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我是会去看的。”
杨士奇说道:“请大人放心。”
何夕说道:“那就试试?”
但问题是,何夕给自己的定下的规矩,这准备金自然不能动用了。之前那种疯狂操作。何夕自己都知道,有多大的风险。
何夕一抬手,说道:“我懂,高丽不存在。今后也没有高丽人。只有海东人。只要能说汉话,写汉字的,都是汉人。我不希望再听见高丽人这个名词。”
当然了,有人是君子远庖厨。有人是何不食肉糜。
前后顺序是很重要的。
杨士奇说道:“我统计过,在不影响辽东生产的情况下,总共有三万余人,其中有两万多都是高丽人。”
何夕说道:“高丽人?”
杨震说道:“大人英明。”
何夕说道:“对了。辽东怎么样了?”
何夕心中却不放心。他心中想得却是黄子澄。
何夕也觉得,他在大明的层次太高了。有些看不清楚大明真实面目了。
杨士奇是不错。胆略,手腕。能力。都算可以的。但是到底与何夕配合的时间短,对何夕的性子不大了解,正因为了解,才会出辽东的事情。如果黄子澄在,根本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但是黄子澄有自己的出路。而今在南京干的如火如荼,将辽东那一套复制到了南京。依靠南京的种种资源。也算是有声有色了。
何夕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张友直怎么样?”
如果可以,何夕是想在辽东完成票据改革的。但是他的事情太忙了。这一件事情,只能让杨士奇去办了。好在对这个未来的大明丞相,何夕还是相信能力的。
儒家以三代之治为天下至美,与后世很多人将古代中国当田园牧歌,其实同样一种病。
而政治上的调整,实在太麻烦了。
何夕却不觉得自己有多英明,只觉得自己有些窝囊。单纯的发展生产力,推进技术发展,是很简单的。但是会遇见瓶颈,何夕而今就觉得到了瓶颈期。何夕之前觉得,实用性蒸汽机迟迟造不出来,是投入不够,人员能力不行等等。而今看来,还有生产关系上的原因。
至于,刘璟这个人。
这一件事情,也就说到这里了。
何夕说道:“也是。”
这三百万两,不是别的。是准备金。放出那么多银票,大抵有近两千万两之多,只有三百万两的准备金,其实已经很少了。不过,这有近一千多万两的银票都飘在海上,参与进入整个海贸之中。以这个时代交通速度,是根本不可能及时回到北京的。
很多人对不明白的东西,总是乱来。但是真正聪明,决计不会是这样的。
刘璟是很想明白何夕很多做法背后的思想,也在研究何夕很多做法。但是在没有研究明白之前,决计会萧规曹随。不会乱来的。
何夕说道:“正好,大家一起来商议一下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预算问题,其他的位置,我都能让给别人。但是只有银行司,这个位置,我在上走朝廷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只有我自己执掌。这一件事情是重中之重。你来之前,我已经商议了好几轮了。看看你有什么新想法没有。”
在何夕看来,北京城固然重要。但是北京城不过是一个死物。而未来的金融体系才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