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放弃了。
去年,太子就巡视辽东,并看了辽东所有的工厂,所有机密与非机密的东西,太子都看了一个遍。对辽东官员,特别是能有建立工厂经验的官员,真是关怀备至。
至于何夕什么时候能回辽东,却不知道了。
何夕看着红墙金瓦的紫禁城,心中暗道:“太子啊,太子,你想做什么?你对我就这么不放心吗?”
——
如果说太子对何夕不放心,那是过了。
沐英点点头,说道;“殿下所言极是,这些工厂不放在朝廷眼皮底下,我也不放心。”
之前每一副铠甲都是宝贝,而今用一件扔一件都不心疼。
太子也感受到了海运的重要,也想让大明都城靠海一些。
只是朱元璋对这样的政治格局,是有一些想法的。
原因是太子的关爱。
那就是对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备份。不能让下面的人给拿捏了。如果有一件事情,缺了某个人就不行。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太子与朱元璋对未来的分歧,仅仅是一件事情要做的程度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
其实在元代的时候,运河是直接能通大都城中的。只是而今多年没有修缮,当年的运河已经不在了。但是如果将都城东移几十里,就能连通运河。
屡屡加封。
沐英回想他在辽东看到的种种,忽然叹息一声,说道:“这才几年,天下好像变得我不认识一样了。”
之前判断一个国家战力的时候,要综合这个国家有多少人。有多少粮食。有多少武器。而今就要算有多少工厂了。
朱元璋说道:“算了。不过,辽东太偏了。这一点你也要好好考虑。”
沐英没有足够的学识,来判断这样的生产模式有什么影响。但是他却知道,这些工厂的重要性。甚至他敏锐的感受到,今后谁能控制住这些工厂,谁能有更强大的战斗力。
太子说道:“大哥,你对辽东那些工厂有什么想法?”
何夕说道:“是。”
最少现在,何夕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还隐藏在水面之下。
但是何夕没有办法。
何夕走在乾清宫外面的走廊上,轻轻叹了一口气。
时间长了,辽东就真不是何夕的了。
当然了,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而失去了辽东根基之外,何夕在朝廷上的力量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太子都知道,工业化,或者这些已经建立成的工厂,都是非常重要的。决计不能让一个人垄断。就好像,朱元璋也不能容忍大明军队被一个派系垄断一样。
北京看上去是平地,实际上是两条河的分水岭地带。地势比较高的。一般不会有水患。但是越往东,地势越低,水患的可能就越大,而天津城更是屡屡被淹。
第二,就是军事上的得力条件。
今年黄河又决口,虽然没有波及凤阳。但是将来定然有这么一天。黄河一日不能搞定,就不能将真金白银,投入凤阳。
太子这分明是在掏何夕的老巢。
太子有太多优势了。诚然,何夕手下的官员,一个个都与何夕关系密切。都是何夕派系中的人。利益相关。但是他们仅仅是与何夕关系亲近而已。他们依然是大明的官员。而不是何夕的私人。
北京选址,三面靠山。易守难攻。但是如果往东移了。就进入平原地带了。
距离北边,与西边的山就有一些远了。
当然了,这个距离是根据不同的军事环境而论的。在古代军事条件,一两百里的局面,足够敌人大兵马展开。北京失去了依靠。
只是,这些问题。在太子看来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