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六十五章求仁得仁

反而这个时代很多人道德门槛太低了。

丁显反而表现的比较犹豫,说道:“臣以为,是不是再思量一下?”

那就是,这外人不满?谁不满。

他虽然下狱七日。与外面的关系断绝,诏狱之中所有人都对他照顾有加。但是方孝孺政治嗅觉,已经让他感到一种不祥的感觉。

就好像学识渊博的人,不能去想象学说浅薄的人的无知。道德水准高的人,有时候也无法去想象,人能狠毒到什么地步。

好像真是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

诏狱之中。

加上丁显有些才华,做事合他心意。这才决定抬举丁显。

从这一方面上来说,何夕内心之中道德水准,其实在大部分明代之上。最少很多阴狠毒辣的手段,何夕不是不知道,而是不逼得绝境,他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的。

毕竟这样做过的人太多了。

如果,丁显还坚持原谅的想法,朱允炆说不定会收回成命。但是丁显将朱允炆要说的话给说了。反而让朱允炆的心思放在另外一个地方上了。

他感到不对劲。很不对劲。

今日的局面,先斩后奏自然是可以的。毕竟人死是不能挽回的。朱允炆再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将方孝孺的人头给接上去。但是丁显想更长远。他最大的本钱是什么?

是朱允炆的恩宠,没有了朱允炆的恩宠,他什么也不是,他的根基太浅薄了一些。

朱允炆拦下他,并不是觉得方孝孺不该死,而是他觉得这一件事情,是有些不妥当。当然不妥当了。丁显是有意用话术诱导的,朱允炆当时没有发现,而今已经有一些怀疑了。

这个时候,外面的门忽然开了。

只是听了丁显这一番话,朱允炆内心之中的逆反心理上来了。

所以,丁显才有意无意的说出这样的话。

牵扯到宫闱之事中,死的大臣可不是一个两个,只能算方某人命不好了。

这其实也是,朱允炆看重丁显的原因,杀方孝孺,即便有人冲锋在前,他还有犹豫再三。但是杀丁显。朱允炆一纸中旨就能做到这一点。

他只是感觉到不对。

宋濂是道德君子,方孝孺也是。方孝孺与何夕之间,有几分惺惺相惜,何夕对方孝孺,也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他面对的是何夕,方孝孺愿意退让,何夕决计不会赶尽杀绝的。

方孝孺坐在椅子上。

这种办法与朱允炆看到的朱元璋处理事务时候,一言可决。相差太大了。

朱允炆稍稍一想,就知道兔死狐悲,不满意的只有能朝廷重臣。毕竟朝廷杀大臣太过随意,也就是说杀他们也是可以如此随意的。

事实证明,方孝孺到底是书生气太浓,很多时候太过天真了。

甚至很多东西,比方孝孺在家里的待遇还好。

方孝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小读书。父亲因为空印案而死,跟随老师学习,在老师的推荐之下进京,被太祖皇帝选中。辅佐太子。一辈子以辅佐朝廷,重兴圣学为要,锲而不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如果说,他此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学问一道上,输给了何夕。圣学虽然不是在他手中断绝的。但是他死后,估计没有人能抗起这一面大旗了。

他之所以有现在的下场,本质上并不是政治倾轧。而是儒学之道,比不上何夕的治国之道,这才是根本所在。

但是他不能去学习何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