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空朗城三两事 > 第四章初入空朗城
    台风席卷空朗城,狂啸的风像喝醉酒的大汉,肆意作弄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些盛开的花朵被扫落在地上,树木被扯枝断干,散落在街道上,河道里,海滩边。路上行人无几,都躲在家中、屋里、高楼上、商场内。

    火车站坐落在山坳出口处的宽大地块上,银白色的动车组晃缓缓驶向终点站,从高处看,匆匆来去的人类,焦躁夹杂着渴望,浮华里混合着期盼。一个打扮朴素的女子靠在火车站的出口处的角落,在寻找公交进城区。她的皮肤纯澈明净,像山泉般无暇,没有涂抹那种扑鼻的,让人作呕的化妆品。其扎着两根马尾辫,一双圆润的眼睛,像一对玛瑙石,好是引人喜欢。她初到这个城市却遇到一场猛烈的台风,见识了这个海滨城市独特的气候环境。此刻正蹭着免费的无线网络,查找最快的始发到目的地的art(智轨),art是一种类似于brt(快速公交),但载客量与机动性强于后者的交通工具。

    “k250路,到站?”她看着手机,显示还有几十秒到站。

    果然,不远处一辆art开了过来,。她打不了伞,风会把伞折磨成翻转的卫星接收器,提着一个箱子,被后面的人挤上了车。由于风力的作用,雨点并不多,落在身上,落在旅行箱上,屈指可数。

    “这真的一趟难忘的旅程。”她心里自语道。

    车子在高架桥上快速前进着,窗外户蒙上一层水雾,但还是依稀可见窗外广阔的大海。车子在蜿蜒的跨海大桥上行使,车外,桥外,的海天景色在雨中大气磅礴,远处的高楼大厦傲立于风雨中,讲叙这个城市不凡而又曲折的过去。

    空朗城的风景很美,海洋赋予了独特的气质,看那些南洋风格的骑楼和亚热带植被棕榈树,顿感异域风情浓厚。

    art(智轨)上打着一个广告,上面写着新开盘的房子,这个城市的房价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碉堡了,靠打工很难拥有一套房子。

    “前方到竹林风晚站,要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车上播音系统传来女子的声音。

    “多么优雅的站名啊,竹林风晚。”此女子在心里想着。

    “喂,阿云哥啊,我到了。”她掏出手机,打着电话。

    “我在站口等你,你出来吧。”

    她拖着行李走出art候车点,此刻3路车的站台上有一个高大的男人,拥有强壮的身形,古铜色的皮肤,站在那里眼中充满期待。他挥着手,兴奋地喊到:“阿静,我在这边。”

    “哈,阿云哥,终于见到你了。”他俩激动地朝对方奔去,拥抱在一起,引得旁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可想你了。”她的泪渗出眼眶。

    “跟我走。”说着,拉起箱子,坐上了一辆淡紫色的出租车,奔向前。

    天气突然好转,如木炭的云不知道被风吹散到哪里去了。日头已经挣脱束缚,重现它自身的光彩,街边的树叶散路一地,大量的残肢枯干,无规则地堆砌在路边。

    “这天气也蛮诡异的,刚才还下雨,这下就放晴了。”看着阳光出现了,她对身边的男子说道。

    “是这样子的,这种天气很普遍,你应该是初来乍到,久了,就知道很多。”司机是个中年男子,说话很温和。

    “阿云哥,我来这里还没给家人报信呢?我打个电话先。”说着,抓起手机,啪啦啪啦说了一大堆,这都是方言,语速像超高速飞机一样快。

    计程车停在一个老城区里,这里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都是几十年前建设的那种低矮的楼层。现在新建的楼盘都是三四十层的,开发商赚钱生猛啊,楼当然要高一些。城中村在城市里给外来打工的低收入者提供一个安身之所,而那些市区中高端的房子租金相对于初到此地的年轻人,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支出压力。它是一块贴近底层打工阶层的宝地,他们在这里生存,在这里成长,当然大部分也注定在这里离开。

    这个时代,很多来自各地的人,他们包括各个三到五线城市的,各县的,各乡的,各村的,汇聚在城市里,像一股股细汇聚成各种文化交织的大河。不仅语言,连生活饮食都被带到这个城市。纷繁的特色小吃,难懂的语言,在城市化过程中,被揉进其中。你可以在这个城市的街上看到沙县小吃,汉中凉皮,兰州拉面,东北冷面,武汉热干面,土家酱香饼等等地方小吃。

    街边播放着嘻哈的,摇滚的,饶舌的音乐。商家们为了促进顾客购买欲望,为了吸引客户,各家门前都安放着音响,汇集而成的轰鸣声,像那些跑车爆发般。如果一个人从乡间小镇刚来,那么多放音乐的店铺,让人心都要蹦出来,不过只要习惯了,就好,就自然了。

    “这真是够吵的。”

    “一切都是这样,城中村周边居住没那么好。”

    绕过层层叠叠的电线杆,穿过很多挂衣服的小巷道,一栋6层白色砖房出现在眼前,房东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眼神迷离,四方头。他穿着背心坐在门口,摆着一张麻将桌,正和几个男女搓着麻将。

    老的,低矮的楼大部分是没有电梯的,像这种6层的,甚至8层的都没有。楼道里面光线昏暗,时常有老鼠在走道发出“叽叽”的叫声。城市的变化太快了,这种楼在快速地被拆迁,它们相对于那些历史古建筑,像夏蝉一样,转眼即逝。它们也曾是年轻漂亮的楼房,也曾被人所喜欢。新的楼,那种几十层的,甚至是商务楼,外表更加妖艳,对城市的装扮更具效果。取而代之,城市才能“永葆青春”。

    “阿云哥,是这里?””她瞪大眼睛说着,看着这乱糟糟的楼宇,有点嫌弃。

    “是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