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庆是副处级不假,但却不是局党委成员。不过,因为翟新文的离任,教育局现在还空缺一名局党委成员。只要成了局党委委员,就意味着真正进入局领导的行列。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张元庆的话格外让人浮想联翩。
大家都看方圆。或许有人瞄了孙红军一眼,但也只是瞄了一眼而已。谁都知道,有方圆在,孙红军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方圆想了一想,说:“好吧,科长汇报完,元庆再汇报。”
这就是一锤定音,这就是惯例形成。以后,在没有新的办公室主任产生之前,教育局的科长例会恐怕就是所有的科长汇报完毕后,张元庆再汇报。这就把张元庆与科长们区分开来,政治意义非同寻常。虽然张元庆是在其他局领导之前汇报,但这理解就可以有多样,可以把张元庆看成是最重要的科长,也可以理解张元庆已经是局领导班子中的一个,只不过排在局班子成员的最末位。最末位也是局领导,孙山虽然中举是最后一名,但毕竟还是举人;孙山之后,不管多么有本身,却不是举人老爷。这就是差别。
张元庆说:“谢谢局长。”
于是,政工科长滕飞跃第一个汇报。例会的节奏又恢复了常态,但张元庆在科长之后、局长们之前汇报,给科长们还是带来了不小的心灵冲击。许多人重新掂量掂量,方圆与张元庆的关系,张元庆在教育局的地位。
终于轮到张元庆了。张元庆说:“方局长,孙书记,各位同事,现在我结合着申军科长的汇报,跟大家说说办公室和基教科的工作。”
张元庆直接忽略了几位副局长,用“各位同事”代表了方圆、孙红军之外的其他人。
张元庆侃侃而谈,把办公室上一周办的各项工作,简要概括地向领导作了汇报。在张元庆的心里,他汇报的对象只有一位,那就是方圆。其实,办公室的工作向来繁重,它不但要承接各级党政部门办公室必办的工作外,还要把不属于其他科室职能的工作给统起来,比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就是由办公室负责。加上办公室本身就非常多的职责,办公室的人常常忙得脚不离地。办公室,不是通常许多人所理解的为领导服服务、管管车队这样简单的事情,它要担负起公文审核与发布、政策保密、公文流转、后勤保障、工作接待、会议部署、档案史志、政务督查、上级考核、外事活动、综合治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人大视察、政协调研、政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张元庆的语言高度精炼,办公室的十几项工作,一项工作最多两句话,就把一周的工作说清楚。比起其他科长,围绕一项工作说好几分钟,迥然不同。当然,有些科室的职能比较单一,比如教育督导室,就是督政和督学两项职能,要说足5分钟或10分钟,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必须把做的有限工作展开来说,才能凑够时间,让领导觉得教育督导室的同志没闲着,一直都在忙。
但现在,跟办公室比起来,谁做的工作多,谁做的工作少,大家都一目了然了。办公室,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部门,没有闲人,全是忙人!
但这没有完。张元庆又汇报了基教科的工作,把申军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提炼,重复的不再多说,而只抓住最核心的东西:“基教的工作,刚才申科长已经汇报过了。我要特别感谢方局长,对我,对基教科的支持。星期六的时候,方局长也来到教育局加班,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地谋划。这一点,元庆是非常敬佩的。方局长还深入到基教科,与科里的同志一起来研究下一阶段教育管理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局2009年工作意见,如何抓创新,出成绩,有亮点。我和基教科的同志都深受启发,感觉到方局长确实是高瞻远瞩,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远,想得比我们深。我和基教科的同志,又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把方局长的指示精神和精髓,认真消化和吸引,更好地完善了我们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案。我相信,有了局长的指导,我和基教科的同志,对2009年东州基础教育工作再出新成果充满信心!”
全是夸奖方圆的话,而且是赤·裸·裸地拍马屁。但细心的人都听出来了,张元庆哪里是在夸方圆,分明是在夸自己嘛!方圆加了一天班,而张元庆和基教科是星期六和星期天两天都在单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