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君回三国之异界争霸 > 第二百三十九章,辩论
    我能理解。可是商人、农夫,要来何用?他们岂能为官?”

    君豪还没说话,祢衡就站出来说:“文举此言差矣!丞相在洛阳实行新政,有农部、工部、商部,自然需要农民、百工和商贾!”

    “可是他们的品行不定,如何能为官一任教化百姓?”孔融还以为我要那些商贾、农夫去做地方官。

    “孔大人,我招收这些人自然不会让他们去做地方官。商贾,我只需要有本事、能力的人,去给糜竺糜大人打下手,糜大人自然会监督他们。百工,都划归到了工部上书铁元的麾下,若是有特殊的本领,我会让他们登记在册,不让那些技术流失。

    至于农夫,孔大人也许不知,在我大汉,有很多精通种植之人,他们总比别的百姓多打粮食,还有人能发现新的粮食,若是他们能为我朝廷所用,那就是我大汉之福了。

    就说我手中现有的那几个高产量的粮种,若是我大汉能早些发现,也许都不会有黄巾之乱!至于地方百姓的治理,自然要交给有德行的人,孔大人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孔融那就是一个书呆子,他懂什么治理百姓。看他把北海治理成那种样子,就知道他只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哪里能懂得什么内政?

    孔融还是有些担心的说:“丞相,我实在不能苟同你的想法。我巍巍大汉朝廷,满朝站的都是一些农夫、工匠,乃至于商贾,岂不是让人笑话?这若是让董卓,刘表之流知道了,必然会笑话我们自甘堕落!”

    “孔大人,你又错了!我招收农夫、商贾,是让他们做实事的!比如说糜大人的商部,若是商业方面的事都交给糜大人来做,自然是不行的。而那些儒士之中,又有几个懂得行商之事?别的不说,就说你孔大人如此高才,无论是种地还是行商,你懂么?”

    君豪对孔融那种死板的头脑很无语,不过他也庆幸。幸亏没有把像冀州这种世家横行的大州给打下来,不然若是再搞几个孔融这种人来,君豪别的事不用干了,光给他们做解释,天天打嘴仗了,他终于明白当初曹操为啥要对翼州世家这么硬了,不狠点,他们不听话啊。

    孔融笑道:“丞相,你说的就不在理了!当年孔子就说过,安贫乐道,死也不改其志。亚圣孟子也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不让朝廷官员鱼肉百姓,百姓自然安稳,其他的少点也无妨!”

    “孔大人,你肯定没试过挨饿的滋味!而且,有世家大族在,怎么可能平均?你想想,你在北海的时候,虽说你北海百姓生活还算富裕,可是孔大人您吃饱穿暖的时候,城外依旧有百万黄巾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说你北海城中的百姓也有这样的人吧!

    既然我们能想办法让百姓过的更好,为什么不试着相信一下商贾、农夫?当我大汉百姓都成腰缠万贯,不愁吃喝的人的时候,谁还会想造反?官吏贪污就让他贪,到时候自然有人找他们麻烦!再说了,我的监督机制可是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来做我的御史!”

    孔融对君豪的话有些疑惑,他自然不明白君豪设立的太守、刺史就好像后世政府中的市级、省级政府官员,他们只负责政事和处理百姓反映的问题。君豪把上访权交给百姓,若是百姓对政策和官员有所不满,就可以直接上访。若是在现代经常路过乡、县政府的人就知道。

    常常都有一些年纪大的人因为不满政府政策或是对政策有疑问去政府上访。偏激一点的人,还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比如说脱的只剩一条内裤站在政府门口!至于殴打政府官员,中国几千年来还真没有几个老百姓敢做的,君豪现在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彻底完善了。

    只不过现在的人手有些不够而已,现在也只能先把自己创办的学校的教材给印刷出来,等到以后忍受充足,君豪救把教材、和东观藏书大量翻印后抛售,好好的打劫一下那些世家大族的腰包,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到时候,君豪赔本赚吆喝,再把报纸搞起来。

