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二十六章义门郑家案

只是朱允炆此刻忘记了。他到底靠什么才登上皇位的。

丁显说道:“陛下,郑氏与北方暗通。”

一千万赋税,其实是丁显分过一杯羹之后才有的数字。

丁显说士大夫对抗云云,也是真的。

即便何夕已经建立初步的教育体系,有了相当多的徒子徒孙。但是何夕依然不敢太过得罪读书人。毕竟,这天下能读书的人,不仅仅代表掌握知识,也代表背后的财力。

“臣也是没有办法。为了完成陛下的任务,只能从他们身上下手。”

“狗屁。”朱允炆说道:“郑氏是什么样的。朕不知道吗?他们怎么可能与北方暗通??”

毕竟,何夕当初想过来这个问题。就自己否决了。无他,纺织业引起的社会问题太大了。很多士大夫们倒不是对丁显有什么意见,而是为了本乡本土的出头。

但是他并没有将士大夫给斩尽杀绝意思。无他,什么人都需要牵制的。丁显这样的人,朱允炆如果完全相信,那就有愧于朱元璋的教导了。

他对方孝孺一些方正古板。不通人情的地方感到无奈。但是绝对相信方孝孺是忠于他,是忠于朝廷的。但是奈何,而今局面,根本不可能用方孝孺。方孝孺的才华用在太平时期也就行了。

从北京搞来一些机器,甚至不用北京搞来新式蒸汽机。那种老旧的太平铁厂也能复制出来,大概是当初营口纺织厂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工业化生产之中。

比如,不允许江宁区的很多企业下乡争夺。即便出得起钱,不允许江宁的布买到他们哪里。无他,因为江宁的机织布,会令很多农户活不下去的。

这一句话,让朱允炆勃然大怒。

纺织业是最容易发挥起来的。

他们不能看见本乡本土的利益受损。才有种种举动。

丁显说道:“陛下,要臣筹集军费,臣也只能如此。天下财富是有数的,不在官就在民,江南士大夫富甲天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陛下要的数目太大。臣不破家灭户,如何求之??”

这些问题,在之前朱允炆并不在意,毕竟朱元璋亲口给他说过,传位给他的话。

丁显说道:“陛下,臣也是不得已。而今朝廷用度紧张,而天下间有钱的人也就那些要么是勋贵,他们才是国之根本,不可动摇。而商人。朝廷发的新钞,需要他们使用。而且江宁工业区布匹也需要他们转卖。陛下,今年江宁工业区贡献的赋税能到一千万之多。将会在海关赋税之上,成为大明最多的税种。”

而今又灭了义门郑氏。是与读书人彻底决裂了。

只是没有人可用而已。

方孝孺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局面。

并以义门郑氏谋逆为由,要兴起大案。

方孝孺乃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盟主,却吃了一刀。而义门郑氏,是天下人眼中的宗族楷模。而今被下狱抄家。朱允炆自然要想这背后的因素。

也就是读书人,即便是最贫穷的读书人,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村子里的头面人物。

他只能用丁显。

而今丁显对郑家下手,让朱允炆感觉有一些失控了。

因为真正赤贫的百姓,是读不起书的。

朱允炆忽然又没有信心了。

丁显说道:“陛下,郑氏礼乐传家,他们认为是正统,就万死以赴。”

朱允文岂能不知道义门郑氏。

历史上,传说建文出逃,与郑家的某些人脱不了干系。

是需要统战的。

丁显本质上,并没有为改革变法的想法,但是他被资本驱动,天然要对一切反对资本的行为进行打击。

再加上朱允炆给他的任务,他就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去做了。

朱允炆听了有些犹豫,他本来还有一些担心士大夫的声望,但是一听钱的事情,就陷入沉思。好一阵子,他说道:“这样做,会不会出乱子?”

“臣不敢保证不出乱子。”丁显说道:“臣只能保证,不过是些许民变而已,根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些文人无拳无勇,又能做些什么事情?而今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