。
    杨玄感为柱国,加郢州刺史,统辖荆南兵马,威慑南蛮。
    王恪为护军将军,加襄州刺史,统领襄樊之地的兵马,同时节制水军。
    来护儿为翎军将军,加泉州刺史,统辖南安国旧地兵马,安抚百姓。
    赵蟾嘉为冠军将军,加江陵节度史,但是他闲云野鹤惯了,辞官不受,飘然而去。
    临走之前。
    他将《百鸟朝凤枪》详详细细的运功法门、枪法招式尽数传授给了王恪。
    并且,他对王恪说道:“你的天赋非常,学武甚快,但只有一节乃是短处。”
    “不知是什么短处?还请师父示下!”
    王恪拱手问道。
    赵蟾嘉说:“你这柄浑铁点钢枪虽然锋利,但不适合你武艺施展,所以,寻得兵刃和坐骑,是你目下最为紧要的两件事。”
    “是!”
    王恪微微点头,心中记下。
    又勉励了王恪几句。
    赵蟾嘉嘴角勾起,说道:“我赵蟾嘉纵横天下多年,晚年得到你这样的徒弟,当真是天大幸事,日后修行,为国效力也可,闲云野鹤也可,唯有一节,不可恃强凌弱,欺压良善。”
    “徒儿记下了。”
    王恪恭恭敬敬行礼,口中道。
    赵蟾嘉脸上露出笑容,拍了拍王恪的肩膀,随即转身离去。
    赵蟾嘉走后。
    杨素的大军也从玉泉城启程。
    来时,众人合兵一处。
    归时,大家却要各奔东西。
    玉泉城外。
    一片平坦草地上。
    王恪身着甲胄,向杨素、杨玄感、来护儿等人行礼。
    杨素说道:“贤侄,伱胸有韬略,武艺不俗,日后必成大器……如今,你执掌一彪军马,当广纳人才,结好地方,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会菩萨心肠,若有什么问题,随时修书问我便是!”
    “多谢杨公!”
    王恪身形微屈,行礼道。
    “走吧。”
    杨素脸上露出笑容,说道。
    随后。
    王恪辞别杨素,引军马往襄阳而去。
    ……
    襄阳。
    乃是千古名城。
    东汉末年时,为荆州治所。
    而现在,襄阳也是南北通衢,一等一的要地。
    在路上行了十日。
    王恪率领的五千兵马,终于抵达了襄阳城下。
    “下官襄州司马刘成之,拜见王使君!”
    城外。
    襄阳城中的官员已然等候在此。
    王恪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过去,拱手和他见礼。
    两人携手进入城中。
    王恪望向两侧街道,却发现冷冷清清,并没有多少商铺开门。
    “司马,襄阳城中有什么事吗?”
    王恪问道。
    “使君有所不知……”
    刘成之回答说道。
    “这襄阳城本是交通要道,但近些年在南面的山泽之中,出了一伙贼寇,为首的十分骁勇,我等屡次派兵征绞,都奈何不得……而那些贼寇十分嚣张,我等征绞一次,他也出兵掠我城池一次……一来二去,我等便不敢惹他了。”
    刘成之苦着脸,一五一十的说道。
    “那伙贼寇是什么来头?有何本事?”
    王恪一边沿着街道向前走,一边问刘成之。
    刘成之手抚长须,回答说:“那伙贼寇,有两个首领,一个身高八尺,常常穿锦袍金甲,使一柄雁翎刀,武艺高强;另一個则是身长七尺,穿着灰袍铁甲,使一柄钩镰枪,也是本事不赖!”
    “既然有了形象,那捉他不难!”
    王恪笑着说道。
    “王使君要去捉那贼寇?”
    刘成之心里一突,连忙问道。
    王恪说:“既然他为祸一方,我自然是要去剿灭的。”
    “可是,那贼寇武艺高强,我恐怕……”
    刘成之连忙说道。
    不料。
    正说到这里。
    只见从襄阳南门方向,一个士卒飞奔过来。
    “禀报二位使君,襄阳城南面烟尘滚滚,好似有一支兵马杀来!”
    那士兵跪倒在地,对王恪和刘成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