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五十九章怀庆战役筹备

何夕见状心中暗道:“还需要一年。还需要一年。”

如果说西进十分顺利,那么怀庆战役就等一等再打。而今西进进展缓慢,恐怕要等铁路修好之后,才能大举南下,那么北京朝廷就有精力,自然能放在怀庆战事上。

其实军事风险还在其次,毕竟北京而今已经站稳脚跟,已经不怕败了,虽然败上一场,会元气大伤。但是已经有了恢复的可能,而不是如河间之战前,一旦战败,全局就不可挽回了。

这种情况,叶沈或许明白,或许不明白。但是征南军所有将领估计都不满意,无他,这挡了他们立功的机会,对于这些将领来说,军功就是他的一切。这种情况,是要惹众怒的。

问题有二,第一军事风险,黄河的风险。决战的风险。

怀庆被太行山王屋山黄河夹在一起,形成一个狭长的地带。看似封闭,其实四通八达。往北直通上党,长平之战的时候,秦王就是亲自到了河内,鼓励军民北上支援的。

南军再想与山西有什么练习,要么走河东,要么走陕西。总之要绕好大一圈。对山西很多事情都不会方便的。

这一箭让耿炳文元气大伤。

但也有很大危险。毕竟,前文也说过了,怀庆府,临山临河,三面缺一,也就东边是一个缺口而已。一旦孤军深入,敌人也可以瓮中捉鳖。

何夕知道,这是征南军,还有叶沈的不满情绪。他不能不答应。

葛天工说道:“大概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其实,大工程已经不多了,其他工程都已经结束了。只剩下几个隧道与桥梁。而这些地方是根本快不起来的,就不好像现在,不管怎么安排,也就这些人了。”

这一战的关键在于怀庆的重要性。

“不过,弟子已经安排人走便道,将铁轨运输过去。已经开始修大同段了。”

不要看别的,就看看世界上现在还是军政府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军人掌管政权了。

如何避免南军以水代兵,让千里平原变成泽国。如何肯定决战就一定胜利。即便对不是徐达了,是傅友德。让叶沈自己来说,叶沈都不敢保证一定能胜过傅友德。

何夕不会压着叶沈不让他立功,但是军中的山头决计不能全归了叶沈。何夕都不能容忍,更何况朱雄英。

也就说说,如果叶沈打赢了三次大决战,最后覆灭南京,那么叶沈的声望与实力,朝廷该如何制衡啊?

这才是最重要的。

何夕不知道这个办法,是谁发明的。看起来似乎与后世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差不多,也都是一边挖一边撑住穹顶,后面用水泥钢筋加固。就这样慢慢的往里面磨。

何夕与朱雄英没有商议过,但其实都有默契的。

如此,则山西危矣,太原危矣。

耿炳文的伤势一半是箭伤,不是别的。就是瞿能在雁门关外射了他一箭。年轻的时候,这样的伤势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而今的耿炳文已经六十多了。

当然了,何夕的忍耐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怀庆战役也就提上日程了。截断河内,饮马黄河,眺望洛阳,斩山西之根源,断中原之脊柱。如果瞿能做得好。征西军与征南军能在潼关会师,那就再好不过了。

开辟第二战场,也是给另外一个人立功的机会,将来征西军或许与征南军相比,势头稍弱,但也足够牵制。在加上何夕手上其他手段,是决计不可能让勋贵形成一个整体集团的。

桑干河之战,耿炳文打得不可为不尽心尽力。机关算尽不说,在最后深刻,还是六十岁的老将,亲自披挂断后,杀得七进七出。才算是稳定了军心。

何夕看了这些,才确定下面做的不错,最少没有骗他。

但是不管,耿炳文在这一战上用了多少心血,让瞿能多么耿耿于怀,但这一战,本质上就是一场败仗。因为一开始就被对方算计的死死的。

天时地利都不在我。

别人出马,估计是全军覆没。但是耿炳文仅仅折损万余精骑,而且北军折损的骑兵也不少,只是因为北军控制了战场,一些伤员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总体上伤亡要比南军少太多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