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最后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当然了,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不会一帆风顺的。
所以,定国议会将来怎么样?都必须是内阁体系的对立面,作为制衡内阁体系,制衡行政体系而存在。而行政体系,看似失去了一些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大明体制的核心。
何夕并没有直接通过,而是表现出很犹豫。
丁显的做法已经告诉何夕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民风如此羸弱的江南,都能搞出流血事件,不要说其他地方。
所以不能将人逼到绝路上。
所以,古代中国最忌讳党争,因为一旦党争了,官僚体系就要对下负责,而不是对上负责。那么国家体系内部撕裂。
所以,汉代确定打击豪强的政策,塑造了真正的大一统。
铁路的问题尘埃落定之后,定国是会已经到了尾声。该讨论的问题,都已经讨论过了。朝廷的正统性已经确立了。所有与会人员,也都很满意。
不过,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只是代价就是债台高筑,甚至在推行新政上的钱,要比打仗的钱,要多得多。
而工商业也会成为每一个地方官的考核指标之一。
这个意见不用何夕派人做托。就有人自己出面。毕竟,定国是会的影响太大了。这里面的权力让很多人都满意。
只是何夕盘算了很多。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有实力,就有地位。而他从朝廷这里搞出来政策,对他们有好处就行了。至于朝廷收不收得了场,是他们需要想的吗?
外地商人根本不可能在地上做生意,有太多办法,让外地商人死的神不知鬼不觉的。甚至当地人也不会好好做生意。
世家做大也是一样的。
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英国这么多年了,还是英伦三岛,内部还有分裂倾向。其实,这种中枢与地方的权力逻辑,是其中问题之一。
所以,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何夕输的可能性不高。只是,这一次改革,对地方豪强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在别的国家,或许只有少数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就好像法国,只有巴黎。这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法国人自己都将法国分成巴黎与其他。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收不上税,就要裁员。裁员就代表着地方官的权力缩减。
只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好说了。
何夕将新政从两京,向地方上推行,本质上是扩大市场的行为。毕竟,原本府县体系之中,有太多妨碍商业的行为了。
这种情况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很早就是了。
但是问题是,都不好说。到了最后一刻,才知道行不行。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简直太精密了。很多东西,你想到的,古人早就替你想过了。这也是何夕最终否定了议会制度的原因。
那就是保留定国是会。
官僚们的权力来源于上,所以官僚很容易忽略下层百姓的利益,用来讨好上面。但是这些人,说国会代表也好,议员也好,他们的权力来源在于下层。看似只需要向自己支持者负责,但是他们的支持者,不等于绝大多数百姓。
何夕为了这一次改革,做了很多事情。从中央到地方的改革,不仅仅是一次改革,也是北京政权对原来南京政权的清洗。是新思想对旧思想的淘汰。要做这一件事情的,不仅仅是何夕自己,还要所有从北京出来的人。
都足以收买地方上的一些头面人物,让他们配合新法,也是一件好事。
而中国放任地方权力,那就是几个新的国家,不知道几人为王,几人为皇。
有他们的支持,地方上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这大规模的投资,本质上也是一种赎买。在此何夕也要谢谢朱元璋。朱元璋已经啃了最硬的骨头,那就是土地的问题。
会计也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业,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何夕在会计上面的领悟,是远远不如某些同行的。但是这种项目转换,何夕自信还是能完成的。
但是后一个要等定国是会能够保留再提。
何夕与朱雄英拖了好一阵子,朱雄英才下旨,让商议定国是会章程。
于是,这一场定国是会最后的高潮出现了。对于这一件事情,无数人都参与其中了。
只是何夕对这一件事情,才是非常在意的。而定国是会之中,隶属于何夕阵营的人员从来不少。于是整个章程讨论虽然激烈,但是都在何夕的控制之中。整个章程也表现出了何夕的意志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