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退,庞大的新党也就散了,很多事情也就好处理了。
这一点,何夕也算是成功的。成功地将这些人改造成为了现代人。
朱雄英从来没有放下过对燕王的担心,那可是永乐大帝。
新党也就不复存在了。
他们是实际掌兵之人。又因为自己手中的兵力很少,也没有非分之想,只要安抚好了。不过分牵连,就不会有事。
而大明的商品更是能畅通无阻地来到欧洲。
或者,就是学问上不同。
无他,燕王在西域的时候,对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来说,那根本就是远在天边。但是燕王定都桃州,不管他本身根基稳固不稳固,他已经是西亚这个棋盘上,一个玩家了。
而何夕也是一样的。
不过,在朱雄英的小动作之下,燕王哪里太平不了。
只是燕王这边的战事,并不是太大。对的大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了。更是给大明军工产业一个利润来源而已。
这或许就是现代社会科学一些问题。他们如丁显一样,面子上,讲什么仁义道德,但骨子里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燕王对皇帝位置的威胁,自然也消解了。
新党之中有酷吏,难道旧党之中,就全部是道德完人。更重要的是,他如果不保的话,就没有人给他办事了。
这个势力集团太过庞大了。以至于何夕自己都觉得有些失控了。
不要说,燕王到中亚,本身就是将中亚纳入大明大市场之中了。
何夕当初发现辽东大案,下手杀了很多人。最后决定,将官办产业放开,只控制少数关键产业,大部分给了商人。
资本必须受到限制。
皇帝也为不得快意事。何况何夕。
即便燕王的兵马并没有到地中海沿岸也是一样的。
朱元璋可以杀公侯如杀狗,但是临终之前,还要宴请厚待,各地都指挥使一级别的将领,因为他们才是大明的军队的核心。
何夕才不是这样的傻瓜了。
是何夕权力来源。
朱雄英希望激化,燕王与穆斯林的矛盾。
何夕知道朱雄英动摇了。
阿拉伯人之中,也会有英雄豪强的。燕王打败阿拉伯军队很容易,但是征服却很难得。
而何夕之所以,要求迁都北京,更是有自己派系的要求的。
何夕岂能不高兴。
最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钢铁是国力的象征。
燕王未必不知道猜不到朱雄英的小心思,但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燕王也没有什么办法,更不要说。燕王这里缺人,大量缺汉人。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是汉人他都要。
自然不会,而官府监管。官商一体,权力与财富天然结合在一起。
但问题是,人性的贪婪,是不分官方与私人了。
甚至何夕当初可以下定决心,对这些人动刀子。而今已经不能了。
之所以定都北京,原因很多,这里就不用多说,一句话,北京有煤铁之利,战马纵横。坐拥北京,左控山陕,右挟东北高丽。面大海,而背大漠。
何夕此刻理解王安石的心情,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不知道下面办事的人之中,有一些是酷吏。但那又如何?
也不会给燕王使绊子。更不要说,中亚盛产金银,甚至的大明境内很多金银,经过测定,也是从中亚传来的。至于是怎么到大明,就不知道了。
如果燕王镇压穆斯林,自然陷入长期的战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战事。毕竟,燕王与穆斯林之间的战争,已经不仅仅是政权之间的战争,而是文明之间的战争,文明之间的战争,都是非常漫长的。虽然后世很多人都矮化穆斯林,但是不能否则,穆斯林从不是一个寻常土著,他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有自己的韧性。要知道,面对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波冲击的,其实就是奥斯曼土耳其。而奥斯曼土耳其,能在西方工业冲击之下,坚持到十九世纪才倒下。
只要是带把的都要。
朱雄英沉默片刻,说道:“姑父的意思是?”
何夕让位,不代表何夕派系就不存在了。
比清朝强上太多了。
因为北京是何夕经营这么多年的根基之地,再加上原本就是儒学薄弱的地方。而今成为新派的学术重地。其中带来多少利益,对北京上上下下都是有好处的。
可以说,新党在北京的根基,根深蒂固。几乎到了不可动摇的地步。
只要北京是都城,皇位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想要推翻新政。因为北京城中利益相关方是会造反的。
但是对朱雄英来说,却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