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一十六章问题所在

李景隆对这个很清楚,说道:“如果是征战,有专门的部队征召民夫押运,如果太紧急,就只能自己运了。”

姚广孝说道:“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江南很多社学,都关门了。”

更不要说,何夕带来也给这个时代一个改变,特别是工业化,带来很多识字的需求。如果说之前读书只有科举的话,其他方向的就业前景不大好。但是而今已经不一样了。

必须是大木。

而是自耕农之中的有钱人。毕竟,真正中下层百姓是没有读书的需要的。

一年几个亿的开销也是正常的。

在北京,雇佣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这也是一亿国债很快就完的原因。要知道,北京的收入可不仅仅是国债。各方面其他的收入,也有不少,再加上货币超发的收入。

他感觉,姚广孝与他在一个世界,但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而中国人从来是最注重子女教育的。不管是什么时代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即便作为投资,读书也是回报率最高的。

姚广孝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社学。

姚广孝说道:“这么长的战线,需要多少转运军粮,需要多少徭役?你清楚吗?”

徐州铁厂就不用说了。清江浦船厂工程,清江浦本来就有一个大船厂,是造漕运船只的。这一次仅仅是扩大而已,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造船的木头从什么地方来?

自然是有的。甚至相当不少。但是最少要比南京强多了。可以说,北京将战争对每一个人的压力转变了通货膨胀。让很多人钱财损失。而南京方面很多压力都直接以徭役的方式压在百姓身上。

李景隆更是茫然了。他不知道姚广孝说这个做什么,这与他有什么关系啊?

只是很多不计入军费之中,比如铁路的经费。

姚广孝本来就很聪明,他在何夕身边时间最长,更理解何夕的思路,而今的姚广孝比起历史姚广孝更像一个古代社会学家。

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

姚广孝说道:“赚的多吗??”

蓝田铁路因为西北战事失利增加了优先级。

李景隆有些茫然,他好像明白了很多,但是又好像不明白。

是朱元璋要求乡村自己建立的私淑,用来开蒙教育的。可以说就是私立小学。而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的人是什么人?

李景隆说道:“自然是赚了。”

除此这些之外,其他的零零碎碎的工程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李景隆看过这之后,有些不明白,说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可以说这是一个窗口期。只有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好的前程,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真正有钱的人,是自己请家教。或者有家学。朝廷组织的私淑,其实并不是太行的。

李景隆是一个聪明人,听话听音,他怎么能听不出来李景隆的言外之意?

李景隆说道:“也是徭役?”

毕竟这些社学本质上,就是家长本合伙请一个先生交书。这个年头的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重资产。只要一个房间,一个老师就行了。

而北京健全的商税制度,不敢说没有人偷税漏税。但最少经济发展的红利相当大一部分都被朝廷拿下了,化为财政收入。又支持了战争。

其中有没有泡沫??

百姓最狡猾,也是最愚昧的。这种情况下,更激发了很多人读书识字的渴望。北京方面甚至有很多自发形成的私淑。

而今最富饶的江南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是代表着什么?

李景隆或许不知道。但是姚广孝却是很明白的。那就是他预料到工业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已经来了。在没有织布这一项家庭的额外收入之后,很多百姓的孩子都不能读书了。

这还是仅仅是一个开始。现在可以不读书,节省开支的。但是将来怎么办?百姓生活很苦的,一点点收入的波动他都承受不起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