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超级强国 > 第三六二章教育发展方针

汤峙看了一眼鞠正,继续说道:“平定营有84个孩子,那是因为瓮安司地处大山深处,又有乌江阻隔,犹鹤参加平定奢安之乱,才保存的骨血,其他的部族哪有这样多的孩子?”

鞠正叹了一口气说道:“5千个学生太少了点,不过这学校按2万人的办,我想用不了几年,这人口肯定会增长上来的。10所小学,遵义两所,其他的每个县都一所!”

汤峙见鞠正敲定下来,就不再说什么。鞠正把大概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全部打到重庆,重庆直接转发到顺天。

文件被送到教育部,朱琦看了一眼鞠正的报告,来到李毅的办公室。劈头就问:“这是遵义的建学报告,我想知道,遵义安全吗?”

李毅接过鞠正的报告说道:“遵义接管比较血腥,但总体上治安还可以,他们还建议军队里把学业比较好的战士作为老师。你那边这几年老师的储备怎么样?”

朱琦白了李毅一眼,说道:“才多少年啊?第一批老师还没有毕业,就被瓜分完了,现在那些学生才学习2年,还是都要拉出去瓜分了,他们只能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师范学校,虽然办的多,但时间太短,资源太薄弱了。”

李毅想想说道:“现在有多少老师?”

朱琦说道:“现在才20多万老师,毅哥哥你知道吗?整个大明现在缺少300万以上的老师,你让我们到哪里找?”

李毅放下文件,说道:“这是暂时的困难,该解决还是要解决的,以后国家会拨出国家总收入的2成作为教育经费,所以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对了,提高乡村老师的待遇,城里30银元一个月,那么乡下就40银元,资源也往乡下倾斜。另外所有的小学都办成寄宿制,我不想任何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辍学。”

朱琦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李毅想到那些读孔孟之道的书生,于是问道:“那些老师里,那些旧书生有多少?”

朱琦说道:“现在应该都没有,你不是不允许他们进入教育系统吗?”

李毅想想说道:“年纪小的,可以放宽,让他们进入学校重修。”

朱琦点点头说道:“行!放开那些学校?”

李毅想想说道:“师范还是不准这些人进入,军,政,法学校不允许他们进入,其他的就放开吧。”

朱琦点点头:“是,我这就去安排!”

朱琦自己的事情问完了,就准备转身离开李毅的办公室。李毅起身从办公桌上跳出,双手从背后抱住朱琦的腰说道:“琦儿,辛苦你了!好好的王妃不做,做这个又累又不讨好的差事!”

朱琦说道:“毅哥哥,我喜欢这工作,虽然累点,却感觉到生活的充实,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朱琦回过头抱着李毅,李毅轻轻的亲了一口朱琦的额头,两人相拥在一起。

没有几天,李毅和教育局的批复就回到遵义。看到批准的文件,鞠正有点激动不已,教育部不仅批准了鞠正的10所小学的要求,并且要求每所学校都要求够容留5千师生的寄宿制学校,另外还派来200名老师。

200名老师是绝对不够的,一个学校都不够,于是重庆也发来允许从部队抽调2000战士就地转业,成为老师的命令。当然这些军人不是遵义的驻军,而是其他部队,面临准备转业的老兵。

学校不能凭自己意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所有的学校都要有自己的规划,最少20年内不要大动。

东北有东北的模块,而这西南的模块,西南比东北多的一个单位就是保卫部,毕竟刚接手,很多匪寇和强势的部族并没有诚服。

汤峙看到批文,心中满是震撼,第一没有想到批复这样迅速,第二没有想到,比自己准备最大的规模还要大上许多,而且想到的更加具体。

汤峙感觉到这个国家对教育有种走火入魔的痴迷,军队在学习,政务人员也在学习。在看到他们的计划里,所有的百姓也要识字,这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只能在这种偏执的政体才能存在。

被驳回建小学的王鹏并没有沮丧,但当知道要瓮水司建立一个5000人规模的寄宿制学校,招收所有的七到十三岁孩子,并且食宿,学杂费全面的时候。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他认为这是他的功劳。

王鹏向保长和长老们通报了遵义的决定,随即整个平定营的百姓陷入疯狂之中。所有的孩子都去读书,而且是所有的费用都全免的,这是天上掉馅儿饼吗?有这样的好事情?

但的的确确从那些秦军的口中得到的消息。经过半个多月磨合,整个平定营对王鹏他们是绝对信服的。

学校办不成了,王鹏的目标转到了碾米机上。这个碾米机是赠送给平定营所有的村民,不是给某个人的。防止被某个人占有,王鹏让人在碾米房外数了一块石碑,大致的意思就是谁独占碾米机,谁将受到秦军的惩罚。

畜力却是比较麻烦的,这东西是活物,需要人养,更何况,这里的水牛价格很高,马匹,骡马,这里是没有的。王鹏把自己的顾虑和保长他们一说,保长说道:“村中的祠堂有水牛的,到时候,碾一担米,交一文钱给公中,作为养牛的开支和公中开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