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法官 > 第725章 回旋镖

第725章 回旋镖

御史台?

这一支回旋镖射出,在场的革新派顿时变得是亢奋不已,心中连连称妙。

而富弼、司马光不约而同地皱了下眉头。

就连大庭长赵抃也陷入沉思之中。

这是是御史台的责任?

在一刻钟之前,都无法想象,薛向会将责任推给御史台。

这听上去,更像似一种较为幼稚报复。

你说这是我的错,我说这是你的错。

可仔细一想,他说得好像也有些道理。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因素,那就是下属犯错,上司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还是说监察机构承担责任。

但根据以往的案例来说,还是上司负责居多,监察机构通常只是担任举报的角色。

说着,他翻阅了下文案,“这个,我们倒是尚未找到具体的证据。”

张斐也是故作惊奇,问道:“薛发运使的意思是,真正应该为芜湖县情况负责的是御史台?”

不仅如此,他们的政绩也是天差地别。还有就是道德,呃.抱歉!”

杨华栋点点头道:“是是的。”

张斐道:“保平乡的胡永卫。”

赵抃立刻允许了。

赵抃略显诧异。

胡永卫道:“承认就承认,官府口口声声说打击奸商,结果自己干着跟奸商一样的事。而且,咱们做买卖,是买卖自愿,官府可就不一样,不交钱可就得坐牢啊。”

张斐又道:“此案不在其列。”

薛向语气坚定道:“这纯属诬告。”

瞬间,胡永卫就变得满头大汗。

李硕道:“我家的确负担不起,这是我村里杨叔资助我的。”

张斐微笑地点点头。

此话一出,王安石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胡永卫忐忑地瞧了眼赵抃,又低下头去。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在整个案件中,御史台是存在着严重失职行为,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将各地发运司的情况,告知发运使,这显然不合制度的。

赵抃这回拍得很急,“肃静!肃静!”

张斐道:“如果是以丰收年的市价来算?”

“是吗?”

张斐道:“愿闻其详。”

胡永卫也来了?

张斐问道:“你为什么要资助李硕上京告状?”

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谁坐在那个位子上,都会对检察院充满好感啊!

赵抃自也看不下去,“打断一下,本庭长也有一个问题。”

司马光听得是频频点头,他认为新政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是青苗法在京东东路引发混乱的主要原因。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笑吟吟地看着他。

杨华栋道:“我家境的确不咋地,但.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啊!”

薛向道:“首先,我的确有任免了许多官员,但这是朝廷给予我的权力,而并非是擅权之罪。

他们都察觉到胡永卫的异样,他们后面多半是有官府的人,故此胡永卫才赶紧承认。

赵抃好奇道:“是吗?”

这一番话下来,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思索起来。

“是。”

但好在如今有了检察院,我非常期待检察院能够去东南六路,我相信检察院若去,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再发生。”

其次,我任用的可不是我的亲信,而是一些精明强干的官员,而被免除的官员,要么是在底下阳奉阴违的官员,要么就是怠惰因循的官员,以及那些没有能力的官员。哦,还有就是芜湖那种借新政去盘剥百姓的官员。

胡永卫、杨华栋愣了愣。

薛向回答道。

“啊?”

当这些证据呈上之后,张斐便道:“我请来的证人已经全部出席,并且证据也已经全部呈上。”

不少官员偷偷瞄向赵顼,但是皇帝仿佛只是在认真倾听。

薛向道:“发运司职责就是收钱,买卖,为朝廷节省开支,奖赏也必须参考这些,我当然是希望他们能够多收一些钱上来,多省一些钱,但这并不能破坏规矩。

李硕道:“因为他也得交跟我一样多的税。”

张斐问道:“薛发运使可有证据,证明他们是有意隐瞒?”

大哥,你有点下限好不。

张斐立刻向赵抃道:“恳请大庭长传杨华栋出庭作证。”

这越审越像似一个阴谋。

李硕震惊地看着杨华栋。

“呈上。”

而且均输法打击这种奸商,何错之有。

旁边的官员也都有这种感觉,这好像还未审完。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不知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似得,“不,或许他们也只是最近才知道的,而并非是故意隐瞒。”

“杨华栋,当初李硕要上京告状,可是你资助的钱?”张斐问道。

“哈哈!”

