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二十三章印花税

他立即求见朱允炆说道:“陛下,而今天下危机,北京的心思,即便是小儿也能想明白。明岁将是朝廷生死存亡之计啊。臣以为当先发致人,大军提前进攻,打贼人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这个土地买卖也是相当火爆的。

而今就不用说了。

不过不去县中过户。县里查到了,是会罚没拍卖的。

甚至一个月之内,就有几十万两的印税。

甚至某种程度上,偏远才好的。

价值十亿两,洪武年间,大明白银流通总量,大概也就是这个数目了。十亿元能做多少事情,而北京有了这十亿元,会做什么事情。齐德怎么能不明白啊。

那个时候,或许躲这些边边角角,才是保持家族能够传承下去的最好办法。

这些成本大部分都是下降的。

何夕对土地制度的希望,是希望形成专业化的农场经营。小兼并,能更多的使用机械。而不可能让出现那种拥有土地数万亩的大地主。

这种种条件之下,想要买土地的人,虽然多。但是能到手的却很少。

十亿元,即便是当年宝钞滥发,也没有到这个地步。宝钞的价格就崩了。而今,何夕搞出这么大的手笔,北京的物价虽然有波动,但是最基本当初物价,波动不大。

这让朱允炆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否则还在权力场上,或许被当年看不上的小角色给踩死了。

但是何夕在卖出燕王的土的时候,这些限制统统没有了。

对北京的财政无不小补。

总之,百姓的建筑成本降低了不少。

最少将危机推迟到一年之后。用胜利的消息来对冲危机。

——

何夕在预防未来的危机。但是齐德已经觉得毛骨悚然了。

这对很多手中有钱的人,也并非不是一个好选择。

行也就不用说,运河铁路体系,是北京作战的后勤支撑,但同时也是民运的大动脉。

这其实也是古代法律一个变种。宋代卖房子,必须先问四邻。

最典型的就是印税。

土地是最稳定的资产,而且而今货币贬值的情况,很多人也都看出来。现在是这个样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谁也不好说。单单保值这一点,土地就很好。

印税,就是朝廷在交易凭证上盖得印,征收的千分之三,乃至于更少的赋税。之前不是没有。之前在房地产交易,土地交易之中,也都有征收。但是说实话,不管是土地交易,还是房地产交易,交易频率都不高。

没有土地限额,没有资格限制,连赋税都有所减免。要的就是这些人将这些土地买下之后,想办法自己招募人员是开垦。

如此一来,何夕才能大规模发钞的情况下,维持了物价的相对稳定。

而南京这边,他做的其实太少了。毕竟他们虽然照着何夕的模式去做。但是他们到底不是跟在何夕身边,看何夕怎么去做了。最少对粮价并没有那么敏感。

也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对经济的各个侧面进行调查。

只是朱允炆不知道。他对此的感觉是北京可以做到的。南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

朱允炆不是不知道,其中风险,而是他即便知道。他也想要试试。因为,他也很明白,打仗后勤为先。北京既然为了打仗筹集了这么多钱,那么南京没有相应的金钱,也是很难抵御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