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舅舅见代善愿意,心里便是喜欢,长辈们总是希望晚辈成器的,哪怕只是个外甥的儿子。于是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回去且问问他,若他想去,便让他先来我这里,我给说上几日,正巧我和那琼林书院的山长是老友了,往年的入学题我这里也有些,让政哥儿先做着,我看看。”
代善听闻张舅舅这样说,也是喜上眉梢,自己舅舅在文官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那学识水平自不用说,能得舅舅指点,那是政哥儿几世修来的福气呢。忙站起来,冲舅舅行了大礼,口中道了谢。然后出了张府,一路上心怒放的往自家走去。
到了家,便往荣禧堂走去,因着是张氏托的舅舅,所以必要给张氏说一声他和舅舅商议的结果。待丫头进去通报了后,代善进了荣禧堂的东暖阁。张氏除了见客,一般都在东暖阁里坐卧,所以,代善轻车熟路的来到了自己母亲跟前。张氏见是儿子回来了也是高兴。忙让人倒了茶,问着:“今日忙不忙,午膳可用的好?”代善一一回答了,说道:“今日去了舅舅家,母亲托舅舅的事有些眉目了。”张氏一听,忙问道:“可是找到先生了,是哪家致仕的老爷?可要去拜见一下。”
代善听母亲这样问,赶忙说道:“并不是找到了哪位致仕的老爷。”说完便见张氏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心知母亲似乎想岔了。又说道:“舅舅寻访了这许久,那些个致仕的大儒们,都不想再带学生了。”张氏不仅眉头皱的更深了,脸上也带了不快。代善只得继续说下去:“不过舅舅倒是说了另一个法子,就是让政哥儿去上书院。要知道琼林书院可是比国子监还要有名气的。”
张氏想了想说道:“去书院里上学也是个办法,毕竟张家的孩子到一定的年纪都是要去考书院的,考上了的就去上然后便考科举,考不上的基本上就要放弃科举出仕了。只是政哥儿从小便没有离开过家,且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家那位先生的水平有限,以政哥儿现在的水平恐怕也是考不上的。”因着张氏也是出身书香世家,小的时候也是跟着家里姐妹上过学的,知道自家孙子的水平,所以虽然想让去,但还是担心自己孙子考不上。代善听着张氏的意思是同意政哥儿去的,心里便一松,说道:“这个舅舅已经想到了,所以舅舅说从现在开始让政哥儿去张府先跟着他学,等到舅舅觉得政哥儿水平够了便让他去考。”张氏听了后点点头,说道:“这样甚好,你去和你媳妇也说说,让她给政哥儿将上学用的东西准备好。”代善应了,复又给张氏行礼礼,便退了出去,回了东跨院
------题外话------
今天网络太差,整整一天,后台愣是打不开,着急啊,着急,现在才刚能打开,传了文也不知道今天能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