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三十五章天下的变化

无他,何夕这些年对儒门很是了解,更明白,北方大部分地方,因为元末战乱,几乎成了白地,自然没有什么文化传承。这也是何夕的学说,很快就成为了北京的主流的原因。

何夕只是对这一件事情放手,其实就看到这方面的好处。

怪不得敢给沐春两个熊猫眼。

这么多年,何夕明白一件事情。

其中山西就不是这样的。

何夕说道:“薛贞,你可知罪?”

这固然有工具的进步,但是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

如果说,薛贞的话,放在十几年前,无疑是正确的。无他,农业社会的积累是相当缓慢的。

而今的大明是一个初步的工业国家了。当然了,这种工业化程度还是很低的。但是因为征战的缘故,军事产业是有一点过剩的。

面子上的事情,看似仅仅是面子,但是本质上,却是里子的问题。

薛贞或许不完全了解何夕的学说,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并不是太快的。但是决计不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今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薛贞认为北方,或者山西的情况,已经很危险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前文说过,山西是元末留下来的唯一毕竟繁华的北方省份。北方儒家一脉在山西也是很深厚的。甚至研究宋讷的话,就会发现,宋讷在战乱的时候,其实是避居山西的。

是山西儒家的代表。

甚至可以说是北方儒家的代表之一。

只是而今不一样了。

所以,何夕不敢小看任何一个人。

面子上过得去,表现的自己宽宏大度,但是实际上,沐春已经准备好了,等风头过去了。姓薛的可以去死了。

打赢了,普通人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打输了。更是要他们承受代价。

这或许,沐春被打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沐春如此恼怒的原因。

但并不代表,整个北方都是这样的。

何夕深表怀疑。

粮食生产出来,直接被卖走了。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河北自耕农的比例非常高,大家也都愿意卖力气。

沐春能有多大的能力报复北方的地头蛇,也说不清楚。

更不要说,沐春也算是吃亏了。

何夕才不相信的。

其实大明最顶级的人才,是很厉害的。或许,从人才的平均水平而论,大明是远远不上后世的。但是顶尖人才,却与后世顶尖人才,或许有差距,但是不多。

即便何夕现在还没有查清楚这个原因。但并不妨碍,何夕认定这个事实,这可不是简单的黔国公持强凌弱,一般人敢打一个国公,打之后没有想过后果吗?

如果对外征战,反而能够拉动这个产业链。上上下下,上百万吃这口饭,甚至能够惠及大半个北方工业区。

薛贞毕恭毕敬的行礼,看上态度很低,但言语之间,却一点也不软,说道:“启禀何相,学生不知道错在何处?朝廷大战方定,北方百姓民不聊生,沉沦于生死之间,这个时候,黔国公不思休养生息,反而欲求发大兵,攻不毛之地,令朝廷国力虚掷,此不该打吗?”

总之,是有很多理由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一点,不要管何夕出发点是怎么想的,但是何夕的做法,其实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河北地区即便在战争期间,农业产量也是节节高升的。更不要提,辽东辽河流域开垦出来的土地。

何夕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两人学问,一定是有关联的。

何夕才不会烂发善心。

何夕一听就了解了。

薛贞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民以食为天,天下以农为重。而今人心散乱,学生以为,当镇之以静,不应该再生枝节了。”

何夕还没有见到薛贞,就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这才有如此兴旺的情况。

而之前大明朝廷,固然有很多条款帮助农民发展,但是实际上,更多是一纸空文而已,毕竟真正种地的百姓,大多是不认识字的。

所以,薛贞说的农,不是农民,而是以土地为生的地主,或者说,就是北方儒门最大的支持者,也就是北方士大夫们。

他们急了。他们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薛贞是他们的代表,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才在这一次会场上表现出如此急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