    不用每日一刊,每周天一刊总行吧!至于编辑报纸的人选,君豪早已定下来了,他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有名的一条毒舌祢衡,由他来当报刊主管,不愁报纸没人买,再说,有郭嘉的情报部看着,他才不怕有人再自己背后搞鬼。君豪看孔融还梗着脖子想说什么。

    便笑道:“孔大人无须如此,其实新政之所以称之为新政,就是因为它还在试行中,政策不好,不适用,咱们就再改过来嘛!你现在空想也没有用,很多东西不切身经历,就不能知道它的好坏。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当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墨家见商鞅杀人太多,就说秦法是暴政,是恶法,数次组织刺客刺杀秦孝公和商鞅,可得到商鞅变法的秦国,最后是什么结果,你我都知道,秦国因秦法而富强,就连墨家也甘心为秦国效力。秦孝公用二十年的时间证明他和商鞅没有错。

    难道孔大人连一个试行机会都不给我么?不用多,不出十年就能看出新政的成效,到时候孔大人再看我大汉到底是富强了,还是衰败了!”君豪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孔融自然不会再有意见。

    郭嘉等人也早就知道君豪的打算,他们也想看看君豪说的事能不能成功。刘辩也在事前与君豪通过气,武将们更是对君豪马首是瞻,君豪说一,他们从不说二。至于田丰对君豪的话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刚才孔融把他们要问的话都问完了,所以他们也想先看看再说。

    君豪看大家都没有意见了,转过头对刘辨说:“陛下若是觉得可行就请用玺!”刘辨对君豪写的诏书十分满意,他拿起内侍捧来的传国玉玺就印在了诏书上。

    诏书顿时是金光闪烁,自动的卷了起来,落入了一旁的內侍手中,刘辩说道:“摄政王之诏甚合朕意,我大汉从今天开始招贤。”

    刘辨让内侍把盖好印的诏书递给君豪,君豪站起身对郭嘉说:“奉孝,将此诏书复印出来,贴于全国各地的天香酒楼所开设招贤馆之内,所有人才全部登记在册,衣食住行由当地酒楼主管负责。凡是前来应征者,分划各部考核,若是文士、武将之流,本王要亲自接见!”

    郭嘉接过君豪手中的诏书笑道:“丞相果然大才,如此诏书竟能一挥而就,实在是让我等文士汗颜!”

    “丞相之才,我可是早已知晓!”祢衡笑道:“当年丞相于北海孔太守府上,一曲《将进酒》唱尽了我们这些酒客的心声。词曲慷慨激昂,豪迈雄壮,也是一挥而就,实在让人钦佩!”听了祢衡的话,君豪那心里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当年的将进酒,他可是盗版后世诗仙李白的,而今天的这篇求贤令,更是把历史上曹大老板的创意给剽窃的是一干二净。还好君豪现在脸皮也厚了,最少比洛阳城那水泥浇的城墙薄不了多少,就算是子弹,也顶多打一道白印!

    君豪笑着说:“大家就不要再谈论我的才华了,现在求贤令已经备好,大家回衙门等着人才上门吧!奉孝,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好,这可是关乎我们以后发展的大事!”

    “丞相,我郭嘉自从跟随您以来,有什么事让您不放心的么?”说真的,郭嘉这个人的确是少年老成,自从有了他和戏志才,我就没在政务和民政上操过心!刘辩看君豪已经把事情都安排好了。

    他笑着说道;“既然大家明白摄政王的意思,那么就散朝去准备吧!”其实刘辨也挺尴尬的。

    说他是傀儡吧,他不是!可说他不是傀儡吧,他仅仅是比长安那个只会盖印的皇帝强点,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算什么。不过,君豪曾对他说,开心就好!刘辩比起自己的弟弟刘协来说,的确是开心很多,也许,这就是智者常说的,知足者常乐!散朝之后,君豪找到了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