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雄狮觉醒 > 第六三回 周恩来南昌决策 毛泽东秋收暴动(上)
    第六三回周恩来南昌决策毛泽东秋收暴动(上)

    话说正当蒋介石摩拳擦掌,准备与武汉开战之际,忽接徐州失守之急报,不由得方寸大乱。原来,蒋军主力撤出徐州后,日军乘机由青岛开进济南,公开参加中国内战,支持北方军阀。在日军的协助下,直鲁联军和孙传芳残部卷土重来,向蒋军发起进攻。徐州守将王天培大意轻敌,损失惨重,丢掉城池,败退到安徽宿州。第二路军全线失守,自鲁南急速撤退到苏北。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大为震惊;急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立即出兵,迅速夺回徐州,以振声威。旋即调第一军两个师为先锋,蒋介石亲自挂帅,挥军反攻徐州。临行前,蒋介石向众将领吹牛道:“此次不打下徐州,便不回南京。”

    7月25日,蒋介石由南京北上督战,拟定了“反攻徐州作战计划”:命令白崇禧为左路军总指挥,马杨斌为右路军总指挥,蒋介石亲任中路军总指挥;三路大军按计划开始前进。渐进徐州时,直鲁联军和孙传芳军佯退,引诱蒋军深入。蒋介石求胜心切,督军急进,一头钻进了敌人的埋伏圈。直鲁联军之许锟、徐源泉和孙传芳部从三面合围,把蒋军包了饺子。重炮劈头猛轰,机枪迎面横扫;杀声震天动地,血肉凌空横飞。蒋军突遭重创,首尾不能相顾;顷刻全线崩溃,遭到空前惨败。

    蒋介石匆忙逃跑,窜到蚌埠,喘息甫定,即下令全军后撤,退至淮河、运河以南防守。蒋介石狼狈不堪,惶惶然逃回南京;将战败之责归咎于徐州守将王天培,下令将王天培关押,旋即秘密处死。

    然而此时,南京的政治局势陡起巨变,蒋介石成了众矢之的。原来,在冯玉祥的积极调停下,南京、武汉双方的大多数将领、官员均反对内战,希望合作。蒋介石刚一回到总司令部,便接到冯玉祥的电报,称:“南京、武汉双方一致反共,既已志同道合,请速进行合作。”武汉方面的汪精卫则发表通电,表示愿意实行合作,但坚决要求蒋介石下台。同时,已控制南京周围的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等,因不满蒋介石的飞扬跋扈、排除异己,亦公开表示愿与武汉实现合作。蒋介石恼羞成怒,命令白崇禧立即出动,向武汉发起进攻。不料,白崇禧不仅公开抗命,且反其道而行之,率军返回南京城下,演出了一幕促蒋下野的“逼宫”戏。

    徐州惨败,武汉紧逼,桂系发难,蒋介石陷入了无法摆脱的绝境。他彻夜难眠,辗转反思:国民党内部能人太多,且个个心黑手辣;政治斗争险象环生,随时有可能身首异处。时局纷扰,内部复杂,惟有避开锋芒,以退为进,静观各派之斗争,待其两败俱伤后,再相机而出,收拾残局。想到这里,他决定立即下野。

    8月12日夜,蒋介石携带亲信邵力子、陈果夫、张群、刘文岛等,在二百余名卫队的掩护下,悄然离开南京,前往上海。次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通电,宣布下野,正式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随之,支持蒋介石的胡汉民、吴稚晖、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也在南京发布通电,宣布辞职引退。于是,南京便成了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天下。后人有诗议蒋介石下野曰:

    惯用阴谋耍手腕,奸雄最怕被暗算。政治斗争多凶险,以退为进巧周旋。

    再说汪精卫公开制造分裂,对共产党人实施野蛮、残酷的大屠杀。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猛醒,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课题,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刚刚成立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断然决定:将各地共产党所掌握或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中共中央派遣军委书记、军事部长周恩来负责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7月26日,周恩来身着灰色中山装,手提一只黑色皮箱,秘密来到南昌城中,潜入花园街二号朱德的家中。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生的虎背熊腰,剑眉阔口,神情刚毅,不怒自威。他幼年家贫,粗读数年私塾,凭着天资聪敏,学习成绩优异。青年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受革命党人熏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滇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护法战争后,赴德国留学,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受党的委派赴苏联学习军事。北伐战争前夕回国,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时任教导团团长。

    周恩来的到来,使朱德喜出望外;老友相见,分外热情。朱德道:“恩来,你来得好,来得好。这几天,反动派到处在杀害我们的同志,我憋了一肚子气,又不敢贸然行动。你来得好,快说说,党中央有何指示?”周恩来道:“党中央决定,立即在南昌举行起义。”朱德拍手道:“好、好、好。”周恩来道:“起义的目的是建立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军队,联合国民党左派,向国民党右派宣战。坚决反击敌人的大屠杀政策;借以唤醒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朱德道:“有何具体部署?”周恩来道:“你先去包租下城中的大旅行社,准备接待前来开会的各位同志。我来通知附近的叶挺、贺龙两军人马向南昌集中。我们明天在旅社开会,一同研究起义计划。”

    次日,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抵达南昌。周恩来在江西大旅行社喜庆厅主持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李立山、澎湃、恽代英、谭平山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会议确定以大旅社作为起义总指挥部,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会议决定于7月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

