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超级强国 > 第四三九章苏黎世事件的延伸,国家贸易

商务部的部长:“摄政王,此例不可开啊!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那些商人看见纷纷效仿,我们的贸易就会中断,税收就会减少!说严重点,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啊!”

海军的代表说道:“没有这样严重吧,这两年的贸易升的很快啊!难道就为一个苏黎世,他们就不和我们做贸易了?”

贸易部部长:“你们海军部就不要强词夺理了。郑芝宝抢夺苏黎世港,对你们是最有利的,只要奖励郑芝宝,就会出现10个郑芝宝,百个郑芝宝,到时候,他们抢夺来的港口,不都是你们海军的锚地吗?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没有贸易,没有税务,哪来的钱给你们造军舰?你会说,抢就是了!只会抢的蒙古大军,现在在哪里?”

海军的代表被商务部部长一系列的诘问,有点理屈。其实他是被蒙古大军这顶帽子扣住了。蒙古军队只会掠夺和杀人,对当地的生产力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

海军代表被诘问倒了,陆军的代表同为军队一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总不能因为经费上的偏向,成了敌人!现在海军被人诘问,能帮一把是一把。

陆军代表说道:“这和蒙古大军不能混为一谈,虽然抢在军队登陆之前,抢下苏黎世是有点惊世骇俗,但他们的爱国之心还是要表彰的。不过这种事情是不能再发生了,应该立法禁止。”

海军代表听到前面的话是非常高兴的,毕竟有人帮自己解围,可是陆军的最后一句就把后面的事情封死了,立法之后,那些海商还能去抢海港吗?他刚要开口说话,却被李毅阻拦了。

李毅点点头说道:“是的,此例不可开,如果那些海商擅自攻击,形成处处战争,是极其危险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国家要休养生息,要加快建设。这一切都需要资金,自己国家的资金有限,就需要贸易。贸易是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这两年,贸易量是上去了,但实际上,外商少了8成,这8成外商去哪里,我就不必说了。我们大明人能够赚完所有的钱吗?不能。因为外商少了,我们的产品出现结构性的暴涨,暴跌。暴涨的无一例外都是铁制品,布匹。而暴跌的有茶叶,陶瓷,丝绸,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商船最远的只出现在红海,红海以内的,铁制品,布匹,销售最多,而欧罗巴消费最多的是糖,茶叶,陶瓷,丝绸,化妆品。别和我说科隆,汉堡,哥特堡,那些地方都是国家行为。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红海以西的路,基本被断绝,英格兰,法国,尼德兰等国商船基本没有出现,关系一直比较好的西班牙,丹麦的商船都被抢了很多。这些事情,你们海军部应该很清楚。”

海军部的代表被李毅说的耳红脸赤,但李毅并没打算放过他。李毅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2年前,海运07号失去动力,在哥特堡外海失去动力,在海盗的狂攻下,海运07号自沉。我们怎么做的?差点灭了瑞典。现如今,我们却四处做海盗,你们当初的愤怒去哪里了?还有!难道做海盗的来钱比贸易还更来钱?海盗只能打劫一次,贸易却可以反复洗劫他们的钱包,而且还会感谢你们。”

李毅站起,来回走一圈,想起那些自己爱的死去活来的国家,那种巨量的贸易,给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说道:“这里面还有一个误区,东西不是卖的越贵越好,一件货物赚的钱越多越好!特别我们这种国家级别的贸易。打个比方,我们买出一件丝绸服装,赚到银子200个银元,整个欧洲能买的起这件丝绸的不会超过2千之数。

这样我们从丝绸服装,我们能够赚到多少钱?20万银元!我们来分析一下这20万银元赚回来再分配!这20万里,运输费占十分之一,2万。从养蚕到缫丝,纺线,然后织成布,再染色,刺绣,一系列加工这些成本,这些才占其中的2成,4万。剩余的7成中,1成是税赋,6成就是各级经销商的毛利润。

这些毛利润支付雇员薪水,行政性支出。剩下的,有些是拿来挥霍,有些就干脆成为银坑,银冬瓜,成为死钱。这20万个银元,国家从中得利的不过是成本加税收一部分运费,不会操过10万银元。

你们不要以为百姓赚去的钱,不是国家的。我告诉你们,百姓的钱只要在流动的,都是国家的钱。因为他们都产生大量的价值和税收。你们记住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才是对国家有利的。那些守财奴,把银元熔了,放在仓库里,那不过是一块死物,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

什么样的贸易是对我们现在的国家最有利的?那就是高密集的人工产品,普通人主流消费品。比如成品棉衣!虽然价值不到丝绸衣物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但胜在量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