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悬疑小说 >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 第2300章

第2300章

可惜,托尔不是奥丁。

奥丁是个政治机器,別看他现在慈眉善目,那是因为阿斯加德需要他慈眉善目!

相比之下,托尔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喜欢,因为托尔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他受欢迎!

这好不好?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这当然没什么问题。甚至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把这个放在一个君主身上,那完蛋了!

在《资治通鑑》那如长河般波澜壮阔的歷史画卷中,诸多故事如繁星闪烁,而其中权力斗爭的篇章,尤为惊心动魄。回溯到东晋时期,朝堂之上暗潮汹涌,各方势力为了权力明爭暗斗。庾冰身为权臣,在晋成帝病重之际,为了延续家族权势,力劝成帝立其弟琅邪王岳为嗣。中书令何充则坚持“父子相传,先王旧典”,然而,庾冰的意见最终占据上风。这背后,是庾冰对权力的深深眷恋与恐惧。他深知,若成帝之子继位,隨著时间推移,自己家族的权力必然被削弱。他所依靠的並非是眾人的爱戴,而是手中的权力带来的威慑力。他凭藉著在朝中的地位,压制著反对的声音,让眾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庾冰被眾人畏惧,他的话如同金科玉律,无人轻易敢违抗。这便是权力的魔力,让人在畏惧中屈服,在屈服中巩固著权力拥有者的地位。由此可见,在权力的舞台上,被畏惧远比被爱戴安全,这一观点在歷史的演进中,逐渐显露出其残酷而又真实的一面。

想起《君主论》里最著名的一段话:“作为君主或领导,受人畏惧和受人爱戴哪个更好?如果能够同时做到两者,那再好不过,可惜这是个悖论,仅仅能做到既被人畏惧,同时又不被人们憎恨,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一定要选,君主或领导受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一些。”而失败是畏惧的毒药,所以大权独揽的君主或领导从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甚至粉饰黑白顛倒是非,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一旦被扯下“正確和成功”所带来的“合法性”外衣,自己会被一拥而上的人分尸万段。

人性,向来是复杂难测的,在权力的漩涡中,更显露出其不堪的一面。《资治通鑑》中,无数的事例都在向我们揭示人性中的忘恩负义与易变。就拿三国时期吕布的经歷来说,他本是丁原的义子,丁原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然而,当董卓以赤兔马和高官厚禄相诱时,吕布毫不犹豫地背叛了丁原,砍下了他的首级,转投董卓麾下,认董卓为义父。可后来,又因貂蝉与董卓反目成仇,亲手杀死了董卓。吕布的行为反覆无常,毫无忠义可言,为了利益,他可以轻易地拋弃恩情,背叛他人。在那个动盪的时代,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各方势力之间难以真正立足,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再看唐朝安史之乱时的那些叛將,他们在安禄山、史思明的麾下,为了权力和財富,肆意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形势对叛军不利时,他们又纷纷选择投降朝廷,以求自保。可一旦局势稍有变化,他们又可能再次反叛。这些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所谓的忠诚和爱戴,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隨意捨弃的东西。他们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人性是多么的脆弱和易变。在权力场中,人们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背叛曾经的恩主,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屡见不鲜。爱戴,在这样的人性面前,显得无比脆弱。人们可能今天对你爱戴有加,但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利益的诱惑而离你而去。相比之下,畏惧则能带来更稳定的服从。当人们畏惧一个人时,他们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不敢轻易违背他的命令,即使心中可能並不情愿,但在行为上也会表现出服从。这种基於畏惧的服从,虽然並非出自真心,但在权力的维持上,却往往比爱戴更加有效。

权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它的运行逻辑,往往与畏惧紧密相连。在《资治通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统治者通过威慑手段来稳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採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他推行严刑峻法,对百姓进行严格的管控。一人犯罪,往往株连全家甚至邻里。在这种高压政策下,百姓们对秦始皇充满了畏惧,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心。他还大规模地徵发劳役,修建长城、阿房宫等大型工程。百姓们虽然苦不堪言,但由於对他的畏惧,只能被迫服从。秦始皇凭藉著这种威慑力,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的政令得以顺利推行。

又如明太祖朱元璋,他出身贫寒,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也明白权力的来之不易。在建立明朝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功臣和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打压。他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官员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官员有贪污腐败或者谋反的跡象,便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惩处。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数万人,许多功臣宿將都因此丧命。在朱元璋的威慑下,官员们人人自危,不敢轻易违法乱纪。他通过这种方式,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得明朝在初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些统治者的案例都表明,畏惧符合权力运行的逻辑。在权力的金字塔中,处於顶端的统治者需要通过威慑手段来让底层的人们服从自己的意志,从而实现对整个国家或组织的有效管理。只有当人们对统治者產生畏惧时,统治者的权力才能得以稳固,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对比论证:爱戴与畏惧的不同结局。

