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空朗城三两事 > 第四十一章转行遇恩师
    “今天我要签合同了,以后我就是老师喽。”蒋风静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已经全部通过了,已被一所民办高中录取为语文老师。对于女友改行想当老师,王阿云没有反对,毕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才有动力。既然不喜欢职场的氛围,那就该去选择另一条路,并且坚定地去做。

    选择当个老师,也是她最初的梦想。本来高考后她打算报考师范学校的,可在长辈的软磨硬泡下,鬼使神差报考了其他专业。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俊杰,但每个行业的精英都是建立在喜欢这个职业或者行业氛围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基本条件,也许只能在一个行业里做小虾米,钱赚不到,内心又不舒适。

    她应聘的是一所省级重点民办高中--杜鹃中学,披荆斩棘,一路闯关才获得应聘的职位。

    王阿云开车送她到学校门口,就开车走了。这里是杜鹃中学的新校区,连周边的树木都是最新栽种的,在这个暮秋里,淡绿色的校墙下,站着列队的学生,着清一色的校服,处处散发着一种纯净之美。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希望远离江湖是非,获得一片平和。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子,她神色祥和,穿着一件酒红色的西服。单单从外貌看,可能会被欺骗,这精神爽朗的女子,看上去似40来岁的妇人。

    她站在政务楼的门口,微笑着朝蒋风静招了招手。政务楼是学校处于行政事务的办公楼,这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教师岗位的居多(当然也要兼任教师岗位的行政人员),楼房在学校里,算是比较气派的。

    “小静啊,还记得我吗?”

    “是左老师,好多年不见,老师还是那么年轻啊!”眼前这个女人,唤起了蒋风静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

    记得那年她还在老家,作为支教女大学生的左连冰带着他们玩跳皮筋,在那个风和日丽的暖春里,一群小孩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心快乐地玩着,甚至连吃午饭都忘记了。那些稚嫩的面庞已经被时间洗涮成另番模样,但天真美好则被定格在深邃的记忆里,永恒不忘。

    “那时候那还是这么大。”说着左校长用手比划了一下高度,面带微笑。

    “那年一别,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校长了。”蒋风静对于再次见到当年那个支教女大学生,内心有股热流涌动着,异样的兴奋。

    那年,也就是20多年前,快30年了,左连冰独自前去乡下支教,眼前的一切完全超乎她的想象。农村的破败残缺与荒芜落寞与城市里的灯红酒绿,流光溢彩想成强烈的对比。她在村里小学支教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走了。毕竟父母亲戚强烈要求她回到城里,面对家里人狂风暴雨般的劝阻,她只得选择回去。

    如果当年没有回到城里,她现在会是怎么样?估计会在农村小学里继续她的教师生涯,不会有如今这样的“政绩”。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每个的活法,无论是杰出或者平凡,能够坚持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就是了不起的。

    “没想到,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太快了。”左连冰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回想起来自己曾经的时光。

    那时候她还是个刚毕业的大姑娘,回到城里,凭借着父辈打下的关系网,顺利地进了一家单位上班,领导的信任,对前途的期盼,这些看不见的“物质”,似一剂兴奋剂,打得她每天干劲十足。

    正是因为这种兢兢业业的坚持,加上晚辈的提携,她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每个都活在生活的漩涡里,都不容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现今社会男女平等并没有真正做到完全平等,一介女流,想要在男人堆里混出个头,其中的难度不言自明。

    “你能从那个小村子走到这里,我为你感到骄傲!那些高高的山啊,弯弯的路啊,我永远不会忘记,那里面的孩子要出头,太难了。”在左连冰的回忆里,那个遥远的年代里破败的村子景象从未被抹去,她当年走的时候,祈祷着这些孩子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走出来,走出那重重叠叠,密密严严的大山。大山给与了生命的力量,可是大山也封住了通往美好前程的去路,只有冲破命运的枷锁,逃脱不公的羁绊,才能寻到人生别样锦色。

    “谢谢,校长的鼓励。”对于左校长的这番话,她连忙感激道。

    校长既然做过自己的老师,现在又是自己的领导,这样重叠的身份,让她感觉颇有压力。在这种关系下,能不能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全靠她自己的拿捏。在任何单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本分做人,不给人揪住辫子,才能有气场,有实力说话。一个个人处处漏风,里里外外都有各种小漏洞,终究会越积越大,被自个儿搞垮掉。

    和校长寒暄一番后,她往宿舍走去。略带凉意的秋风扫过校园,掉落在地的黄叶被卷起,抛洒在空中,迷迷蒙蒙。路旁绿地上面仰躺着一只猫咪,它双脚抓着一个皮球,在草坪上打着滚,好不惬意。

    港口码头的汽笛声穿透了整个城市,那种凌厉的声音似乎在昭示着,每一次的启程都是一场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