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明白,何夕拿国债作为借口。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二十多亿的国债,让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毕竟有爵位在身,身份地位是完全不一样了。而他是徐达的儿子,从小习惯了各种特殊待遇。在父亲死后,一下子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外加一个凉国公梅殷。
而今大明军中,已经分成两拨勋贵了。
但是对徐增寿已经足够了。
但是即便剩下来一点,也不是朝廷能够支撑的。
而今的金融思想,还没有先进到从一开始都没有想过还钱的地步。
叶沈之后,自然就是瞿能了。
比如徐增寿如愿以偿,以献南京之功,再加上之前协助姚广孝的功劳,得了一个侯爵。当然了。是侯爵之中比较靠后的那种。
虽然哥哥也算是照顾他,但是用兄长的东西,与用父亲的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毕竟,军队规模扩大了,枢密院的规模也需要扩大,自然是会增加人手的。
靖江,也就是台湾,这作为新开发的土地,是还有很多空闲的土地的。与东北的性质差不多。而方乘风方家的根基都在南方,其实他本人也不愿意在北方扎根。
于是,就将庄田确定在靖江了。
这本质上,就是将新法从北京推广到全国各地,也是何夕未来数年一心一意想做的事情。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大明朝廷有这么多的国债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需要尽快还完才好。
建立起南京税务学院。为大明培养税务人才,重新梳理所有税务上的事情,制定新的税务章程。
才有今日之局面。
而何夕在解决这一件事情背后的一些私货,这些人未必看不见。但是他们又能怎么样啊?
但是,这个数字想要还清国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一点上,所有人都知道。
除却这些之外,就是开国功臣了。也就是魏国公徐辉祖,宋国公冯胜。不过冯胜已经确定了冯诚作为宋国公世子。如此一来宋国公不会绝嗣。冯家未来的政治地位也可以保留。只是冯胜而今看似康健,但是也仅仅是看似而已。冯胜是真正研究过新式战法的,知道自己打仗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
黔国公沐春。曹国公李景隆。
只是两家想达到吴家与陆家的底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并且进行财政改革,为国家理财。将国家所有的赋税进行统一管理,减少浪费与贪污。争取在任内,将国债还清楚。
无他,国家编练军队。一共一百多万军队。总体军费在四千五百万以上。这仅仅是维持费用,如果开战,那要另算的。
这就是大明朝廷最大的困难。
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叶沈虽然也有一些不甘心,但最后还是答应下来了。
只是在这里就不提了。至于伯爵以下,早就尘埃落定了。毕竟下面的人功劳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是赏钱,一个是升官。朝廷正在改编旧军,自然有这些功臣的发挥空间,实在不愿意打仗了,枢密院其实也是有一些位置的。
然后就是海国公方乘风,禄五千石,赐靖江田庄若干,南北府邸。
然后就是蒙国公,哈刺不。禄三千石。赐高丽庄田。并赐木姓。易名为木忠。
想要还这二十多亿的国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忠国公平安,禄两千五百石,赐南京庄田。
好在平安在洪武朝就有前功,本身就有爵位,再加上,他也算是效忠朱雄英。是朱雄英贴身护卫。
朝廷国债有二十多亿了。而朝廷岁入经过整合之后,也不过接近一亿元。其中,北方工业区,也就是北京辽东工商岁入在三千万元,关税在四千万元,田税在一千万元,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赋税,总共有近亿元已经不错了。
何夕大势已成。
他们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甚至还会祸及自身。即便反对,朝廷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可言。
记住是办法,而不是好办法。
大概能说的就是紧衣节食,想办法将钱给省出来,为朝廷还债。但是二十多亿,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不管怎么省,根本就是省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