在《资治通鑑》的记载中,那些因过於仁慈、依赖臣民爱戴,最终失去权力甚至性命的人物故事,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东晋时期的晋惠帝司马衷,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生性愚钝,面对天下荒乱,百姓饿死的惨状,竟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荒诞的话语。他在位期间,大权旁落,皇后贾南风专权跋扈,朝政腐败不堪。晋惠帝虽有心治理国家,想要贏得百姓的爱戴,可他的软弱和无能,让他根本无法掌控局势。他试图以仁慈之心感化各方势力,对贾南风的恶行一再容忍,对权臣的专横也束手无策。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换取臣民的爱戴和支持,然而事与愿违。最终,他不仅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还成为了各方势力爭斗的傀儡,西晋也在他的统治下陷入了八王之乱的深渊,百姓生灵涂炭,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动盪和混乱之中。晋惠帝的失败,归根结底在於他过於依赖爱戴,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他不懂得在权力的游戏中,仅仅依靠仁慈和爱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威慑力和决断力。他的软弱和优柔寡断,让他在面对权力斗爭时,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失去了一切。

与晋惠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歷史上那些凭藉让人畏惧的手段成功巩固权力、实现统治目標的人物。汉武帝刘彻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强硬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他颁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得地方诸侯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他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和不法分子,让那些妄图违法乱纪的人闻风丧胆。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他更是毫不手软,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將领多次出击匈奴,打得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无疑让他在臣民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严,人们对他充满了畏惧。正是这种畏惧,使得他的统治得以稳固,国家的政令能够顺利推行。他凭藉著让人畏惧的手段,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將汉朝推向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在现代职场中,“被畏惧远比被爱戴安全”这一观点同样有著重要的启示。在竞爭激烈的职场环境中,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对团队的发展有著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一家网际网路公司的项目组为例,组长李明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他总是试图与团队成员打成一片,希望通过贏得大家的爱戴来推动工作。在项目初期,团队氛围十分融洽,大家对李明也都很亲近。然而,当项目进入紧张阶段,需要大家加班加点赶进度时,问题却出现了。一些团队成员开始偷懒,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李明试图通过沟通和劝说让他们认真工作,但效果甚微。因为大家觉得李明平时对他们很好,不会真的对他们怎么样。最终,这个项目因为进度延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李明也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与之相反,另一家科技公司的部门经理王强则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对工作要求严格,制定了明確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在他的团队里,一旦有人违反规定或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起初,团队成员对他有些畏惧,觉得他过於严厉。但隨著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在王强的带领下,团队的工作效率极高,项目总是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因为王强赏罚分明,大家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渐渐地,团队成员开始理解並尊重他,虽然对他依然有所畏惧,但这种畏惧转化为了工作的动力,使得整个团队在公司中脱颖而出。这些现代案例都充分表明,在管理中,適当的威慑力是必要的。它能够让团队成员保持敬畏之心,遵守规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和执行力。当然,这並不是说管理者不需要关爱员工,而是要在关爱和威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恩威並施,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標。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被畏惧远比被爱戴安全”这一观点並非绝对的真理,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过度地让人畏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在歷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继承皇位后,宠信赵高,实行残暴的统治。他滥用民力,继续大规模地徵发劳役,修建阿房宫等工程,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同时,他还实行严刑峻法,对百姓和大臣动輒处以重刑,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心中充满了对秦朝统治的怨恨。这种过度的畏惧,最终引发了人民的强烈反抗。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迅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秦力量。曾经强大无比的秦朝,在这股反抗的浪潮中摇摇欲坠,最终走向了灭亡。

再看隋朝末年,隋煬帝杨广好大喜功,频繁发动对外战爭,如三征高句丽,使得大量的百姓被徵调入伍,死伤无数。同时,他还大肆挥霍民脂民膏,修建豪华的宫殿和运河,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在他的统治下,百姓们生活困苦,对他充满了畏惧和怨恨。这种畏惧並没有让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反而引发了各地的农民起义。瓦岗军、竇建德起义军等纷纷崛起,隋朝的统治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最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杀,隋朝也隨之灭亡。这些歷史事件都充分表明,过度的畏惧会让人们心中的怨恨不断积累,一旦这种怨恨达到了顶点,就会引发反抗情绪,导致社会的动盪不安。而民心的向背,往往是决定一个政权或组织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当一个领导者失去了民心,仅仅依靠畏惧来维持统治,那么他的统治必將是摇摇欲坠、难以长久的。因此,在实际的权力运用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於让人畏惧这一种手段,而应该在畏惧与爱戴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权力的有效行使,又能贏得人心,实现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以史为鑑,从中吸取教训,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畏惧与爱戴这两种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標,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辙。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人当不了一个好的君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