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晋商
张友直说道:“大人,下官有一言。”
何夕说道:“说便是了。”
张友直说道:“运输的办法,下官不能解决,只能要下面用老办法,之前军粮能运输到边关,想来而今也是可以的,无非是耗费许多而已。”张友直说道这里微微一顿,似乎在等何夕在消化他这一句话。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消化的。只是笨办法而已。
耗损大却未必不能办。
不过,何夕也知道,张友直未必完全理解他所的运输难题。
炼钢这东西,是规模越大越便宜,如果让当地一点点修建出一个炼钢炉,太耗时间了,何夕想的直接运输过去一台,那东西可不是马车能够拉下来的。
运输难题百倍于粮食。
只是这些具体的技术难题,给在座的人说也不大明白。或许葛天工在,葛天工是能够明白的。
为他遮挡了所有来自后方的风雨。
而对山西最了解的人是什么人?自然是山西本地人。而山西原本是王保保的大本营,而蒙古人对山西地区经营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了。所以山西本地士绅,对于胡汉观念其实极为淡薄的。
将来总有一天,他建立的所有企业都不会是朝廷的了。因为各种原因出购也好,被霸占也好。总之,消失在朝廷的管理序列之中。
这些人在北京与南京之间的争斗之中,其实没有站队的。否则晋王也不会在太原闹得如此厉害。
想到这里何夕悠悠一叹。
从彰德到卫辉,足足打了两个月了。盛庸且战且退,虽然一路打下来,盛庸总是在撤退,但是这更能说明盛庸的能力,北军的战术或许有一些死板。但是战斗力决计不可小窥。
“山西军如果坐守,我们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山西军如果出了山西,下官有决心让他们回不去了。”
未来的大战,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任何人都说不出来的数字。
而盛庸也不辜负傅友德对他的看重。
几千万两,自然是拿不出来的。即便而今的山西大商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去榨油,也没有这么多的油水。但是山西商人背后不仅仅是山西商人。
这些人的关系网,也不需要全部用他们的钱。
这一件事情必然会发生的。
山西太重要了,何夕之所以不打山西,是因为山西不好打,而不是不想打。
何夕想了想,说道:“这个办法不错,不过让参谋部做一个预案。另外要等一等。第一,要等卫辉府之战,尘埃落定,第二,也要等等铁路修建的结果,不管怎么样,这铁路总是要修的。可以先做起来,如果一切顺利,明年试试看,如果能拿下山西,什么都好说,如果拿不下——”
须知,山陕一体。在商业方面都是互通的。
晋商真正成型,是在几十年好,从事盐业而形成的。从此兴旺好几百年。虽然而今的晋商比起全盛时期的晋商,根本没有办法相比。但是晋商,不,山西商人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大人,即便有国债,朝廷的钱也不是太趁手的。毕竟打仗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钱能省一些,就省一些吧。”杨士奇犹豫了一阵子,叹息一声,说道。
何夕听了杨士奇的话,内心也叹息一声。
毕竟北伐主力,京营加河南,山东等都司的军队与山西军队之间并非一体,山西军队也知道知道北军好像很厉害,但也仅仅是好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