    由于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没有参加党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会后,周恩来亲自来到贺龙的军部,郑重地通知了起义计划,并征求他对起义的意见。贺龙听后非常激动,坚定地表示道:“很好。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生的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圆脸秀目,八字胡须。出身于贫苦农家,青年时好打抱不平,浑身是胆,嫉恶如仇,曾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军。随后返乡,带领本村青年农民二十余人,仅凭两把菜刀,夜袭芭茅溪镇盐业局,一举夺得十二支步枪。遂以此为基础,组建护国军独立营,自任营长。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历任团长、旅长。北伐战争中,升任第二十军军长。他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的行为深恶痛绝,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甘愿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当下,他接受了周恩来的任命,立即开始部署起义计划。

    7月29日,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时,张国焘以“中央领导”的身份,从汉口赶到九江,两次密电前敌委员会,阻挠起义。次日晨,周恩来在南昌系马桩驻地秘密召开前敌委员会紧急会议,张国焘匆匆赶来参加。在会上,张国焘强调:“必须争取张发奎参加起义,否则就是蛮干,就是盲动。”其时,张发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时常以左派面目出现,实则暗中反共。张国焘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再坚持要等张发奎参加,才能实施起义。周恩来坚决反对张国焘的意见,坚持道:“起义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一旦贻误军机,就会招来敌人的四面包围,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张国焘依然固执己见,拼命阻挠。叶挺大怒,拍案而起,斥责张国焘道:“张发奎阳奉阴违,与汪精卫勾结得非常紧密,已经在第二方面军中迫害共产党人。”周恩来当机立断:“起义计划要高度保密,决不能让张发奎知道。现在我宣布前敌委员会的决定,起义时间定于明日凌晨四时,起义口令是:山河统一。”会后,各部人马分头行动,积极准备按时起义。入夜,周恩来接到报告,由于叛徒告密,南昌国民党政府已经知道了起义计划。周恩来再次决断:“起义提前两小时,务必于凌晨二时打响。”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南昌城中枪声大作,起义部队兵分数路,向着预定的目标发起猛烈进攻。第十一军分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二十军第一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猛冲,第二师向牛行车站发起突袭。枪炮轰鸣,弹光闪烁,喊杀连天,全城鼎沸。激战到拂晓,全歼守敌三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五千余支,子弹七十余万发,大炮十余门。起义一举成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起义成功后,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宣布此次起义仍然沿用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决心。

    中午,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和海外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山、恽代英、徐特立、澎湃、郭沫若等二十五人为委员。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任命刘伯承为参谋长,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会议决定起义部队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任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任前敌总指挥。所属第十一军军长为叶挺,聂荣臻任党代表;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廖乾吾任党代表;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朱克靖任党代表。全体将士计约二万余人。

    下午,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官兵,在共产党员聂荣臻、周士第的率领下赶到南昌集结,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

    次日,南昌各界群众数万人隆重集会,庆祝起义的伟大胜利,欢呼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人们喜气洋洋,载歌载舞,鸣炮焚香,敲锣打鼓。会后,各界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自觉投身于革命洪流。

    南昌起义爆发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出动六个军的兵力,从三面向南昌进攻。蒋介石也急令李济深、钱大钧、黄绍竑调集大军出广东,迎头堵截。

    8月3日,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然而,当起义军到达进贤县时,第十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江西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时非常仓促,未经整顿,部队成分不纯,军心不齐。加之气候炎热,顶着酷暑远征,部队减员相当严重。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下,连续作战,伤亡较多,终于在广东境内被打散,分成三支溃退。一支在贺龙的率领下,退入洪泽湖地区隐蔽。一支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历尽艰辛,千里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会师。第三支在周恩来、叶挺的率领下,在潮汕地区遭敌伏击,损失惨重。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在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撤退到湘江。不久,叶挺、聂荣臻返回广州,与张太雷、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旋即失败。周恩来则从湘江辗转到上海,恢复党的秘密组织,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南昌起义成首功,千里转战多奋勇。效仿苏联攻坚城,违背国情路不通。

    再说南昌起义爆发后,中共中央再次开会,研究部署新的计划。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监察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和两湖党组织的代表共二十二人。会议由李维汉主持,瞿秋白作了报告。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在发言中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批评了陈独秀不坚持政治上的独立性、不倾听下级和群众意见、压制农民运动、放弃武装斗争的错误;并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指责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结果,蒋介石、汪精卫一搞大屠杀,我们手无寸铁。没有枪杆子,就只能被动挨打。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以后要非常重视军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等文件,决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计划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和组织秋收暴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澎湃、任弼时等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瞿秋白担任总书记,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泽东同志,中央即将迁往上海。我希望你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道:“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瞿秋白道:“有何具体打算?”毛泽东道:“我去湖南,组织农民搞秋收暴动。”瞿秋白道:“如此最好。中央决定暴动成功后,部队统一向广州集中,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道:“我反对。干革命不一定非要去广州,湖南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完全可以在湖南开辟革命根据地。我认为南昌起义部队去广州是错误的。千里转战,敌强我弱,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坚城,很难取胜。”瞿秋白道:“可是,广州是孙中山先生长期经营的根据地,是国民革命的摇篮。共产国际一再指示我们,要占领广州等中心城市,才能造成极大地革命声势。”毛泽东道:“那也要看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反动势力太强大,革命力量非常弱小,和敌人硬碰硬,不智。”瞿秋白道:“你去湖南搞秋收暴动,如不想南下广州,那就设法攻打长沙。能占领长沙也行。”毛泽东道:“现在最缺的是武器。没有枪支弹药,攻打长沙也极为勉强。”瞿秋白道:“可是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执行,党的决定要落实。”毛泽东道:“我服从中央的决定,但保留自主行动的权利。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不能机械教条。”瞿秋白笑道:“好吧,你很有个性。遇事总能提出独到见解,我支持你。湖南的工作就由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