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来变了,朝廷明显分成数个党派,他福王府邸和洛阳的官员,组成的皇党。由东林复社组成的东林党人,还有晋,豫,鲁,冀,浙,闽零碎党徒组成的中间派。
上朝天天吵,主张北上的主战派,把都城西迁入川的西迁派,还有主张和谈的中间派。三个派系天天争吵不休,几乎整个弘光朝陷入停顿中。弘光帝收到自己的心腹太监王斌的告警,才下决心迁都成都。
小桌岗,好像被人遗忘了,来来去去秦军,即不攻击,也不搭理。秦良玉把秋马铃薯收上来,也没有人过来搭理秦良玉。今天探马探知西安被秦军占领,明天秦州易主,秦军飞快席卷整个西北。
秦良玉她忠心的大明就这样快的易帜了,她很不适宜,这还是大明吗?飘着秦的旗子,行的也是秦的路子,壳子却是大明的。她驻守小桌岗是洪承畴的命令,现在洪承畴听说要送到最南的马尼拉,那还有谁能帮她撤掉命令?
还好,粮食一直足够,秋马铃薯没有夏马铃薯产量高,但也住够7千多人吃上一两年的。至于盐,肉之类的到鄜州城购买,人家给的价格真的好低好低,秦良玉知道这是李毅在变向的支持自己。
其实,是李毅有意把秦良玉放在那里冷落的。因为她所在的石柱,还在不是自己的控制区域,放回去,秦良玉又一次面对秦军的兵锋,打不打?打也背骂名,不打也是背骂名。与其让秦良玉回石柱再次面对自己,还不如在冷落在小桌岗来的自在。
周王朱肃溱经过半个月的跋涉来到顺天,在觐见过天启帝,就匆匆来找李毅。他实在想不清楚,都到这个份上了,李毅为什么不登基,不限制天启帝的行动,想干嘛就干嘛,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李毅不怕天启帝作乱吗?
朱肃溱看着在从办公桌厚厚的文件后面,慌忙起身出来的李毅。对要行礼的在李毅说道:“贤婿!莫要行礼,今非昔比了,这礼就算了吧!”
李毅说道:“礼不可废,再说,小子莫要王爷的提携,哪有今天?”
朱肃溱摇摇头说道:“你小子有今天,跟周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你小子想让我夸奖你,我才不来。”朱肃溱已经68岁了,完全就像一个小男孩,说话非常在自由。
李毅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网络式的回答,先是一恁然后会心一笑,说明朱肃溱完全站在自己这边,于是说道:“没有岳父和琦儿的帮助,我埋骨哪里都不知道,哪有今天啊!”
朱肃溱说道:“别说客套的,你小子准备把大明怎么处理?你小子让朱由校那么乱跑,你就不怕出乱子吗?”
李毅说道:“大明还是大明,国号不变,纪年从大明元年开始,到现在是263年,朱家的祭祀不改。至于由校,他想着什么就做什么,他有分寸的。”
朱肃溱惊讶的看住李毅说道:“你这样做,我替老朱家谢谢你,只是这国号不变,是不是?朱家的祭祀不变,那你李家的祭祀呢?”
李毅想想说道:“大明还是大明,我李毅虽然主掌大明,却是承认这263年来大明的作为,能做的就是继续把他的荣光延续下去。改朝换代不一定要把前面的全部否决,也不需要赶尽杀绝。至于我李家的祭祀,由我李毅自己来操作就可以了。”
朱肃溱听到李毅的话立刻跪在地上:“我替老朱家的列祖列宗谢谢您了!”
没有上前扶起朱肃溱,坦然的接受了朱肃溱的叩拜,说来很讽刺,李毅抢了他们老朱家的江山,却还要谢谢李毅。其实谁知道大明日暮西山,积重难返,与其让别人推翻,不如这样过度。
朱肃溱起来想想说道:“我们这些王爷,镇国将军,辅国将军,怎么安排?”
李毅说道:“这个只能委屈岳父了,所有的王爷,镇国将军,等以下的都归入平民。自由务农,经商,读书,做官,没有特权。他们的王府收回,里面所有物品作价后,由国库拨款。”
朱肃溱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成为平民后王府的确不应该再住里面了。只是这私人物品也不能带出,是不是太……”
李毅说道:“贵重的金银工艺品,字画,瓷器,服装,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如果遗失了,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所以,这些东西一定要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