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秦涅盘 > 第22章 九年义务教育招生
    “秦王,您所说的分九年进行的教学计划,具体叫什么?”孟忻问。

    “这个么,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招收适龄儿童,即七岁以上者,让他们接受教育。就学期间学生所有学费和教书先生薪酬由郡尉府想办法凑齐。”

    “秦王,郡尉府能承担否?”墨扬此刻担心郡尉府财政紧缺,支撑不起这个教学计划。

    “无妨,此事我自有办法,此刻最主要的是在桂林公学建成前招收到学生。”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子婴带着五人找到赵佗,“赵佗,帮我拟一个招生计划。”

    赵佗正为了修建桂林公学而忙得焦头烂额,一听到子婴出声,叫苦不迭,“秦王,我身上的任务太重了,郡尉府现在财政我管,桂林公学我也在管,调节中原人和越人的民事纠纷还是我管,分身乏术。”

    子婴一时尴尬,“不好意思,能者多劳嘛。”

    “要是章邯在就好了,前秦时期章邯官任少府,专管财政,秦王一定要想办法,把困在废丘的章邯带回南越搞财政啊。”赵佗心里思念昔日同袍,脸上担忧。

    如果史料没错,明年六月,即公元前205年六月,韩信将水灌废丘,导致章邯自杀身亡。

    “我会把他带回来的,一定会。”子婴紧握拳头,“算了,招生计划我亲自拟定吧。”

    桂林郡尉府大门告示处,贴了一篇子婴剽窃宋代赵恒的《励学篇》,周围不少人驻足旁观。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书籍勤向窗前读。”

    子婴把五经勤向窗前读改了一下,毕竟桂林公学不只有儒家的四书五经,多种学科全面均衡发展,只能改成书籍了。

    “各位父老乡亲,”作为骆越各族大氏老,子婴本想喊各位子民,又觉得父老乡亲喊起来更加情真意切,“今天召集大家来郡尉府,想和你们宣布一件事情,我准备在桂林公学实施一个叫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

    “大氏老,什么叫九年义务教育?”

    “参加这个教学计划有什么条件吗?”

    只要有人发问,就代表有兴趣,有兴趣就能加以引导,最终达到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桂林郡凡七岁以上适龄儿童,均要前往桂林公学就读九年,从识字开始,学习断句分章,辨别是非,推论事理,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我不服!”

    “请讲。”

    “大氏老分明是歧视。”

    “我歧视什么?”

    “年龄歧视,只有儿童能够就学,我虽已年过三十,因家贫无法接受教育,心中也有强烈的求学之心。”

    ......

    子婴补充:“桂林公学尊重每一位渴望学习的人,是我考虑欠妥,我将加设一班失学民众补习班,专门针对年龄过大但仍怀求学之心者,因材施教。”

    “大氏老,就读公学需要缴纳学费吗?我家里孩子虽然已经达到入学年龄,但家中寒掺,恐怕无法支付孩子求学费用。”

    “这点我忘了跟大家解释清楚,凡入读桂林公学,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就读期间,一切学费、杂费、生活费等等,均由郡尉府财政提供。并且我之前已经说过,就学期间还免除兵役和徭役,失学民众补习班不在此列。”

    “大氏老,桂林郡尉府支撑不起呀。”布山及时插话。

    “额,是南海郡尉府,你不用担心。”子婴心中一阵好笑。

    “那就好,那就好,大氏老果然是上天赐予我骆越各族的神明。”

    “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带家里适龄孩子前来桂林郡尉府报名,待桂林公学一旦建成,我会通知大家让孩子们入学。”

    人群渐渐散开,都往家里赶去。

    “墨扬。”子婴转头望着墨扬。

    “在。”后者拱手。

    “现在南海郡尉府财政管理是赵佗在搞,但他一人管得太多了,我担心他会累倒。听闻墨家子弟在算术运算方面极为精通,想让你顶替一下赵佗,明年六月我自然会找人来顶替你,到时候你再回桂林公学,一展心中绝学,如何?”

    “诺。”墨扬回答有点勉强。

    “哈哈,你放心,墨家班级我一样替你招生,先让你同门师兄弟代教,可否?”子婴看出墨扬回答勉强原因所在。

    “多谢秦王!”声如洪钟。

    “现阶段先解决一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吧。”

    随后子婴和墨扬商量,修订了“经费保障”一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规定,先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要求,制定有关经费标准,适时调整教书先生薪酬、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二,将经费纳入南海郡财政预算;三,规范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桂林公学向桂林郡各地公布有关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情况。

    “秦王,第三点真是亮点所在,规定学校财务公开,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公学的管理。”墨扬对经费保障一章极为满意。

    “不错。”

    “只是,南海郡尉府财政所剩无几了,农业、生产、军饷各方面均需支出,难以维持公学运转呐。”墨扬再次向子婴提起这个问题。

    “我有胆量实施这个教学计划,自然有方法解决公学运转问题,等北上商队一回来你就知道了,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现在桂林公学还未建成,学生也还在招收阶段,暂时不用担心经费,如今我们只是做了一个预算。”

    “秦王有何办法。”墨扬眼睛一亮,自从来到南海,就发现秦王解决问题的方法层出不穷,再刁钻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诸多做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天机不可泄露。”子婴故作神秘,实际上他的这个想法刚具雏形,具体该如何颁布和实施,还需仔细考虑清楚,等商队回来再商量吧,这群人才是专业人士。

    (本章完)