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路线是最近的。
所以葛天工才有了如此妄想。
何夕也相信,不管前线有多少军队。只要何夕将这些问题全部给引爆。就算是有千军万马也只有一个下场了。、
所以才很快修建好了。
此刻的铁路已经到了东胜卫。
其实铁路到了翻越燕山之后,原本要延伸到大同的。但是最后,葛天工进行了很多次考察,最后决定不通过大同,而是直接绕道漠南。
说士大夫们是最腐朽堕落的群体,那自然是对的。但是他们却也是大明精神脊梁,思想核心。
等着便是。
而且何夕杀方孝孺,他也下不了手。
不过,何夕很想看看丁显到底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葛天工更知道。
于是,葛天工绕了一个大圈,那就是铁路从张家口出关内,在漠南草原上,硬生生搞出来。
对于士大夫的打击,何夕是乐见其成的。
这些人都是这些最顽固,最反对的士大夫们。
只是而今,还有一个大问题。
他只要修建一座桥梁,甚至不用使用多长时间,仅仅未来两三年使用就行。
自古以来,中国遇见危难,有无数人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牺牲自己。
这种情况下,修建速度是相当快的。
甚至方孝孺反对何夕,不仅仅是因为他反对变法,他真看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皇权动摇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革引发一系列群体问题。就现在而今,在丁显的支持下,江宁镇快速的成为了纺织重镇。但是江南很多家庭哀鸿遍野。毕竟,很多底层读书人都有一个共同记忆,就是靠母亲或者妻子织布换来银两读书的。
这些问题,何夕都没有办法的解决。
后来很多新党上台,他们觉得王安石之所以失败,是手段不够酷烈。于是党争升级不死不休。
方孝孺在道德上并没有缺点。为官清廉,或许对下面控制不够有力,这是他的能力问题,他从来没有与这些同流合污过。同样对儒学信仰坚定的同时,也很灵活。一直努力以儒学的框架将何夕的学说融合进去。改造出新儒学。
桥长十里有余,其中有八里都建立在滩涂之上,最重要跨度一里左右,拱桥是很传统的模式,在风格上与赵州桥一脉相承,只是在用料上大为不同。
而丁显却好不在意。
反而是支持方孝孺的士大夫有很多是这里的。
这并不是说男人就不参与生产了。而是田地里种出的粮食,一部分交税之后,大部分都是家里的口粮,是卖不得的。而布匹却是硬通货。
最大的问题是草原上地广人稀。很难有大量人力供应。但是葛天工可以调配军队,也可以从后方调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葛天工修建的铁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条简易的铁路。
草原上并不是没有高低起伏,并不是没有山的。
同样是一座钢架桥。
本来葛天工准备出杀胡口,向北绕行。但是他细细勘探过一番,发现通过这些地方都是山峦,在山地修铁路是多难。葛天工已经吃够苦头了。但凡他有一点办法,他就不像再做同样的事情。
其实,何夕很早就想杀方孝孺,他如果掌握了大明暴力机器,杀的天下人头滚滚,什么事情做不成?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上台就搞征诛之术,也就是将反对派全部搞掉。
其实原本的规划也很好的。先到的大同沿着桑干河谷一路向西,最后到黄河。
这一座钢架桥,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怪胎,代表着中国建筑风格的渐变过程,虽然因为技术原因,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在几十年后,就因为各种问题被拆掉了。
但并不让人遗忘这是第一座黄河大桥。
让人们真正看挑战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将铁路网铺向更多的地方。
葛天工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伟大,这种后世的视角是他不知道。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座铁路桥开通的时候,是陕西攻略正式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