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空朗城三两事 > 第六十一章之二洽谈
    马友菱的死,对王阿云打击很大,他请了一个长假,自我疗伤去了。但翻修公路的日程却没有停下来,一大堆商界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头探讨着最佳的合作方式。既要修好这条路,又要后续能带来效益,达到双赢的效果才符合双方的意愿。

    谈判虽然曲折,不过终究项目还是谈成了,村里面那些原先不理解,不支持旅游开发的反对派也慢慢扭转了态度,软了下来。那个瘦骨如柴,要拿扁担敲王静棠的田老汉也默不作声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有利于村子的大事情,把泥巴路改造成水泥路,起码在出行上就方便很多。

    这次落实与部署事情是在县城大酒店中进行,管相紫村的县城是个贫困县,站在县城的最高峰往下望,漫野都是瓦砖房,而那些被拆迁的旧屋,裸露出黄土,突兀刺眼。

    在县城这栋唯一的最高档大酒店里,挤满了媒体人士,听闻有知名企业家回乡造路,纷纷涌动前来。

    县领导在最里边的会议室里安然就坐,每个人座位上都有一个牌子,写着职务与名称。领导们西装革履,神清气爽。坐在对面的是王静棠为代表的投资开发代表,现在应该叫慈善家,搞扶贫的。

    领导首先对王总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富二代高度赞赏,说她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代表全县父老乡亲表示感谢!双方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下详谈着合作事项。

    这次的会议,也许她的名气又要涨了,但这种事情到底是好时坏,还是未知数。

    凭她的实力,来县里签合约,不是单单为了公路的事情,还有一个项目要她去解决。

    县里面的大地产商跑路了,拍下全县大量土地,打算造半城的县首富因为资金链断裂,不见踪影了。这个盘谁来接,这个造城的故事该让谁继续写下去,县里开了很多次常委会议,这次王静棠的到来,就是天降神人,救县里的房市于水火之中。

    “归云县的盘,你真打算接?”旁边有人悄悄问她。

    其实她心里也是打鼓,没有拿定主意,这次来,首先是谈修路的事情,关于县里楼盘的事情,她还在考虑中。

    县领导也看出她的顾虑,提出一同前去考察的提议。归云县这么多年,变化非常小,急需像王静棠这样的能人来开发建设,现今遇到了,能把握自然要把握。

    逃跑的开发商老板是本县的一个传奇人物,早年卖猪肉起家,通过倒卖生猪赚到第一桶金,人称猪总,这个猪总姓啥,没有人在意,众人只是知道他的靠猪发了财,后来拿下大片土地建起肉类加工厂,成为县里知名的企业家。随着知名度提高,财富的增长,他偏离了本行,砸下大量资金,拿下半个县的土地,计划重新造出一个崭新的县城,结果可想而知,不自量力,资金崩溃。

    那些生锈的钢材躺在长着荒草的路面上,一动不动。被推到的旧屋产生大量废料,堆在荒地里,没人理会。

    “猪总,终究是猪总,做事不带人脑子。”随行之中有人小声嘀咕着。

    很大的一块地,从县城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如要开发起来,颇具难度,毕竟县城人口也不是很多。

    “如要开发,那也是联合开发,这地块太大了。”王静棠盘算着,她觉得这么大的楼盘在县里如果靠她自己开发,铁定是不可行的。

    “县里在讨论研究这个事情,像这些地,如果建成房子,那些山里的老百姓,可以异地搬迁,进城买房子,就有了更好的选择,王总觉得是不是?”发话的领导是分管这块的,她也是个女子,目光如水,一脸平静。

    “庄县长言之有理。”有人立马附和道。

    庄县长很年轻,看上去才30左右,谈吐文雅又不缺女性的柔媚。

    这事情,王静棠还得和各董事会成员探究一番,不能拍着胸脯就下决定。毕竟她家不是开印钞厂的,钱不会呼啦啦滚滚而来。就算开印钞厂的,如果跺跺脚就到处投资,那么恐怕也只有核动力的印钞机才能勉强应付!

    跟她来县城的商界朋友,这些人也是人精,脑子灵光得很,像插了芯片般机警。

    “这个楼盘,如果打个名号不错,叫智哥楼盘,修条主干道路叫智哥大道”说话的就是智哥,他丫的也来了,又想蹭名气了。

    随后是一片沉寂,无人说话。

    “智哥,别言之凿凿,你吹大炮也好,搞名声也好,要摸准路子,不然裤子都会都输掉。”有人凑到他身边,小声提醒道。

    这告诫确有道理,有些事情一旦上手,万有不测,可能就会踩到流沙里,想逃也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