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驸马,魏大人到。”管家进来禀报主子,他还未等去请,那魏常延自己上门来了。
“驸马,快去吧,跟魏大人要好好议一议此事。”
“唉!”薛少卿无可奈何的随了公主之意去了厅堂。
翌日早朝,大臣们群起请奏皇上选妃,请奏选妃的折子像雪片飞到轩辕睿的御书案头,轩辕睿在朝堂上压下此事。
散朝后,乾坤宫东正殿外,集聚好几位倚重大臣,等待皇上传召觐见,二月寒峭,天气寒冷,众位大臣站在殿前低声议论着选妃之事。
“皇上迟迟不传召,莫非意欲抵制到底,执意不再选妃?”
“皇后病体不愈,为延绵子嗣,皇上即使不愿意选妃也不得不选啊。”
“唉,这扇大门关的这般紧,看架势皇上确实想抵制选妃。”
“皇上糊涂。”魏常延眼睛鼓鼓的:“皇上不似一个平常百姓,皇上是一国之君,即使后宫不须有万千佳丽服侍,可也不能只有一宫皇后,这哪像一个国家的皇宫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东宸禁减后宫,养不起皇上的嫔妃呢。”
“是啊,后宫禁减嫔妃,岂不折损我朝尊威。当年汉朝的后宫庞大超过万人,那才是大国气势,不说汉朝,单议我东宸国,按惯例,究礼制,皇上的后宫至少要有百位娘娘,多过千位嫔妃也不为过。”薛少卿借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正是嘛,各位大臣哪位没有三妻四妾,十宠八爱的美人,皇上的嫔妃总要比大臣们多一些吧。”
“皇后久病不愈半年有余,皇上不得不禁欲,这哪是国君呀,怕是快成和尚了。”
“皇上正值二九青少之龄,**初旺,竟也能禁的住。唉!”
“传说皇上与皇后伉俪情深,如胶似漆,之前宁愿放弃皇位跟皇后隐入民间,若不是太子遇刺,皇上早随皇后隐居民江南经商去了。”
“皇上一向以国事为重,不该这般感情用事啊。”
众臣交耳议论半晌,东正殿大门依然紧闭,魏常延跺跺冻僵的脚掌,心里不免有些急躁,遂转向杨矫健抱拳道:“杨大人与皇上私交甚笃,若去觐见相劝,皇上定能采纳。”
“各位何须如此急躁。”杨矫健抱拳回礼,目光沉睿地看着几双射过来的殷切目光,勾唇微笑道,“皇上排斥纳妃许是有皇长子嫡出之意,如今皇后病体未愈,依本官拙见,三年后再议此事甚为妥当。”
“三年之后?皇后果真无嗣可出,万一皇上……那可是无后承继大统,轩辕家族这支主脉就断嗣了,宗族后嗣折绝不吉利啊!”老王爷轩辕绩摇头叹气,“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是啊,不可不可。”薛少卿也摇头叹息,家中尚有内惧,不禁暗自担忧,皇上能等得三年,可公主等不得,况且,三年后,小女儿可就二十出头成老姑娘了,公主哪能依呀。
“皇上年纪尚轻,何须亟待子嗣,下官敢承言,三年后,如果皇后无嗣可出,无须各位苦口谏言,皇上为传承大业自会考虑纳妃之事。”杨矫健语风轻松,胸有成足。
皇上若无嗣出可过继一位宗子,杨矫健已得知前太子有一子嗣养在宫中,是荀文月所生之子。皇上尚且不知道真相,可昭王府的侍卫们都知道荀王妃之子是太子亲子,太子在世之时这个消息封锁的很严实,太子去世后,秘事不保,偶尔泄出一丝半缕。
“杨大人,何须拖拉到三年后,皇上纳妃充盈后宫,延绵子嗣,自古是顺理成章的惯制,这可由不得皇上改制。”魏常延理直气壮地向大殿挥指着手。
这时,东正殿的门开启了,安兆庸从殿内走出来,站定在门前高阶,抬抬下巴,嗓音尖哑贯耳:“各位大人,皇上口谕。”
“臣等听旨。”几位大臣挪到安兆庸面前,按官级大小整齐排列,恭敬跪下听旨。
安兆庸宣布圣旨口谕:“朕今日甚感疲乏,不再召见任何大臣,请众位爱卿各自回府吧。”
“这,这……唉!”大臣们面面相觑,万分沮丧的直摇头。皇上不诏见,白在殿外冻了近一个时辰。
“安公公,留步,留步。”
魏常延喊住安兆庸,登台阶赶上几步,稍显几分恭敬的相求:“请安公公向皇上代句话,选妃何须皇上操心呢,皇上不必召见任何人,只须下道旨意,哎,一道口谕即可,请安公公转告皇上,此等事宜交给老臣去办,包管办得妥妥当当。”魏常延拍拍胸脯大包大揽,然后,暧昧的咧嘴浅笑,“皇上只须等着怀拥天下美人,温床暖玉,延绵子嗣喽哦,呵呵。”
“呵呵!“有几个性情随和的大臣都跟着笑了笑。
“呵呵……”安兆庸微微躬身赔笑,“魏大人,您糊涂了,小奴只是为皇上传话的,内侍不得干政,朝政上的事儿还是您老跟皇上去说吧。”
“哎,安公公……”安兆庸转身回了大殿,魏常延望着渐渐关闭的殿门,敛去笑意,一股火气窜出胸膛:“皇上被狐狸……唉,皇上鬼迷了心窍,妖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