张斐微笑地点点头,然后又向薛向道:“故此薛发运使是不否认芜湖县发生的状况,只是认为应该是御史台来承担这些责任。”

张斐道:“可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你没有交过税。”

张斐心知他们的疑惑,他们是在关注新政,而忘记这只是一个官司,点点头道:“这些证人、证据都足以说明,薛发运使是被人诬陷的,蒙受冤屈的。”

胡永卫默不作声。

张斐接话道:“大庭长,我们检察院根据薛发运使的诉状,已经查到确凿的证据。”

赵抃不禁问道:“这都只是你的一面之策,你如何证明你所言?”

张斐不理会李硕的震惊,又向赵抃道:“恳请大庭长传证人胡永卫出庭作证。”

胡永卫点点头。

哇.这种商业互吹,实在是太肉麻了。

“你别紧张。”

赵抃无言以对。

确实是的。

所有人都看向张斐,他脸上的神情,仿佛已经在宣告,他已经是胜券在握。

不仅如此,在御史台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疑点,比如说,御史台是否调查清楚,那些百姓的背后其实是有着不少与此案有着重大利益关系的大地主。

审着审着,王安石是变得愈发趾高气昂,看看,看看,这都是有预谋的,显然就是诬陷啊。

而这就是你支持李硕的原因,就是因为均输法坏了你的财路,故此你乐于见到李硕上京告状。”

张斐点头笑道:“这的确不犯法,我也只是请你出庭作证。所以,你是承认了。”

赵抃顿时反应过来,稍稍点头,“那你准备做结案陈词吧。”

张斐问道:“大庭长指得特殊案件是?”

薛向道:“当初太祖太宗设立这一整套制度,就是希望官署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故设有御史台、谏院,等监察官署。

因为在古代司法理念中,处处都透着连坐思想,下属犯错,必然是要追究上司的责任。

薛向道:“如果不是的话,那我就不应该是从京城百姓嘴里得知此事的,事先我是毫不知情,但御史台方面却是非常清楚。”

大家都没有头绪。

虽然我统管着东南六路的发运司,但是我手里缺乏监督的职权,而且让我来监督自己,也是不合理的。

杨华栋惊呼道:“这欠条怎会在你手里。”

张斐安抚一句后,又问道:“关于在欠收之时,以钱币代缴,较比之前只允许缴纳粮食,你认为孰好孰坏?”

他刚准备反驳,又听张斐言道:“但是我很好奇的是,你是怎么知道会有很多人上京告状,这又是谁给你出得主意?”

但想一想,好像也对,如果公文的数量又多,且更加细致,再加上政绩的话,是足以说明一切的。

李硕想了想,道:“那得交多少钱?”

胡永卫想了下,惊讶地看着张斐,“你怎么知道?”

薛向道:“这是我自身的体会,前些天我去到检察院告状,心里也是万分忐忑的。但是检察院并没有急于下决断,而是将整件事都调查清楚,努力去查明每一项证据,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并且向上面汇报此事,以及愿意为我讨回公道,这才是一个监察官署该有职责。”

我们都承认了,你不但不怪我们,还给我们路费。

张斐拿起一份文案来,“大庭长,这是有关御史钱志在江宁府的费,以及他具体拜访了多少位好友,里面有写明详细的名字和地点、时间。”

“正是。”

等到赵抃问完之后,张斐突然又看向一旁听得入迷的李硕,“李硕。”

薛向虽然聪明,口才也非常不错,但到底没有庭审的经验,对司法也不是说非常精通。

赵抃道:“呈上。”

赵抃也是紧锁眉头。

“如果不能用钱币代缴,咱手中粮食又不够,就只能去买粮食,在欠收的时候,粮价本就上涨,如果买粮的人变多了,就会涨的更多。”

张斐问道:“但是据我所知,你的家境似乎也很普通。”

胡永卫当即又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挣扎半响,道:“就算我是这么打算得,但我这又不犯法。”

因为这可以证明,在案发之时,御史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